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212.00/年
《音樂與聲音研究》創刊于2021年,發行周期:半年刊,中國傳媒大學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音樂與聲音領域的一本高端學術刊物,始終秉持著學術性、原創性與專業性的核心理念,致力于為讀者呈現最前沿、最深入的研究成果。這本雜志不僅關注傳統音樂學的經典議題,更將視野拓展至音樂數字人文、音樂產業、音頻產業、錄音藝術、電子音樂、聽覺文化、聲音互動技術、聲音景觀與生態等多個前沿領域,展現了其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究特色。
在音樂數字人文方面,雜志積極探索數字技術在音樂研究中的應用,如利用大數據分析音樂作品的風格演變、通過人工智能進行音樂創作等,為讀者揭示了數字時代音樂研究的新面貌。同時,雜志還關注音樂產業與音頻產業的發展動態,深入分析音樂市場的變化趨勢、音頻技術的創新應用等,為音樂從業者和研究者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信息。
在錄音藝術與電子音樂領域,雜志則展現了其對聲音藝術創新實踐的深度關注。無論是傳統錄音技術的精進,還是電子音樂的創作與表演,雜志都力求挖掘其中的藝術價值和技術創新,推動聲音藝術的多元化發展。此外,雜志還特別強調聽覺文化的研究,探討聲音如何在不同文化語境中被感知、理解和運用,為讀者提供了全新的聽覺視角。
流行音樂文化、聲音分析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定福莊東街1號,郵編:100024。
1、作者所投稿件應為獨立研究的原創成果,無違法、違紀內容,不涉及任何知識產權糾紛。若為多個作者的共同成果,應征得其他所有作者同意,并協商好排名次序。
2、稿件字數一般在8000-15000之間。另附200-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5個中文關鍵詞。
3、稿件內容請按下列次序呈現:題目、中文摘要、中文關鍵詞、所獲基金資助課題名稱及編號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說明(采取注釋的方式)、正文、注釋、參考文獻、作者簡介(真實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學位和研究方向、電話、通信地址及郵編)。
4、如翻譯其他國家作者的文章,即觸動了原作者著作權中的翻譯權。不管最終呈現的文章標題是否相同,只要內容源于他人作品,都需要獲得原作者的授權,并將授權證明提交給本刊編輯部。如原作者文章之前已在其他出版社出版,還需要獲得該出版社的授權,并將授權證明提交給本刊編輯部。
5、如文章中引用其他作者的曲譜,不管是整段引用,還是部分引用,只要能識別出來引用的是哪個作品,就需要獲得原作者或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的授權,并將授權證明提交給本刊編輯部。
6、稿件符合學術規范,作者應認真核對引文、注釋和相關數據資料,確保準確無誤。注釋采取腳注的方式。注釋與參考文獻的格式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T 7714-2015)。
7、刊物的整體版權屬于中國傳媒大學所有。稿件一經采用,即視為作者將版權授予本刊使用,若以任何方式轉載、復制或選編,需經本刊編輯部許可,并注明“稿件原發表于《音樂與聲音研究》輯刊”。本刊若以任何方式轉載、復制或選編稿件內容,也將征得作者的許可。
8、正文應盡量減少層次,一般不宜超過3層。有標題內容才列數字序號(沒有標題的內容用自然段形式起始),數字序號后不用加點,但要空1格。
9、注釋:頁下注,采用Word腳注功能注加在頁面底端。腳注編號:①、②、③……基本格式:[國籍]作者:《書名》,出版社和出版年,頁碼。(中國國籍不用加注);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EB/OL].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0、本刊有權對所有稿件進行修改,如不同意修改,請在投稿時注明。由于本刊工作量較大,恕不退稿,請作者自留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