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心理素質案例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摘要]目的:探討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高職護理專業選2個班的護生,隨機抽取一個班為試驗組,另一個班為對照組,各48人。試驗組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比較兩組高職護生的心理護理能力和心理素質差異。結果:試驗組的心理護理能力和心理素質明顯高于對照組(P<0.001)。結論:體驗式教學模式能提高高職護生的心理護理能力和心理素質,有助于培養適應新時代需要的護理人才。
[關鍵詞]職業能力;高職;護理心理學;體驗式教學模式
護理心理學是高職護理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是研究護士和患者心理活動的規律及特點,解決護理實踐中的心理問題,以實施最佳護理的一門應用學科[1]。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模式逐步由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現代社會對護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需要精湛的護理技能,而且還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護理能力和職業心理素質[2]。因此,提高高職護生的心理護理能力和心理素質是護理心理學課程的主要培養目標。體驗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的或重復經歷的情境和機會,呈現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激發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方法[3]。體驗式教學模式體現了高職教育以職業能力為導向,與社會需求、崗位需求接軌的理念,在培養護生的職業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課題組在高職護理心理學教學中嘗試運用了體驗式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廣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5級高職護理專業選2個班的護生,隨機抽取一個班為試驗組,另一個班為對照組,各48人。采用全國高職高專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由劉大川、孫萍主編的《護理心理學》,教學時數均為16學時。兩組高職護生的年齡、性別、能力、素質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摘要:高職院校安全事關重大。應急、防火等是校園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樓、公寓樓、辦公樓等區域都有潛在的火災隱情,對教學安全和師生安全都有較大的威脅。強化校園安全教育和學生心理素質拓展是高職院校校園安全教育和素質教育工作的關鍵,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應急能力、心理承受力,提高高職院校學生安全水平,意義重大。本文主要分析高職院校校園火災安全隱患,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應急教育和演練的必要性,并探究了高職院校學生應急教育和演練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應急;安全教育;心理素質拓展
高職院校屬于青年學生的求學場所,學生密集,校園內的師生和教學設施安全至關重要。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應急教育和心理素質拓展,對于增強學生應急心理素質,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健康,確保各類教學資源、教學設施不受損,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等具有重要意義[1]。對此,高職院校要做好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積極強化應急安全教育和學生心理素質拓展工作,注重搭建安全教育平臺,促進學生防范意識和保護意識的增強,構建和諧、平安的校園環境,奠定教育發展的基礎。
一、高職院校校內潛在火災安全隱患
(一)屬地隱患在高職院校中,教學和生活建筑眾多,包含各類教學大樓、學生宿舍、辦公樓、食堂、超市、實驗室、計算機室等基礎設施。而用于學習、工作的建筑,尤其是實驗室、宿舍樓、教學樓等場所,相關裝飾的阻燃性不足,一些電氣線路復雜凌亂,部分實驗室還存放有大量的化學試劑或備用燃油等。這些都是潛在的火災源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火災或加大火災的危害[2]。
(二)生活陋習隱患在目前的高職院校中,學生、教師等智能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率幾乎達到100%,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眾多。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這類設備的使用率都比較高。但有些學生隨意丟棄這些設備的電源適配器、充電器等,存放不注意;有些學生習慣在床上給手機充電,在充電的時候無人看守,導致充電過度;有些學生喜歡一邊充電,一邊看電視劇,導致電池板發熱加快。這些都是火災隱患。
(三)違章用電或使用明火隱患現階段,生活中的電氣設備不斷增多,小到充電器、“熱得快”、吹風機,大到電熱毯。學校,尤其是學生宿舍內的用電載荷是一定的。但總有一些學生抱著僥幸心理,違章用電,使用一些禁用設備[3]。比如,為了方便,他們在宿舍中使用“熱得快”;冬天怕冷,他們在寢室里鋪上電熱毯;甚至還有部分學生直接用明火,在宿舍里煮火鍋、煮泡面吃。這些情況都導致宿舍內發生火災的概率大大提高。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意義
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智力、性格健全正常,面對各方面的壓力和刺激能進行自我控制,具有良好的承受能力,能較好的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意義:心理健康是社會極度重視的問題,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對維護身心將有著重要的意義,對青少年學生而言更為重要,一旦心理出現不健康表現,就可能導致成績下降、和外界脫離,不利于健康成長。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務
