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法制科學》創刊于2020年,發行周期:年刊,中國土地法制與鄉村振興戰略會議聯盟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作為一本專注于土地法制研究的學術期刊,其宗旨在于深入反映該領域的新觀念、新動向,并全面解析土地法治實踐中的新問題、新情況。這一宗旨不僅體現了期刊的學術追求,也彰顯了其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敏銳洞察和深刻思考。
在深入反映土地法制研究新觀念、新動向方面,雜志始終站在學術研究的前沿,緊跟時代步伐,關注國內外土地法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論創新。期刊通過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探討土地法制的基本原理、發展趨勢以及面臨的挑戰,為讀者呈現了一個全面而深入的土地法制研究圖景。這些研究不僅深化了我們對土地法制的理解,也為土地法制實踐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同時,它還致力于全面解析土地法治實踐中的新問題、新情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土地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期刊通過深入剖析土地征收、土地流轉、土地權益保護等實踐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揭示了土地法治實踐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這些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土地法治實踐的現狀和挑戰,也為制定和完善土地法律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田野采風、外國法譯評、評論綜述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蓮花池西里7號,郵編:100073。
1、作者簡介應包含姓名、所在單位詳細名稱、聯系方式和通信地址及郵編、具體職稱(職務)和學位等信息。
2、摘要應能明確、客觀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與觀點,文句連貫,長度以300字左右為宜,請勿寫成文章結構介紹、自我評價或文章引言,摘要中不要出現“本人”、“本文”及類似表述。
3、注釋要完整規范,至少包括作者(編者)、譯者及其國別,文獻題目,出版單位(及期刊名稱)、出版時間(及雜志出版期號),引用期刊、書籍、文集及集刊等文獻時應標注頁碼;外文注釋從其原有體例;引文出自互聯網的,請注明詳細網址及訪問時間,我刊提倡引用正式出版物。中文文獻題名應使用書名號;引文出自報刊的,請勿出現“載”、“載于”字樣;出版時間僅須標明年份,無須標注“第×版”、“修訂版”等。
4、我們歡迎高質量的長篇幅稿件,來稿一般不應少于10000字。
5、作者在投稿后60個工作日內未接到本刊編輯部通知的,可自行處理。作者在投稿后60個工作日內知悉來稿已經或者即將在其他公開出版物或互聯網平臺刊登的,請立即通知本編輯部。受限于本刊人力物力,未被刊用的來稿不再退還,請作者自行保留底稿。本刊有權在尊重作者觀點的前提下對來稿進行文字上的修改、刪節。作者不同意編輯部自行刪改的,請在來稿時聲明。
6、注釋:凡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所作的必要的解釋或說明為注釋。用“①、②、③、④……”編號,置于正文之后。
7、前言須簡要介紹論文的寫作背景和目的,說明論文研究的熱點及存在的問題,點明主題的理論依據、實驗基礎、研究方法及結果,應言簡意賅、重點突出。引言內容應避免與摘要和結論雷同。
8、本刊刊登具有創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義的研究學術論文以及反映智能科學與技術領域近期發展狀況的文獻綜述。來稿應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層次分明,文理通順。
9、摘要應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分段,不用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不出現非公知公用的符號或術語和縮略語。篇幅一般不超過300字。并附英文摘要。
10、文章題名應能反映所用關鍵技術及主要研究內容。中文題名的字數不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一般不超過10個實詞,確有必要時可使用副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