《傳媒國際評論》(年刊)創(chuàng)刊于2013年,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
《傳媒國際評論》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fā)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地址:北京西城區(qū)車公莊大街乙5號鴻儒大廈B座,郵編:100044。
1、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具有創(chuàng)造性、科學性、實用性。應立論新穎、論據充分、數據可靠,文責自負(嚴禁抄襲),文字要精煉。
2、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列應在投稿時確定。作者姓名、單位、詳細地址及郵政編碼務必寫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錄稿通知后不再改動。
3、文章要求在2000-2400字符,格式一般要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郵編、內容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文章標題字符要求在20字以內。
4、文章中的圖表應具有典型性,盡量少而精,表格使用三線表;圖要使用黑線圖,繪出的線條要光滑、流暢、粗細均勻;計量單位請以近期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不得采用非法定計量單位。
5、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來稿一律使用word格式,并請詳細注明本人詳細聯系方式。審稿周期一般為5個工作日,作者也可來電查詢,以免影響正常發(fā)表。
6、編輯部對來稿有刪修權,不同意刪修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我刊同時被國內多家學術期刊數據庫收錄,不同意收錄的稿件,請在來稿中聲明。稿件刊登后,贈當期雜志2冊。
“快閃行動”的辯證解讀陳靜;
文化產業(yè)促進鄉(xiāng)村發(fā)展的路徑鄭波;
大同藝人楊雪飛的盤扣情結席陽杰;
男女兩性敘事差異:女人啰嗦?張鐿瓊;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社會治理轉向范曉晨;
少兒真人秀節(jié)目《飯沒了秀》探析謝慧;
中西教育的傳統差異與當代融合范曉晨;
我國國家文化安全發(fā)展的問題和對策孔曉紅;
鮑德里亞論電視媒介的“超現實”性劉玲華;
淺論線上票務商與電影院線的競合關系樊甜甜;
馮鞏“泛相聲”對傳統相聲的繼承與革新謝慧;
淺議德國媒體關于涉疆暴恐事件的輿論導向邵磊;
信息素養(yǎng)認知及其教育:脈絡、基礎與特征秦學智;
運用多種研究成果充實外國新聞史教學芻議賈樂蓉;
淺析中國電視“走出去”——以藍海電視為例馮忠遠;
淺析《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道劉艷華;
淺析亞里士多德《政治學》中的公民政治教育觀徐莉莉;
解讀夢境:電影《穆赫蘭道》的影像符號傳播研究吳斯一;
外國體育項目落地中國的整合營銷傳播研究鄔鎮(zhèn)寧;黃川楠;
對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中家庭暴力的內容分析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