學生心理健康是思想道德和文化修養以及生理素質等因素的綜合表現。學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在學校、家庭乃至社會教育基礎上是經過長期磨礪、培養而成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教師通過講解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對不健康心理案例同學生們共同分析等來全面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正確認識和全面發展,開導心理不健康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弱點,積極面對學習和未來。教師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主要是:(1)傳導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全面提高學生身體和心理素質,讓學生以健康的身心應對身邊的人和事。(2)講解心理衛生常識,傳授心理鍛煉的方法,比如運用適當自我調節、找人敘述等來消除心理障礙。(3)結合心理不健康案例,給學生講解心理不健康的起因和不良后果,教學生如何正確看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4)從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教育學生德、智、育全面健康發展。總之作為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具備充足的知識和豐富經驗,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點不是治療而是識別,對存在不健康心理的學生及時發現和教育以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三、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很多,概況起來主要是和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丹方面相關,其中社會環境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十分重要。
1家庭因素
第一篇:高職院校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方法
【內容摘要】高職院校作為我國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為社會輸送了大量掌握專業技能的人才。但隨著就業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就業渠道逐漸狹窄,面對這樣的形勢和趨勢,如何加強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職業心理素質是有效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其就業的重要途徑。職業心理素質包括職業興趣、職業個性、職業情緒等,高職學生要具備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有助于以后步入工作崗位,有利于其減少崗位適應時間,促進其終身發展。本文對職業心理素質的內容進行了闡述,指出了提高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現狀,最后對提高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提出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心理素質;教育方法
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不但要掌握基礎理論知識,還要具備專業操作技能。為了為學生就業打下基礎,除了知識和技能以外,職業素質的養成也是不可或缺的,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其中職業心理素質是職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要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差異,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強化德育教育,切實培養心理健康、專業過硬的畢業生。高職院校心理素質教學的目標要重新定位,要積極與就業指導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注重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而幫助學生形成職業心理素質。
一、職業心理素質的內容
職業心理素質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包括職業意識、職業情感等等,是人們在崗位就職時體現出的職業活動特性,包括工作態度、意志力等等。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最核心的有機部分,一是職業品質,這是一種職業品格,在職人員對待工作要認真、熱情、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二是要建立應有的職業意識,即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價值和工作價值的認識;三是良好的遵守職業道德,還要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四是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備團隊合作精神;五是積極參與競爭,敢于擔當,不畏困難;六是樂于學習和接受新鮮事物,具有創新能力。高職院校的教育較為專業化,比較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生在就業市場擁有一定的優勢。但高職院校還是不能忽略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養成,進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使學生在崗位工作上有突出的表現和長遠的發展。因此,加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是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關鍵,是高職學生順利就業的有效保障。
二、加強學生職業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陳慶平 單位:浙江水利水電專科學校、中國人保財險杭州分公司
汽車保險與理賠是汽車相關專業開設的職業能力支撐課程,它對學生掌握汽車保險理賠知識及事故現場查勘與定損技術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使教學更加符合崗位需求,使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就充分了解職業情境,實現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零過渡”,本課程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教學實施過程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以下分別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項目驅動教學法
汽車保險與理賠課程橫跨工科、金融、法律和心理等多門學科,學習難度較大。為此課題組教師走訪了保險公司、4S店、二手車評估中心等,分析了相關職業崗位及崗位群的實際需求情況,圍繞汽車保險的銷售與咨詢、車輛定損與理賠等核心職業能力,以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采取項目驅動教學法,將整個教學內容分成七個理論項目和四個實訓項目,如表1所示,各個項目都是基于工作過程設計且相互獨立的,使學生能切實掌握該課程所要求的核心技能。
二、理論教學法
理論教學法是所有教學方法的基礎。實施過程中,首先要組織設計好教案和授課內容。授課過程中,對重要內容要精講,對難點講解要透徹;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生動、富有感染力;要靈活運用文字、聲音、圖片、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從聽覺、視覺等方面加大對學生的刺激,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直觀和形象,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上課的效率。
三、案例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