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當前,加強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修養,既是新聞隊伍建設的需要,也是改善新聞從業者形象,提升媒體公信力的需要。本文就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意義和對策、思路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新聞職業道德建設;重要意義;對策與思路
新聞事業是一種社會性事業,在傳播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新聞傳播的觸角已經延伸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民眾日常生活產生著廣泛而又深刻的影響。作為社會觀察者、信息傳播者、新聞報道者和輿論引導者的新聞從業人員,其職業道德修養和素質的高低程度,不僅影響著新聞事業自身的發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整個社會文明、發展與進步的程度。因此,需要從社會、媒體、新聞從業者自身等方面多管齊下地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
一、健全新聞職業道德教育體系
教育是提升人們道德層次的重要途徑。對于新聞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教育須貫穿于新聞職業行為的始終。新聞職業道德教育需要抓好以下三個環節:一是加強對新聞院校在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二是完善新聞單位的崗前職業道德培訓制度。三是重視新聞在職人員的崗位職業道德培訓。通過上述三個環節來健全新聞職業道德的教育體系,使得每個新聞從業者從就業前到整個從業過程都始終能夠受到及時的職業道德教育,這對于加強其職業道德修養,提升其職業道德水準將會起到有效作用。
二、提升新聞職業道德教育質量
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效果如何關鍵要看教育的質量。目前,全國有500余所大學設有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在各種層次學習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在校學生達十幾萬人。據了解,在這些新聞院系中,大多數只是在新聞理論和某些新聞業務課中作為一個章節或一個專題捎帶講講。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教材、缺師資等。但最重要的還在于對新聞職業道德教育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許多新聞院系沒有將其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正式納入專業課程體系之中,這樣就很難在時間上和制度上保證教學和教育的質量。因此,當前著力提升新聞院系新聞職業道德教育的質量十分重要。另外,新聞機構對新聞從業者的崗前與崗位職業道德培訓工作的質量問題也不容忽視。新聞單位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確定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同時要建立科學的學習、考核、評估和獎懲的機制,爭取實現新聞職業道德教育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經?;@樣才能確保新聞職業道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三、提升新聞職業道德自律程度
新聞職業道德屬于一種軟約束,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新聞從業者的自我修養,靠其自律來實現。因此,提高新聞職業道德的自律程度,是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在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環境中,經濟利益與倫理道德的博弈異常激烈,如果沒有強大的道德自律作支撐,新聞職業道德失范現象就難以避免。為此,新聞機構要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職業道德自律規范,并建立相應的制約與懲罰機制。同時,要積極引導從業人員學習與熟知我國現行的有關新聞職業道德的準則與法規,自覺地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提高道德自律的自覺性。
四、加強新聞職業道德他律調控
新聞職業道德僅靠個人的道德自律,不足以完全防止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發生,所以還要將新聞職業道德自律與他律有機地統一起來。這就需要在加強道德自律的前提下,積極吸引社會與公眾對媒體進行監督,形成他律機制,使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處在行業自律和社會他律的雙重調控之下。在對新聞職業道德進行調控的過程中,最具威力和最有效的當屬法律調控,因為這是一種具有較大強制力的調控手段。我國當前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新聞事業要適應并服務于市場經濟,就必須步入法制化的軌道,實現法律調控。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新聞法,這對加強法律調控會造成一定影響,但是相關法律法規中涉及新聞傳播活動的內容都可以作為規范新聞職業道德行為的依據。與此同時,我國政府也應進一步加快新聞法治建設的進程,從而為加強新聞職業道德的法律調控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與條件。
五、完善新聞職業道德監督機制
完善新聞職業道德的監督機制,也是提升新聞職業道德建設水平的有效途徑。許多有違新聞職業道德的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很多都與缺乏完善的新聞職業道德監督機制有關。完善新聞職業道德監督機制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如行政監督、法律監督、社會監督、公眾監督等,這些監督都應當加強和完善,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和經?;?。實踐證明,新聞職業道德建設,不能只靠內部制度約束的靜態管理方法,還需要接受社會的監督。因此,需要進一步完善與加強包括社會監督、公眾監督以及行政監督、法律監督在內的各種監督機制,這對于促進和推動我國的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將會起到重要作用。
六、明確新聞職業道德監督主體
要加強對新聞職業道德的監督和調控,首先需要明確監管的主體,并充分發揮它們在監督和調控新聞職業道德方面的積極作用。從宏觀層面來看,我國新聞職業道德監督的主體是多方面的。其中,公眾是新聞職業道德監督最核心的主體。公眾通過對新聞從業者的新聞作品及其傳播行為的批評和監督,對不同職業道德發揮著自己特殊的監督作用。當然,公眾作為對媒體及新聞從業者職業道德監督的主體是屬于非組織化的主體,這種非組織化主體的監督作用不可忽視,但組織化的主體的監督作用更加直接。例如,為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建設,規范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行為,、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新聞出版總署曾于2005年5月了《關于新聞采編人員從業管理的規定(試行)》,同時為杜絕虛假新聞,新聞出版總署于2005年12月1日通過了《報紙出版管理規定》,對媒體虛假新聞的行政責任以及相應的補救、懲罰措施等做了詳細、具體的規定。這些均是通過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來進行的。
參考文獻:
[1]劉梓良.鄭保衛新聞采編綜合素質培訓教材(下冊)[M].新華出版社.
[2]肖安,劉藝波.試論新聞職業道德建設[J].
作者:張焱 單位:阿克蘇地區人民廣播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