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醫院護理管理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醫院護理管理是一個復雜而需嚴格對待的管理,這不僅關系到管理的依據性以及管理的正確性,還關系到患者的康復效果以及護理人員實施措施的積極性和正確性。近年來醫院護理管理不斷發展更新,增添了許多新的管理措施,起到了更優的護理效果,但是對護理人員的數量以及護理人員的技術要求更多更高。所以在有限的護理人員情況下,提高護理管理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1醫院護理管理制度的基本要點
醫院護理管理制度有很多條,每條護理制度都有其針對性。其核心護理制度大致可分為以下幾條:
1.1搶救管理制度主要針對搶救藥物、人員等的護理管理制度,管理目的是提高醫院搶救人員搶救水平以及應對緊急搶救時的處理水平;不僅僅是體現在搶救的流利過程和搶救設備藥物準備,更重要是體現在搶救的精準及時,效果明顯。
1.2護理質量管理制度這是一個總的護理管理制度,主要是由各級領導對每月或每季度的護理質量進行抽查,然后制定相關提升護理管理質量的方案,由各級科室實施方案。
1.3分級護理制度一般分為特級、I、II、III級護理,相應護理是根據患者病情程度進行護理。特級護理為危重、嚴重病情、大手術等患者護理;I級護理:病重、病危、昏迷、癱瘓、癌癥等患者的護理;II級護理:體弱、病重但急癥消失、普通術后患者的護理;III級護理:急癥病、慢性病、病情較輕或恢復期患者的護理。病情程度由輕到重,護理則會由簡單到密切護理,而且對并發癥、護理藥物、護理人員、護理環境等都要求不同。
1.4查對制度護理查對制度一般是遵守“三查七對,一注意”,主要是避免出現操作的錯誤或者操作器材的缺失,同時也查對病人所有護理過程的信息。其他查對制度也可分為醫囑查對、用藥治療查對、手術室查對,主要是校對相關信息,防止信息出錯、用藥治療出錯,保證治療措施和用藥方案正確。
摘要:目的:科學時代的到來,對民營醫院的護理管理安全情況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情況,護理管理決不可再用舊的護理管理模式和方法。通過分析介紹民營醫院護理管理中在醫院的管理、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患者自身的情況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從而針對性地提出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加強醫者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等管理對策去盡量減少甚至避免安全隱患的出現。做好醫院的清潔工作,秉持客觀認真的態度去書寫病歷,從而不斷提高民營醫院護理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民營醫院;護理;安全隱患;管理對策
民營醫院的護理管理安全,不僅直接關系到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直接影響醫院工作的正常進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醫院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二醫院的護理安全指數,成了醫院醫療水平的重要衡量標準,它直接影響著整個醫療工作能否順利完成。雖然醫院的護理工作是一門及其細致且繁碎的工作,因為它是直接與患者進行直接的接觸。而不同的患者,因其病情的不同,需要得到的護理照顧也不同。
1.民營醫院護理管理安全隱患因素
1.1醫院的管理
醫院的護理工作是需要醫院的基本管理規范去進行約束的,它是醫院的護理工作有規章制度可依循。醫院通過設定合理的醫院管理章程,對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進行評定。當工作出現問題時,可以找出問題的來龍去脈。醫院管理的不得當,會導致對于患者的需求,無法及時作出回應。醫院的管理失效,也會使醫院的分工不明確,人們對自己的責任沒有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從而醫院的工作也無法得到很好地開展。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院不能針對護理人員的知識更新情況而提供合理的教育,或者醫院間的知識經驗交流,使得護理人員依舊按照舊的知識理論去進行工作,護理水平永遠也無法得到質的提高,也是對患者病情的一種極度的不負責。此外,醫院的設施,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應該得到很好的維護和保養。無論是醫院的環境還是一些機械設備都應該得到及時的清理和維修。對于治療患者所用的醫療設備,必須進行及時的消毒,特別是病人進行治療的場所,必須得到及時的清潔打掃。這些地方或者設備的清潔度對護理工作是否到位的評定至關重要。
1.2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
摘要:目的:調查護理管理措施的實施和有效性。方法:收集護理風險事件患者100例,分析護理風險的原因,探討提高醫院護理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結果:護理不當78例(78.%),由于護理人員自身責任意識淡薄導致的護理風險事件占44.8%。患者自身原因造成的護理風險事件22例(22.0%)。結論:針對護理工作中常發生的問題采用護理管理措施,只有醫院護理管理措施具有針對性,才能提高護理管理工作的質量,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護理管理;風險事件;有效性
