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廣播節目編輯藝術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如今廣播媒體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競爭和考驗,要贏得市場和聽眾,必須要打造出色的節目,這時,以藝術化的方式來靈活進行節目編排顯得尤為重要。廣播節目編輯一定要講究藝術性,不僅要遵循傳播規律,科學合理,還得從受眾角度出發,及時調整。唯有如此,才能體現頻率的定位和特色,彰顯品牌價值,加深聽眾對于頻率和節目的印象,在多元化的聲音競賽中脫穎而出,成為聽眾喜愛的“天籟之音”。
關鍵詞:廣播節目;編輯藝術;原則;發力點
業內人士一般都將廣播節目內容總結成三塊:“采”“編”和“播”,廣播節目編輯主要就是完成“編”這一環節,所謂的廣播節目編排,就是指編輯人員依據頻率要求、欄目定位和受眾需求,將待播出的節目加以排列組合,組成一次次的完整節目播出流程,最終在合適的時間段以聽眾喜歡的形式呈現在公眾面前。在同一套廣播頻率中,即使是一樣的播出內容,不同的節目編排形式能夠讓節目出現截然不同、差距巨大的傳播效果。因此在廣播節目編輯時,一定要講究藝術性,兼顧傳播規律和受眾需求,讓有限的電臺節目資源,能夠得到最優配置,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最佳的傳播效果和最高的收聽率。
一、廣播節目藝術化編輯的原則
(一)輿論導向要正確現如今媒體環境越來越復雜,特別是網絡媒體和自媒體的高度發達,信息傳播和意見表達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各種思想和觀點激烈碰撞,其中不乏一些錯誤的消息和觀點;也有一些媒體為了追求短期的“眼球經濟”,不斷炒作發酵一些三俗新聞、假新聞,輿論環境空間復雜。在這個時候,廣播節目編輯一定要堅守正確的輿論導向,發揮編輯的藝術性方法和魅力,在編輯過程中,牢牢守住正確的方向和根基,把握國家最新的大政方針政策,關注當前的輿論焦點,發揮正確的引導功能,實踐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廣播編輯一定要在喧囂復雜的輿論環境中,守住初心,為人民辦廣播,為黨和政府服務,堅決抵制一些打著文化娛樂的幌子進行的低俗內容宣傳。
(二)傳遞信息要有力現如今的公眾并不缺乏信息,他們有多種多樣的渠道通過網絡獲得海量化的資訊,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網絡上的信息往往都是淺顯的報道,甚至是一些捕風捉影的信息。如何讓廣播內容區別于其他媒體傳播的內容,提供給受眾他們真正需要的,能夠幫助他們深入了解新聞事件,進而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產生實際指導意義的新聞,這需要廣播編輯的努力。他們必須要對信息資訊進行深入思考、科學組合,不滿足于淺嘗輒止的快訊式報道,而是深挖信息背后的信息,這樣才能在新聞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發出有力的最強音。
(三)聽覺效果要優美聽覺效果要優美,這是廣播節目藝術化編輯必須要遵循的第三個原則。美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因此廣播節目在編輯時一定要遵循美學,講求美的原則。以歌曲播放為例,經過相關機構的調查顯示,即使是全部打碟的音樂電臺,歌曲也是要進行多種分類,經典老歌和時尚金曲,男女歌手演唱的歌曲,快歌慢歌,中文歌曲和英文歌曲,這些都要細細區分,合理搭配,這樣才能保證聽眾在收聽中不會因為長期聽同一類型歌曲產生疲倦感。除此之外,廣播節目編輯的“美”,還體現在能夠科學地分析廣播受眾在一天內不同時間段的身心狀態和收聽需求,給他們提供他們最想聽到的聲音,比如說上完一天班,開車回家的移動人群,一天的忙碌工作已經使其身心俱憊,這時候明快輕松,伴隨性強的休閑娛樂類節目無疑能更讓受眾“入耳入心”,在獲得節目傳播信息的同時,還能身心放松,享受到聲音之美。
(四)經濟和社會效益要兼顧任何時候,廣播節目編輯都不該單純地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完成,首先應該與市場密切結合,要通過合理的編排方式在激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要從受眾角度出發,盡量擴大節目的影響力和受眾關注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廣播節目藝術化編輯的發力點
