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智慧醫學教育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智慧醫學可以幫助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臨床知識,也能在實驗實踐教育中提高實驗效率和實踐教學的效果,統一化、標準化的智慧醫學平臺可以使智慧醫學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實際應用更加廣泛和高效。智慧醫學作為現階段解決醫療行業發展難題的新思路,包括了從實驗室到臨床實踐各個部分解決、發現問題的手段,將其應用于臨床醫學教育以進一步提升臨床教學質量是未來的重要手段和大勢所趨。在“健康中國2030”和“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對醫學生的要求發生了改變,本文旨在介紹智慧醫學在臨床醫學教育中應用,揭示其內在聯系與局限性,并對我國智慧醫學與臨床醫學教育融合做出展望與建議。
【關鍵詞】智慧醫學;智能醫學工程;臨床醫學;醫學教育;應用;展望
近年來,智能醫學工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并在各個領域廣泛應用。2018年天津大學開設了第一個智能醫學工程系,至此,智慧醫學走進了校園,在校園中展現出不一樣的效率和卓越的效果。智慧醫學是一門醫科、理科、工科高度結合,互相交叉的學科[1],其在智能藥物研發、醫療機器人、智能診療、智能影像識別、智能健康數據管理等領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同時智慧醫學在臨床醫學教育方面也發揮了其特有的優勢和作用。智慧醫學既可以幫助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更加直觀地學習臨床知識,也能在實驗實踐教育中提高實驗效率和實踐教學的效果[3]。此次研究通過對智慧醫學在臨床醫學教育中的探索與應用實踐分析,為今后智慧醫學在臨床醫學教育的廣泛應用提供進一步的理論支撐與依據。
1智慧醫學的發展歷程
1.1智慧醫學概念
智慧醫學是一種在新時代信息高速發展下催生的有關智慧城市和智能互聯網的智能化數據化系統。智慧醫學將醫科、理科、工科、高度結合,融合互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成為一個包括診斷、治療、護理的綜合性數據化平臺,其通過各部門互通合作達到以人為中心更方便快捷的服務。智慧醫學包括影像技術、智能算法和統計技術等多個方面。智慧醫學能參與包括診斷、治療、預防和藥物研發等多個階段,為醫藥行業與技術工業的融合打開了新思路。
1.2智慧醫學在國內外的發展
摘要:教育強國提出構建“互聯網+”環境下的人才培養、教育服務和教育治理新模式。醫學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醫學智慧校園必須針對傳統教學面臨的問題,在構建學習、實踐實訓方面提供最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關鍵詞:智慧校園;模式;醫學教育
1傳統醫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1)從課程體系設置上看,醫學各專業學生始終按照公共基礎課、醫學基礎課、醫學專業課、見習、實習的線性順序進行。(2)從教學模式上看,大多數教學仍采取黑板+PPT+教材的傳統方式,以老師講解、學生背記為主。(3)從考試評價上看,絕大多數學生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強行記憶上,以一張試卷評價考核學習,學生的能力經常被忽視。
2互聯網與高等醫學教育的可能結合點
借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化、人工智能化、共享經濟化和虛擬現實化”都能夠實現高等醫學教育模式創新。具體來說:(1)互聯網+課程。將傳統醫學教育課程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使課程理念、課程資源、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發生全方位系統變革,實現線下傳統課程到線上信息化資源的變身。(2)互聯網+教學。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系統、網絡教學資源、網絡教學軟件、網絡教學視頻等互聯網方式,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授課,變為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輔助、服務學生學習,從單向“滿堂灌”向注重互動的“翻轉課堂”轉變。(3)互聯網+學習。互聯網環境下,學生不再受校園、課堂和書本的局限,只要連接網絡,就能隨時隨地開展學習,真正實現了時空上的互聯網+學習。而且遠程培訓的興起,也使師生終身學習變成了現實,這對醫學專業生尤為重要。(4)互聯網+評價。互聯網應用于教育評價特別是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教育評價,將帶來兩方面的變化:一是評價依據的豐富,另一方面變化是評價應用的便捷。“互聯網+教學”背景下的教育評價正在朝著自動化、智能化、可視化、多樣化、智慧化方面大步邁進。
3互聯網背景下高等醫學教育模式創新
摘要:現代教學技術背景正好順應臨床醫學教育教學不斷發展進步的要求。以雨課堂及“互聯網+”技術背景為依托,形成慕課、雨課堂、智慧好醫院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對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教學階段帶來新的改變,并以課程最終成績與師生評價來評估教學方式的優劣。基于雨課堂與“互聯網+”技術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加深了教學的深度,拓展了教學的廣度,更進一步促進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進行。
關鍵詞:臨床醫學課程;雨課堂;MOOC;智慧好醫院;混合教學模式
臨床醫學相關課程的學習是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學生的必經之路,如何培養醫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帶領他們踏入臨床醫學之路,對臨床醫學教學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國家創新2.0政策推動下,“互聯網+”理念的提出與發展,互聯網與各行業進行深度融合,教育行業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賦予其更多現代化、開放及改革的理念。為順應臨床醫學教學改革的要求,將傳統教學模式與MOOC在線課程、“雨課堂”以及“互聯網+醫療”模式下的智能產物“智慧好醫院”相結合,探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作用。
1現代教學技術簡介
1.1雨課堂
雨課堂是清華大學與學堂在線共同研發的智慧教學工具,通過智能終端的運用,給予整個教學過程全新的形式,帶給師生全新的教學體驗。該軟件使用方便、操作簡單,具有課前推送、考勤簽到、隨時點名、課上答疑、實時測驗、課后復習等功能,拓展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范圍與深度,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滿足個體之間的不同需求。這種教育工具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應用。
1.2MOOC
