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鎮動物醫院管理如何加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江蘇省泰興市自2007年7月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后,將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職能分開,泰州市原鄉鎮畜牧獸醫站在職編外人員轉入到新組建的鄉鎮動物醫院。筆者就當前現狀,對泰興市鄉鎮動物醫院的組織機構、人員情況、服務區域、服務項目等情況進行了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基本現狀
1.組織機構情況。泰興市16個鄉鎮,原注冊鄉鎮動物醫院21家,截至目前還有16家,其中正常運行的有12家,其余4家僅1人兼職從事。
2.人員情況。當前,泰興市鄉鎮動物醫院共有工作人員59人,其中專職人員39人,兼職人員14人,退休返聘人員6人,平均年齡52歲。其中,50歲以上(含50歲)的38人,50歲以下的21人,從事疫病診療和人工授精的有47人,從事獸藥械、飼料經營的有12人。這些從業人員中,大專文化9人,中專或高中文化14人,初中及以下文化36人,具有執業獸醫資格3人,具有助理執業獸醫資格1人。
3.服務區域、服務對象、服務項目等情況。泰興市服務區域僅限于當地鄉鎮,服務對象主要是散養戶;泰興市鄉鎮動物醫院服務項目為診療、閹割、生豬人工授精、獸藥械銷售、飼料經營等;收費標準為每頭次的臨診2~10元(包括診療費、注射費、藥費),每頭豬閹割費用2~3元,豬人工授精每次10~25元。2019年,泰興市鄉鎮動物醫院人員年收入低于1萬元的有19人,1萬~2萬元15人,2萬~3萬元12人,3萬~5萬元6人,5萬元以上7人。參加社會企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有43人,未辦理養老保險的有16人,這16人醫保均繳納的農保。
二、原因分析
通過分析造成鄉鎮動物醫院運行狀況趨下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制度不健全,部門服務功能弱化。有些鄉鎮動物醫院院長缺乏組織、協調和管理能力,對人員管理缺乏有效機制,而且運行機制不完善,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沒有簽訂服務承包合同,獸醫人員各自為政,制度形同虛設;鄉鎮動物醫院的人員對組織缺少信心,消極對待;服務收入沒有納入鄉鎮動物醫院統一管理,診療服務收費等標準不統一。鄉鎮動物醫院獸醫人員為擴大服務區域,爭取服務對象,降低收費標準,養殖戶被動選擇收費低廉的醫生,最終導致收費不足,收入不高。
2.隊伍人員老化,技術更新不快。泰興市鄉鎮動物醫院人員主要是由泰興市原獸醫站分流人員組成,平均年齡52歲,部分人員在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上有待提高,尚不能滿足動物診療市場的需求。
3.養殖方式轉型,服務對象減少。隨著國家環保等政策的出臺以及農村畜禽養殖方式的轉變,規模戶不斷增加,散養戶逐步減少,專業化規模戶多配備有專職技術人員駐場管理。但鄉鎮動物醫院在轉型運營上,沒有及時客觀的分析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依舊走老路,單靠散養生存的人員空間變小,甚至出現危機。
三、方法對策
結合新泰市鄉鎮動物醫院現狀,在維持穩定的基礎上,要繼續實現動物診療市場正常、健康、有序運行,需落實好社會保障措施,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拓寬技術服務領域。這樣才能更好使鄉鎮動物醫院能服務、出成效、可持續。
1.加大扶持力度,強化引導,確保基層畜禽生產診療人員“有人問”。鄉鎮動物醫院是當前保障畜禽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雖然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合伙組織,但在地方畜牧業生產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建議市、鎮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給予政策和經濟扶持,幫助未參加社會企業養老保險的人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以解決其后顧之憂。
2.健全內控制度,整合資源,確保基層畜禽生產診療人員“有奔頭”。建立診療服務制度、衛生消毒制度、獸醫處方管理制度和獸藥管理制度;規范動物診療行為,規范動物診療收費標準和約束制度,規范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等。例如整合診療人員資源,組建診療服務小分隊,形成專業化服務隊伍,簽訂崗位承包合同,用制度和合同來共同管理工作行為,使養殖戶與獸醫診療人員實現共贏。
3.加大培訓力度,分類服務,確保基層畜禽生產診療人員“有活力”。建議新泰市主管服務部門主動擔當,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統籌協調,強化分類指導,制定科學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鄉村獸醫培訓。同時,加大財政投入,定期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逐步提高鄉村獸醫隊伍素質。比如開展“大比武”活動,把一些有能力的人員推薦到規模企業,使其增加服務收入,真正做到基層畜禽生產技術服務人員有技術、有市場、有動力。
作者:謝彥 張萍 顧元鵬 單位:江蘇省泰興市畜牧獸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