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課程思政下的教師職業素養理性審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院校作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院校之一,是培養市場性人才的重要院校,而高職教師作為培養學生的引導者,高職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在“課程思政”的視閾下,對現代教育教學提出了思想政治的高要求,教師需要利用好課堂教學,讓高職的每一門學科和思想政治的理論一同進行,將各科教學與思政相互融合,產生協同的效應。教師需要通過不斷深入課程的價值以及課程的內涵,將課程思政教學充分得到體現,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的教育核心,使教育教學的工作價值能夠更好地體現,讓高職院校能夠實現培養更多高級人才的目標,將學生的政治思想教學有效推動起來。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教育;高職教育
在現在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教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優秀的綜合性人才是現在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因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政意識,是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關鍵。而“課程思政”的含義也就是說,在教學的每一門科目中,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時發揮出來,“課程思政”是能夠有效提高整個高職學生政治思想的工作,要求各科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掌握好專業的知識,同時還需要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這就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我職業素養,清楚教育教學的目的以及銘記自身教育職責,各科教師加強與思想政治教師互相交流與學習,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進學科的教學中,這樣教師才能將雙向教學任務落到實處。教師作為教育中的引導者,只有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教育者才能更好地引導教育行業的發展,才能夠培育出優秀的人才,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但是就目前的一些高職校園中,部分高職教師的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教育者的職業素養問題需要引起教育業的重視,在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教師的教育方式依然比較老舊,學科教師不重視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教學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這個新時代提出的教學要求。因此,就目前的高職教學現狀來講,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是教育行業的重點工作之一。
(一)教師缺乏思政理論意識在目前的高職院校中,一些教師對思政理論的意識較弱,并且缺乏思政理論意識的大多數都是一些年輕的教師,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現代復雜網絡信息的影響以及現代社會背景的影響等,現在的一些年輕教師由于有著各不相同的成長經歷以及成長的環境,一些教師對于思政的學習意識本身就不強,加上教育的工作對教師的思政教育也沒有特別的要求,就導致了教師對思政的松懈態度,沒有對思政理論的學習引起重視,淡化了對思政教育的意識。這就使專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對學生進行了學科教學而缺乏思政方面的指導,從而導致無法實現“課程思政”。從教育方的角度來看,相關的高校以及政府缺乏對教師樹立思政意識的培訓,沒有做一些提升老師思政理念的相關規劃,高校與政府對于這方面的關注度不夠。
(二)教師道德素養較低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和榜樣,在教育業中是最主要的教育力量,作為國家的教育者,大部分的高職教師都有著較高的專業素養,有著較高的學歷以及修養,是國家的優秀人才。但是在這個多元信息化的時代中,一些教師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整個教師群體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師德敗壞的現象,這個現在教育中需要重視的新問題,教師的師德出現問題,會導致整個教學活動受到影響,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就比如說,一些教師在課堂的教學中,發表一些不好的言論,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學生的思想會受到教師一言一行的影響,教師的行為言論以及作風不當,都直接對學生的政治思想造成不良的影響,使學生的價值觀出現問題。
(三)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在“課程思政”的視閾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模式有著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地創新教學,將學科內容將思政教育相融合,但是就現在的一些高職教育中來看,一些教師在教學中依然采用的一些老舊和傳統的教學方法,他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將學科內容看得較重。并且習慣采用灌輸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學生處于被動的位置接受教師傳輸的專業知識,教師在課堂中只負責將教學的內容全部傳輸就完成了教師的教學任務。教師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深重,也不愿意在教學中做新的嘗試,放棄了多樣化的教學。還有一部分的教師只重視幫助學生解決當前的問題,沒有考慮學生職業的長久發展性。缺乏教學方式的創新,在“課程思政”的視閾下,重視教師的教學創新。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職教師應具備的職業素養
(一)具有基本的教育素質高職教師的基本教育素質是作為一名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師需要擁有較高的思政意識,保持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心態,堅持社會主義的方針政策,擁護國家領導人,將社會主義教育方針貫徹到底。高職的教師需要保持對工作的熱愛,做好本職的工作,擁有較強的責任心和義務感,對每一位學生負責,并且能夠有奉獻的精神。在工作中具有助人為樂的信念,責任心就是教師這個職業應該具有的最基本的職業素質,關心愛護自己的每一位學生,在教師的工作中需要踏實上進,做好為人師表的工作。
