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法律安全常識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一、網絡保險目前存在的問題
1.基于投保人的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傳統保險行業最常見的風險,同樣也存在于網絡保險中。而在網絡保險中,保險公司有時很難分辨投保人所提供信息的真偽,也無從得知投保人是否違背了最大誠信原則,隱瞞了與保險標的相關的重要事實。
2.網絡法規不健全導致的法律風險
首先在網絡保險的交易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其次通過網絡保險訂購的保單可能得不到有效的相關法律保護。目前,我國出臺的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法規不多,關于網絡保險的法規更是鳳毛麟角。網絡保險的法律風險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網絡保險的進一步健康發展。
3.復合型技術人才的缺乏
網絡保險就是將傳統的保險業務電子化和商務化。保險公司要想順利高效開展網絡保險業務,就需要吸納擁有網絡和保險雙重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一旦這些核心技術性人員不足,網絡保險業務就不能順利開展,從而影響保險公司的保單銷售,給保險公司帶來難以預測的損失。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泄洪放水;安全事故;原因與對策
近年,水庫泄洪放水過程中屢發安全事故。如2015年4月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蒙村鎮地八村上游某水庫放水,村中水渠突然流量加大,兩名正在水渠里玩耍的孩子被沖走溺亡。再如2017年4月29日,北京門頭溝區京西十八潭景區附近一處水閘放水,正在河道內玩耍的孩子被困水中,一名熱心保安下水救起了孩子,自己卻被大水沖走不幸身亡。這些本不該發生的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令人心痛。分析事故原因,查找工程管理和社會教育漏洞,完善安全設施,加強安全教育,有些悲劇可以避免。
一、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不完善
水利水電工程泄洪放水,是工程生產行為,其易造成下游河(渠)道水位快速上漲、流速加大,易造成安全事故。但到目前為止,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對泄洪放水是否應預警、如何預警、預警范圍等沒有明確的規定和標準,對工程單位的泄洪放水行為缺少有效的約束和規范,對泄洪放水行為產生的法律后果沒有清晰的界定。部分工程重視安全生產,在一定范圍建立了警報系統,開展了安全設施建設;但也有部分工程安全生產意識不到位,措施缺乏,一旦發生事故后,責任相互推諉,賠償難以落實,容易誘發社會不穩定的因素。
2.工程運行調度管理不夠安全規范
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位于河流上游,周邊人煙稀少,其運行調度規則對泄洪放水影響下游群眾安全考慮不多,存在僥幸心理;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執行調度規則不嚴格,運行人員憑經驗或按習慣開閘泄洪放水,系統安全意識不強,或者麻痹疏忽、圖省事,在無預警或預警未落實情況下開閘泄洪放水甚至直接把閘門開至最大,導致水流一涌而下,近工程下游河(渠)道內群眾來不及逃避或轉移財物,造成生命財產損失。此類安全事故案例較多,工程管理單位應該引以為戒。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目前高校中校園貸款盛行,因有關部門對校園借貸平臺監管不到位,諸多不良或非法校園貸款平臺滋生蔓延;大學生消費觀念誤區、法制觀念淡薄、心智不成熟等原因導致誤入非法“校園貸”,由此引發一系列問題。高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場所,應冷靜分析、合理應對,采取普法教育、金融常識教育、消費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等教育方式,通過人文關懷、資助育人,與學生家長、國家司法機構形成合力,幫助大學生抵制不良“校園貸”。
關鍵詞校園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校園貸”蔓延的原因分析
