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走廊研究》創刊于2018年,發行周期:半年刊,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它不僅是一部全面展示藏羌彝走廊獨特性和多樣性的學術著作,更是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料和獨特的研究視角。這部作品以其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廣泛的研究視野,引領我們深入探索這一神秘而多彩的民族走廊。
藏羌彝走廊,位于中國西部,以橫斷山脈為中心,跨越四川、云南、西藏等多個省區,是一個多民族共生、多元文化交融的獨特區域。這里不僅有壯麗的自然風光,更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民族風情。在雜志中作者們通過詳盡的田野調查、深入的歷史分析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為我們揭示了這一區域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
該雜志展示了藏羌彝走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這里山川壯麗,河流縱橫,形成了獨特的地理景觀和生態系統。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大江大河自北向南流淌,不僅為這一區域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也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書中詳細描述了這些自然地理特征對當地民族生活和文化發展的影響,為讀者提供了一幅生動的地理畫卷。
文化產業與旅游發展、人文歷史與民族文化
地址:北京市北三環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郵編:100029。
1、稿件篇幅以12000-15000字(計空格)為宜,論文要素(含文獻綜述)齊備,摘要須為400字,注釋及參考文獻著錄請嚴格參照本刊規范;
2、文后另附1000字長摘要及其規范的英譯文本,以及作者有效聯系方式(含手機號、電子郵箱等)。
3、文章正文全部采用宋體五號字。全文行距固定值17磅。論文中的所有字母和數字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文章內有插圖的,請提供原圖。
4、非直接引文注釋,注釋前應加“參見”;非引用原始資料時,應先注明原始作品之相關信息,再以“轉引自”為引領詞注明轉引之文獻詳細信息。
5、來稿必須思想健康、內容應注意保守國家機密、無政治性錯誤言論、主題鮮明、立論新穎、論據可靠、結構嚴謹、文字精練、論述清晰、體例規范、闡論精辟,文字凝練、富有新意、資料真實。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
6、來稿需注明作者的真實姓名、單位、地址、郵編、職務、專業等信息,寫明電子郵箱及電話以便聯系。凡學生來稿請務必注明學校、專業和年級。
7、中文內容摘要300字左右,要求能夠客觀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信息。中文關鍵詞3~5個,應為能夠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詞組。
8、題目簡明扼要,緊扣主題,要有足夠的信息,能引起讀者的興趣,便于檢索。一般不用符號、公式和縮略語。題目中不建議過多使用定冠詞,尤其首字母不使用定冠詞。
9、文稿中表和圖力求精簡,設計正確、合理、易懂。表式為三線表,欄頭左上角不用斜線;表內盡可能不用或少用標點符號;上下行數字對齊;表內“±”號上下對齊,左右各空1格;表注依次用右上標a、b、c、d。
10、引用的參考文獻,如期刊論文,應按作者、題名、刊名、年、卷、期順序標注;如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應按編著者、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順序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