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80后教師職業素養提升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李偉 單位:佳木斯技師學院
“80后”教育工作者出生在計劃生育成為我國基本國策、國家已經全面恢復高考的年代,成長在“四二一”家庭環境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從貧困到小康再到富裕,父輩們的苦不能在降臨到下一代人身上,抱著這樣一種心態,父輩們給80后創造了溫室般的成長環境。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一代沒有接受過生活中過多的磨礪,稍微碰到點挫折和壓力就會接受不了。1.4工作實效不高“80后”教育工作者大部分都剛參加工作,工作時間不長,缺乏經驗積累,思想工作的技巧和方法還不是很成熟,工作實效性很低。
如何提升“80后”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80后”教育工作者職業素養的提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要讓“80后”教育工作者愛自己的事業,首要的前提是讓“80后”教育工作者對自己事業的意義有深刻的體會和認知。這種認識越透徹,對事業的熱愛也就越強烈。具體地講,就是使“80后”教育工作者能夠由表象而本質、由瑣碎而系統地去探究所從事的教學科研事業本身,進而增強其對事業意義的認識和感情。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愛崗敬業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80后”教育工作者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不僅教書育人,而且修身育人,在不斷地進行崗位創新中發揚愛崗敬業精神。
每一位年輕教師都渴望被認可、被贊揚、被發現、被重視。所以,學校管理者要充分滿足每一位新進教師成才的需要,讓每一位“80后”教育工作者都有成功的機會和顯露身手的空間。當“80后”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被充分激發時,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與探索將是自發的、自覺的,其創造性成果也將是令人驚嘆的。學校教育需要營造寬松和諧的工作氛圍。“80后”教育工作者在登上講臺之初,可能會由于專業背景、思維方式等與應用學科產生磨合,這就需要學校管理者采取適度寬容的態度。實踐表明,鼓勵、贊賞和適度寬容,不但不會縱容“80后”教育工作者的缺點,反而會使他們加深自我反省的意識,會使他們對自己人格、品德及業務素質等方面自我完善的愿望更加強烈,從而把外部管理要求內化為自我發展的客觀需求。
高校是一個具有很高開放度的組織系統,與外部環境有很多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隨著科技的發展,全球科技信息交流達到空前的繁榮,多學科、多角度交叉的研究方法開始越來越多地運用于經濟史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中。因此,高校應重視對“80后”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工作,選送“80后”教師到其他高校進行專業進修學習,進一步提高其理論修養;訂閱多種專業報刊,使其對學科的前沿動態有所把握,從而及時對儲存信息加以整理,達到充電和拓展思路的目的,進而使其具有發展的后勁。
信息技術能力是現代高校教師的一項必備技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研究資料越來越多,且能便捷地從互聯網上獲取。而且教師在收集資料、整理教案和制作課件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電腦媒體使用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因此“,80后”教師應提升信息技術能力,拓寬眼界,加強對外交流,加快知識素養的提高。對此,高校應該為相應專業的教師建立專門的教研室、實驗室、數據庫等,盡量為該專業的“80”后教師提供信息技術有關硬件和軟件支持。
提升“80后”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素養,既是新時期高職教育改革發展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辦出特色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提升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素養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需要共同努力,將正面引導與制度考核結合起來,從敬業精神到職業意識,從操作技能到教育能力等方面不斷改進,努力建設一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備優良職業素養、足以承擔起為國家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重任的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