1.1大學生不合理的消費觀
孫沐云、張云惠的問卷調查顯示,95.85%的學生生活費主要來源是父母,18.73%的學生生活費不夠用,9.5%的人會向同學借取,2.65%的人會向網絡平臺借取。[2]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生活費是依靠父母,并且學生生活費超額會通過借款的途徑獲得。2016年通過調查顯示,21%的大學生表示認同在自己經濟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接受貸款購買自己喜愛的物品。貸款對大學生來說已經不再陌生。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消費方式變革、消費習慣固化、消費金額隱蔽、消費欲望強烈、消費目的多元化、消費結構失衡等六個方面。[3]大學生處于消費觀念不斷形成和成熟的時期,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導致了諸多大學生消費觀念和行為問題,比如虛榮攀比、超前消費;盲目跟風、沖動消費;好逸惡勞、享樂消費。[4]這些消費陋習導致大學生生活費緊缺,因此目光投向校園貸款。校園貸款的存在的確為大學生消費提供了便利,但很多“校園貸”平臺只需要填寫個人基本信息,無需任何實物抵押,無需任何擔保人,無需復雜手續和嚴格審核程序,即可快速獲取貸款,這無疑更滋長了大學生的不良消費惡習。
1.2大學生不成熟的心智
葉瓊在高職院校做過一項有關大學生“校園貸”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學校進行“校園貸”實名調查時,30.81%的學生不會反饋自身情況或者舉報身邊“校園貸”同學,29.8%的學生會,其余不確定;如果學生有參與“校園貸”,不愿意實名反饋老師的原因中,覺得是隱私的占比48.99%,擔心老師或家長知道的占比33.34%。[5]大學生大多已成年,但是由于其涉世未深,社會閱歷缺乏,生理上的成熟與心理上的不成熟極不協調,面對不良“校園貸”,雖知道它危害重重,很多大學生仍然會因為好奇心或僥幸心理而嘗試。并且,即使他們的生活費來源主要依靠父母,但是他們仍然會像隱瞞很多自己的隱私一樣向父母隱瞞自己借“校園貸”的事實,在很多實例中,學生就算無力償還、走投無路也不會主動向父母袒露求助。大學生的心智不成熟為高校不良“校園貸”的滋生蔓延又提供了便利。
一、網絡保險的優勢
1.降低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
保險公司通過網絡銷售保險產品省去了保險人、宣傳營銷等成本,一份通過網絡訂購的保單可以節省不少成本。據統計,通過互聯網向客戶出售保單或提供服務要比傳統營銷方式節省58%至71%的費用。客戶可以通過網上銀行等支付平臺向保險公司支付保費。大大節省了客戶和保險公司雙方的時間,提高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效率。
2.擴展了保險銷售的時間和空間
投保人只需足不出戶,就能實現網上投保,保險公司在不設有分支機構的國家和地區也能提供保險服務,實現全天候24小時服務,使保險業務的發展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在全球范圍內有效分散風險,獲得規模效應。
3.加劇了保險行業的競爭
在網上買保險,除了方便快捷以外,投保人還能做到貨比三家,消費者可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各家保險公司同類產品的價格、保障等內容一目了然。這無疑從另一方面加劇了保險行業的競爭,促使保險公司開發出價格更加合理,更能迎合市場需求的保險產品。
高層建筑已經成為大城市經濟繁榮的標志,除了普遍的商用高層建筑,越來越多的高層住宅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中。高層住宅指十層及十層以上的居住建筑,由于高層住宅區普遍存在涉及到的居民多導致管理難度大,物業不夠規范導致安全設施維護不當以及存在私自改建消防通道等現象,導致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一、高層住宅火災危險性的特點
之所以將高層住宅作為單獨探討的重點,是由高層住宅特殊的建筑結構和高人口密度導致的火災撲救工作難度大等原因決定的:
1.火勢蔓延速度快。
高層住宅由于是用于居住的建筑,存在大量易燃物,加之建筑中設有眾多的樓梯間、管道井、電梯井等豎向管道井,一旦形成煙囪效應,將對火災撲救造成很大的困難。
2.疏散困難。
由于高層住宅人口稠密,建筑層數過多,信息傳達很難像低層建筑那樣迅速,僅僅依靠疏散通道和有限的管理人員,很難實現短時間的人員疏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