摘要:信息化正在成為推動醫學教育創新的強有力引擎,醫學教育信息化建設關乎大學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當前醫學教育信息化進入“推動教學方式轉變、合作共建優質資源、再造教學評價與管理流程”的融合階段。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醫學教育信息化將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呈現“理論教學出現超級大課和微型小課、實踐教學注重虛擬與現實結合、資源建設開展區域聯盟與共享應用、教學管理向以用戶為核心轉變”四大發展趨勢。最后以南京醫科大學為案例,介紹了在一體化信息平臺建設、流程再造、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醫學教育,信息化,流程再造
信息化讓人類突破了腦力的極限,人類可以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處理海量信息,這也使得人們交流的方式和學習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信息的載體逐漸由“紙媒”向“e媒”轉變,這使得原來基于紙媒的教育流程也隨之變革,學習的模式、課堂的模式和考核的模式都在因信息化而發生變化,甚至出現了“流程再造”。醫學教育有著明顯的媒體相關性和資源依賴性,因此,信息技術在醫學教育改革中扮演著尤為重要的角色。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動交流,為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教育質量的量化評價以及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路徑。信息化已成為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關乎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趨勢是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融合發展,實現醫學教育各環節的流程再造。
1醫學教學信息化的涵義及進程
教育教學的實施過程就是信息的傳播與交流的過程,因此,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也會從根本上影響教育的形態。在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醫學教育扮演了領導者的角色,醫學教育信息化經歷了“拼合”“融合”和“超越”三個階段:①拼合階段:工具手段的革新,強調教學內容的多媒體化、數字化,以PPT、flash動畫以及音視頻文件等多媒體演示層面的應用,信息的展示與傳遞為主要教學形式,其本質還是“紙媒”的,學生參與互動與教學反饋不夠;②融合階段:流程改進與再造,實現支持自主學習、多重交互、協作交流、形成性評價、個性化反饋等基于網絡的在線學習與評價模式[1];③超越階段:即超越現實。增強現實、3D打印、力反饋操作甚至腦機接口等技術的應用,實現沉浸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創客學習、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學習、模擬醫學教育以及泛在學習等。[2]目前醫學教育信息化的使命已經跨越了拼合階段的內容與形式,正在實現融合與超越的發展,其內涵更加豐富與深刻,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1.1實現教學方式轉變
現代信息技術創造了跨時空的生存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學習空間布局逐漸由單一形態的普通教室轉型為多功能、多形式的學習社區,創建針對不同人群的虛擬學習空間[3]。以實現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學習和實踐能力為核心、以“自主學習、師生互動”為主要特征的個性化教學、導學教學模式得以實現。
摘要:隨著移動互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飛速發展,給醫學人才的培養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平臺。而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使得培養優秀的兒科醫學人才尤為重要。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兒科醫生可以通過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等相結合的多元化的學習模式,依靠網絡繼續教育培訓和遠程會診中心強大的師資力量,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技術來提高專業技能;而豐富的文獻資源和醫學大數據的應用則助力兒科科研人才的成長。文章為當前新形勢下兒科醫學人才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移動互聯;兒科;醫學人才培養
現代醫學已經進入移動互聯、人工智能以及精準醫療的大數據時代,醫學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我們必須適應前沿科技的飛速發展,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醫學教育實現質的飛越,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隨著國家“全面二孩”政策的出臺,給“兒科醫生荒”帶來更嚴峻的考驗。因此在新形勢新環境下,培養更多優秀的兒科醫學人才迫在眉睫。本文就當前移動互聯時代兒科醫學人才的成長,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1移動互聯網下兒科醫生的培養
1.1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方法
1.1.1慕課:慕課(MOOC)中的“M”代表Massive(大規模),“O”代表Open(開放),第二個“O”代表Online(在線),“C”代表Course(課程),即指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與傳統課程不同的是,一門慕課動輒上萬人學習,以興趣為導向,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在網上完成,不受時空限制。慕課包含了許多世界知名大學的課程,內容廣泛,幾乎涵蓋各個專業的知識[1]。慕課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開闊兒科醫生的國際視野,洞察兒科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熱點;而且可以了解一些多學科交叉的技術,為臨床疑難病例的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1.1.2微課:微課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視頻,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一般僅數分鐘課程。微課的優點是主題明確,以最短時間實現最佳效果[2]。比如嬰幼兒的神經發育史,如果以傳統的方式照本宣科,學習起來必然枯燥無味,難以記住。而如果把神經發育的各個關鍵階段制作成視頻,以微課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手機隨時隨地學習,增加感性認識,就能更容易地掌握這些內容。因此微課的可視性、片段化等特點,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高效地對某些重點、難點透徹理解,提高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