(一)避開同質化編排,打造品牌化頻率和節目廣播節目的同質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什么節目形式一旦走俏,迅速就會成為眾多頻率爭相效仿的對象。比如說現如今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移動人群已經成為收聽廣播的主力軍。于是一個城市中的多套廣播頻率都將打造的重頭戲放在早晚高峰,節目類型基本相同,早晨是新聞資訊節目+路況播報,晚上是輕松的伴隨類節目,這樣的節目編排,雖然符合聽眾的收聽習慣,但是卻難以滿足受眾多樣化的收聽需求,毫無個性可言,頻率和節目形象模糊,聽眾無論換到哪個臺,似乎聽到都是同一類型的節目。因此,廣播節目要實現藝術化編排,首先要避開同質化競爭,注意品牌化節目塑造,打造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核心競爭力。千萬不能人云亦云,照搬別人的節目,一定要立足本頻率收聽人群的特點,在彰顯頻率品牌定位的基礎上,形成獨屬于本欄目的風格,讓聽眾一聽,就知道這是這一家廣播頻率獨有的。要實現品牌的打造:一方面,頻率本身定位要清晰,這是一個大方向,要統一整套頻率的風格,從頻率呼號、標志樂、宣傳語以及其他一些線性節目插件如整半點報時、公益宣傳等等,全部要風格統一,形成一套品牌識別系統。另一方面,頻率旗下所有的節目在編排中,都必須和頻率定位吻合,搭建起一整套風格統一的整體節目框架。唯有如此,才能讓頻率的品牌深入人心,給聽眾留下深刻的聽覺記憶印象,增加節目的黏性和可聽性,在同質化的市場競爭中殺出重圍。
(二)堅持聽眾本位理念,堅持人性化編排現如今,媒體資源不再稀缺,網絡媒體讓受眾隨時可以成為自媒體的信息者,也可以隨時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為了爭奪有限的受眾市場,媒體之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越演越烈。“得受眾者得天下”,不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只有在傳播活動中堅持受眾市場,才能獲得生存空間。因此,廣播節目編排必須要堅持聽眾本位理念,將受眾的收聽需求作為節目編排的基礎,堅持人性化編排。認真分析目標受眾群的信息資料,根據他們的需求來確定節目編排的內容、播出時段等等,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傳播效果。以筆者所在的安徽廣播電視臺生活廣播為例,頻率在早間開設的一檔新聞節目《城市morningcall》為例,這是一檔以車載人群為主要目標受眾群的新聞節目,為了更好地移動人群的快節奏,伴隨性強的收聽需求,我們將一個半小時的節目分成了多個小版塊,將新聞以瀏覽式的播報方式呈現在聽眾面前,每一個小版塊的新聞內容更新及時,節奏明快,信息量大,這樣移動人群無論何時上車或下車,打開收音機,就能迅速融入到節目當中,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都能接收到相對完整的內容。
(三)分析收聽市場,恰當運用錯位競爭編排一般來說,每一套頻率在搭建節目框架時,每一檔節目在進行具體的內容編排時,都會進行一個橫向比較,就是分析一下同時段的收聽市場——即同一個時間段,在同一個收聽區域內,有哪些競爭電臺,他們播出的是什么樣的節目。在分析完收聽市場后,不少頻率采用的是一下兩種節目編排思路:一是競爭式編排,就是在同一個時間段,設置一檔與最火的節目相似類型和風格的節目,爭奪受眾;二是對抗式編排,就是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打造一檔更精彩的節目,吸引受眾。但是筆者認為,與其硬碰硬,不如在節目編排中引入《田忌賽馬》的思路,恰當地運用錯位競爭的編排方式,比如說一些采編力量不充足,人員不是很多的廣播小頻率,如果執著地要在早間打造資訊類新聞欄目,可能很難取得好的效果,相反,如果頻率能夠挖掘自身優勢,找一些口才較好,善于演繹的主持人重點打造一檔新聞脫口秀節目,在“軟”“趣”和“小”新聞上大做文章也許反而能夠大獲成功,讓聽眾耳目一新之感,收獲一批忠實聽眾。
三、結語
無論何時,廣播節目編輯都需要將科學和藝術有效結合,在遵循傳播規律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受眾的需求,這樣才能發揮廣播節目編輯的獨特魅力和作用。無論何時,廣播節目編排都要講究策略,才能將其藝術性發揮到極致,打造出品牌頻率和品牌欄目的影響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陳瑩紅.論廣播節目的編排藝術[J].文教資料,2012(30).
[2]王珊.淺析廣播音樂節目的語言藝術及節目創新[J].新西部,2010(10).
[3]劉立峰.廣播節目創作中藝術時刻的發生[J].新聞前哨,2011(4).
[4]王崢.廣播節目編輯藝術的探討[J].傳播與版權,2014(08):85+88.
[5]林惠麗.戲曲類廣播節目編輯藝術的思考[J].新聞傳播,2013(11):202-203.
[6]羅自寧.廣播電視節目畫面編輯制作的藝術技巧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7,008(009):233.
作者:劉珊珊 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