(二)嚴格遵守國家的法規身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嚴格遵守國家的法規,履行作為教師的基本義務。在高職教師的日常工作中,不僅需要做好對學生專業課的指導,幫助他們能夠更好地就業,找準人生的發展方向,做好學生的道路引導著,還需要加強自身對國家法律的學習,了解認識國家的基本法律法規知識,提高自己的法制觀念,在遇到任何問題的時候,將依法辦事堅持到底,嚴格要求自己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以身作則,并且需要熟悉與本職業相關的一些律法,就比說國家的勞動法以及教育法等等,只有熟悉了國家的相關政策,才能夠將這些工作落到實處,并更好地幫助到學生。教師要做好遵紀守法的帶頭作用,在遵守的基礎上做好相關的宣傳和引導,只有教師先做好本職的工作,才能夠樹立學生依法就業的正確意識。
(三)較高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說在教師的教學教育活動中,所形成的教師教育特征的一系列道德的品質、道德的觀念以及情操等,這些都是與自己的職業相互聯系的。高職的教師需要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在教育的工作重視自己的教育成果與教育過程,在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教師的職業道德體現在教學中的不怕麻煩敢于創新,堅守基本道德規范,對于教育事業的敬業等。在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并且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育的工作中不斷改進,盡心的幫學生,將主觀能動性積極地發揮。
三、“課程思政”視閾下提升教師職業素養以及教學方式的對策
(一)加強教師的思政培訓高職院校需要重視對教師思政意識的提高,定期開展相關的思政教育培訓課程以及講堂等等,并且制定出相應的制度,要求各個學科教師參加,并且定期考核。幫助教師提升思政知識,引起學科教師的重視,同時高職教師需要加強自我的思政學習,與思想政治專業教師加強交流與溝通,只有教師提高了思政的意識,有一個正確的思政理念,才能夠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正確的思政教育帶給學生。
(二)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以及綜合素質要將“課程思政”教學貫徹到底,就需要教師提高專業的素質以及綜合的素質,高職院校在招聘高職教師時,就需要重視教師的各方面素質,從專業、心理、身體等多角度考核。并且在后續的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不斷進行專業方面的進修等,同時隨時調整自己的教育心態。高職院校除了關心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外,也需要關注每個教師的身心健康狀態,多組織一些教師集體活動,除了集體的培訓外,多開展一些多元化的教師活動,如一些藝術實踐活動、戶外協作活動以及文化活動等等,提高職高教師的眼界,加強各科教師之間的交流,在教學中互相幫助與鼓勵,同時相互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對教育工作保持積極與熱情,加強職高教師的歸屬感。
(三)創新教育模式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思政”,高職教師需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將傳統老舊的教學觀念改變,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避免灌輸式以及單一式的教學。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教師在教學中的位置,做好引導和輔助的教學工作,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將教師作為教學中的主體,而為了專業教學與思政教學更好的結合,教師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活躍課堂的氛圍,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愿意與教師真正的交流,只有及時的和學生溝通和交流,才能夠更全面的掌握到學生的情況,然后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思政教學的內容,并且在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中,能夠有效傳遞教師的思政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除此之外要運用好現在的媒體信息技術,利用媒體將豐富的相關信息傳遞給學生,開拓學生的視野,結合教師的實際教學,實現“課程思政”教學。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是目前對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在“課程思政”的視閾下,教師必須要全面的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具備更加完善的創新和改革教學方法,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與學科教學相互結合,明確教師的教學與育人目的,從而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好專業技術的同時,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擁有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以及社會觀,成為新時代的綜合優秀人才,實現高職院校的培育價值,使職高院校的整體教育質量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孫迪亮,楊委.新課改視域下高師政教專業師范生的職業素質養成[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3(4):50-55.
[2]王麗霞.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職業素養[J].文化學刊,2016(7):129-134.
[3]羅珍,張曉琳.基于職業素養視域下的高職思政理論課教學改革探究[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5(2):113-115.
[4]吳曉亮,劉文光,呂品.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視閾下的高職思政課改革探索[J].山西青年,2016,15(16):19-20.
[5]杜電電.職業素養培育視閾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路徑[J].學周刊,2019(1):7-8.
[6]徐永紅,王剛.職業素養視角下的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6(34):169.
作者:孫潔 華曄 王震 單位: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