一、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集護理風險事件患者100例,男42例,女58例,年齡21~72歲,平均(46.2±5.7)歲,住院時間1周~1.5年,平均(5.3±2.1)個月。方法:對100例患者出現的護理風險事件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對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情況及解決方法進行統計分析。針對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原因,我院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避免,對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漏洞積極查找,對護理管理措施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二、結果
100例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患者中,誘發的主要原因是護理管理不當及患者自身因素,分別為78例(78.0%)和22例(22.0%)。對護理管理不當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主要原因包含以下方面,見表1。
三、討論
1鄉鎮醫院護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護理管理組織
護理管理組織缺乏是鄉鎮醫院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主要由于鄉鎮醫院中沒有專門負責護理工作的干部或管理人員造成。鄉鎮醫院的管理人員通常是從事醫療工作的,沒有護理工作的親身經歷,對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問題不能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再加上醫院管理人員通常比較繁忙,使得其關注重心沒有放在護理工作上,造成醫院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高,護理水平和質量低,從而影響了整個醫院的管理水平[1]。
1.2護理人員知識結構較低
根據以往走訪鄉鎮醫院的經驗看來,很多鄉鎮醫院護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偏低。調查顯示,大部分護理人員為中專學歷,其中極少數人員經過短期護理培訓,多數護理人員未進行培訓和再教育,醫院中也沒有相應的技術考核,使其知識水平得不到提高[2]。
1.3護理質量不高
由于鄉鎮醫院中沒有專業負責護理工作的干部或管理人員,再加上人員配備不合理,分工不明確,護理人員沒有進行培訓或再教育,使得護理人員知識水平不高,導致整個護理服務水平低,服務質量不高,距省衛生廳對鄉鎮醫院規定的護理標準有很大差距,有的鄉鎮醫院甚至出現了為迎接上級部門的質量檢查出現形式主義等情況。如有的鄉鎮醫院在上級部門質量檢查時,為迎合上級部門檢查而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護理服務,但上級部門質量檢查后又恢復到原來護理質量不高的狀態[3]。
摘要:目的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責任感及歸屬感,防止護理人員流失,進一步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工作。方法科學合理設置護理崗位分層管理,通過宣傳發動、積極申報、競聘上崗、績效考核,將護士按身份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結果實現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按崗考核、同工同酬,全方位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穩定了護理隊伍,有利于人才梯隊培養。結論實行崗位管理充分調動了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增加了護士的責任感及歸屬感,是打造一支高水平人才隊伍的必然要求,推進了優質護理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護士;崗位管理;競聘上崗;績效考核
我院始建于1952年,是鄂州市唯一一所集預防保健與醫療為一體的三級優秀婦幼保健機構。為落實衛生部《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和《關于實施醫院護士崗位管理的指導意見》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醫院護士隊伍的科學管理,完善護理人員調配制度,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促進護理隊伍的穩定與健康發展,提高護理質量和服務水平,推動優質護理服務可持續發展。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我院于2014年6月開始推行護士崗位管理,現將實踐與體會報告如下。
1護士崗位管理方法
1.1成立領導小組,做好崗位設置與分析
成立以院長為組長,分管護理和人事的副院長為副組長,護理部、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等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護理崗位管理領導小組。將我院護理崗位設置分為護理管理崗位、臨床護理崗位和其他護理崗位。領導小組在全面調研我院目前實際護理工作量(包括護理級別、危重患者人數、死亡患者人數等)、實際床位數、床位使用率與周轉率、出院人次、門診診療人次等醫療指標的基礎上,還收集、統計并分析我院各護理單元近3年相關指標數據,并結合科室效益、風險程度、護理人員缺勤等因素將我院臨床護理單元分為普通臨床護理崗位和特殊臨床護理崗位。其他護理崗位指既沒有從事醫院護理管理也沒為患者提供直接護理服務的崗位,即非護理崗位,一律不納入護士管理,不享受護士相關待遇。
1.2確定護士分層等級,制定護士層級使用條件和崗位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