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考古》創刊于2017年,發行周期:年刊,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管、主辦的學術期刊。在當今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法學研究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雜志的出版,無疑是水下考古領域的一件盛事,它不僅標志著這一獨特而神秘的學科有了自己的專業傳播平臺,更為水下考古的專業人士與廣大公眾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對于水下考古領域的專業人士而言,雜志的出版無疑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極為寶貴的學術舞臺。在這個舞臺上,他們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在深海、湖泊、河流等水域中探尋歷史遺跡的獨特經歷。無論是關于古代沉船的發掘報告,還是對水下文物的保護技術研究,都能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同時,雜志還成為了他們交流學術觀點、探討學術問題的重要渠道。通過文章的發表和閱讀,專業人士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共同推動水下考古學科的發展與進步。
而對于廣大公眾來說,雜志的出版則為他們打開了一扇了解水下考古最新動態和學術前沿的窗口。水下考古,這個聽起來就充滿神秘色彩的領域,總是能激發人們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過雜志,公眾可以了解到水下考古的最新發現,感受到那些沉睡在水底千年的歷史遺跡被逐一揭開的震撼。他們還可以了解到水下考古的技術和方法,以及這一領域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這些內容的呈現,不僅滿足了公眾對知識的渴望,也激發了他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和責任感。
調查與發掘、研究與探索、法律與法規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號景路159弄1-5號A座5F,郵編:201101。
1、來稿不拘中英文,中文稿件以7 000 至15 000 字為宜,英文稿件以不超過30 頁為原則,中英文稿件均須附中英文篇名及關鍵詞( 3~5 個) 、中英文摘要(200 字左右) 。
2、來稿正文使用WORD 或WPS 格式處理,圖片以JPG 或TIFF 格式存檔。圖片須標明在正文中的位置,并提供單獨圖片文件(單色線圖不低于600 dpi; 黑白和彩色圖片不低于300 dpi) 。
3、來稿時,請提供作者姓名、單位、職稱、通訊地址、郵編、聯系方式、電子郵箱以及來稿字數、圖數等信息,以方便聯系。
4、本編輯部對來稿有文字性修改權,如不同意,請來稿時注明; 如需重大修改,會征得作者同意。
5、本編輯部將擇優錄用來稿; 稿件應遵守學術規范,嚴禁剽竊、抄襲等行為; 本刊發表論文原則上須為首發,嚴禁一稿多投,凡發現此類行為者,后果由作者自行承擔。
6、來稿請直接通過電子郵件投寄,編輯部將在三個月內發出稿件處理通知。請自留底稿,未予采用之稿件,本刊不負責退還。
7、本書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及CNKI 系列數據庫。凡被本書錄用的文章,將同時進行電子出版或提供信息服務,相關著作權費用和稿酬將由本書一次性支付。如有特殊要求,請來稿時注明。
8、附錄內容較少,與參考文獻排在同一頁;如出現內容較多,則另起一頁。附錄的字體為12磅,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附錄內容格式要求與正文一致。
9、引用以書代刊的出版物,應依次標明作者、文章標題、主編、書名、期號、出版社、出版時間,但不必注明頁碼。
10、文責自負,嚴禁抄襲,因抄襲而引起的一切糾紛,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如果投稿后1個月內未收到錄用通知,請另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