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應對財政風險的關鍵措施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政府會計包括兩項基本內容,一是預算會計,二是政府財政會計,二者均為政府會計實現應對財政風險功能的重要保障。政府會計一方面可以提供應對財政風險所需的信息,使得政府綜合財務信息、資產負債信息以及政府成本信息得以表露出來,另一方面還可基于預算控制和稅收征管能力來調控財政風險,因而成為當前政府應對財政風險的主要手段。關于政府會計應對財政風險的關鍵措施,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利用政府會計中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來實現風險預警,即對風險進行量化測評、定級,從而有效防范財政風險;其次,通過政府會計中的政府會計準則和政府預算會計來優化負債管理工作,實現風險監管,從而有效減少財政風險發生概率;最后,基于政府會計中的預算會計來實現風險調控,提升財務風險管理水平。從當前我國經濟數字化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的財政風險將更具復雜性,政府會計也必將沿著智慧化發展的道路前進。
關鍵詞:政府會計;財政風險;作用;關鍵措施
引言
所謂財政風險,實際上就是指政府在面對問題時存在難以拿出足夠公共資源以履行責任的概率,也可以大致理解為是政府未來需要承擔的資金壓力。財政風險具備一定可控性,在面對如經濟政策不當、經濟體制偏差等所引發的財政風險時,政府可以基于其經濟職能對財政風險進行調控,從而有效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最大化減輕風險所帶來的損失;不過,在面對如自然災害、全球經濟危機等造成的財政風險時,政府很難對其進行控制,只能盡可能降低其損害。因此,政府應當積極應對可控性財政風險,減少財政風險對社會公眾的影響,這對社會財政穩定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政府會計便是政府應對財政風險的有效工具之一。
一、政府會計在應對財政風險上的作用
政府是國家治理的中心,而財政則是支持國家運作的根本,財政風險同政府密切相關。雖然財政風險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利用政府會計,可以有效應對財政風險,降低財政風險發生概率及帶來的損失,為國家的穩步發展起到奠基作用。
(一)提供應對財政風險所需的信息。不論是政府運行,還是公共政策執行,均同財政資金有關,所以,通過分析政府財政活動,便可以獲知相關的政府行為信息。政府會計能夠對政府財政行為進行記錄,并由此構建信息披露機制,從而反映出政府各類財政信息,這些信息是幫助政府決策的關鍵,也是降低財政風險的重要支撐。首先,政府會計可以提供政府綜合財務信息,為應對財政風險奠定基礎。通過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可以明確無形資產、負債、公共基礎設施等政府財務信息,這對降低政府機構資產受損概率、優化政府決策效果來說,有著重要意義,給予了政府應對財政風險的準備時間。其次,政府會計可以反映資產負債信息,為應對財政風險提供方向。利用政府會計,可以獲知政府財政狀況,明確政府債務問題,由此分析得出當地政府的財政支付能力以及可能面臨的債務支出。對財政支付能力和可能出現的債務支出情況進行明確,不僅有助于優化政府決策質量,還為財政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通過加強信息各部門信息共享,能夠編制出長期財政預測報告,該報告為應對財政風險提供了方向。最后,政府會計可以表露政府成本信息,為應對財政風險助力。資金使用效益同績效預算有關,而績效預算則需要建立在詳細的政府財政會計信息之上。政府會計可以通過記錄和報告政府成本信息來為決策提供參考,使得決策更具經濟性,以此實現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化,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為應對財政風險助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政府會計所給的信息多為價值信息,因此,可以將這些信息同四本預算結合起來,進一步優化政府預算績效管理能力,提高應對財政風險之效。
(二)調控財政風險。重視預算的國家多以財政監督為財政管理之法,而政府會計同國家審計等監督手段融合,便可以有效實現對政府活動的監督及記錄,使得監督與核算得以兼顧,這對構建內部控制機制和規范預算執行來說,意義重大。政府會計能夠通過加強預算控制、強化稅收征管能力等手段來調控財政風險,從而降低財政風險發生概率,并減少財政風險造成的損失。首先,政府會計可以對預算進行控制,從而調控財政風險。預算會計是政府會計的基礎組成部分,其一方面能夠設計合理程序以保證財政資金支出符合預算要求,另一方面還可以跟蹤核算全部支出周期的預算執行情況,且還可基于科學登記方法來準確完成核算支出信息的任務,在預算控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使用預算會計以后,不符合要求的預算支出將被剔除掉,財政支出程序得以優化,預算執行情況則得以明確,而預算作為財政風險管理工具之一,也由此得到功能上的加強。其次,政府會計可以強化稅收征管能力,從而調控財政風險。作為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稅收征管能力主要同收入征解會計信息有關。收入征解會計是提供稅收征解信息、展示征解情況、調控征解進度的關鍵,同時也是監督和推動稅收政策、考評稅收結果的重要手段,屬于政府會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利用收入征解會計,不僅可以提高稅收征管決策質量,也可以實現監控稅源、分析稅收、稅收風險預警等目的,這對調控財政風險有著積極影響。綜上,政府會計在應對財政風險時,主要表現出兩種功能,一是反映,二是監督,二者正是會計的兩大基本職能。
二、政府會計應對財政風險的關鍵措施
(一)以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實現風險預警。政府會計改革以后,政府會計準則制度便將各類行政事業單位歸于同一會計制度框架下,這樣一來,會計核算同財政財務報告得以達成一致,在推行權責發生制的大環境下,利用政府財務報告制度,便可有效得知負債、收入、支出等相關財務信息,從而為財務管理活動提供參考,實現財政風險預警。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是政府會計改革下的產物,也是政府會計應對財政風險的關鍵措施之一。風險預警實際上就是對風險進行量化測評、定級,從而達成風險警示的過程。政府財務報告對財政風險預警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通過調整報告編制范圍及內容來提升預警信息精準性,二是通過豐富財務指標來加強風險處理評價及監督效果,三是基于滿足各方信息需求的目的來優化風險判定結果可信度,從而在信息層面上實現對風險預警能力的強化,發揮政府會計應有作用,有效應對財政風險。在運用政府財務報告制度時,應當重點關注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在確保財務報告數據真實性的同時,也要關注到數據的全面性問題。從財政部發布的相關文件來看,財務報告應當在具備全面反映真實財務情況的作用的同時,具有可以披露各類財務風險信息的功能,這對風險預警機制的準確性有著重要影響。第二,盡可能細化財政風險預警判定指標。總的來看,財政風險預警指標有兩個,一是負債,二是收入,二者均可通過趨勢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進行分析。倘若要提高風險預警效果,則應當將指標細化為負債率、流動比率、逾期債務率等指標,從而更為精準地反映出相關財政風險情況,增強預警系統實用性。第三,在信息化時代下,應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將財政風險預警同信息化技術結合起來,構建全流程財政風險預警信息數據庫,并以此建立完備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為科學決策提供強有力的后盾,助推政府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值得一提的是,在獲取政府會計信息時,要以政府財務報告目標為中心,有目的地采集信息,精準反映出政府財政情況,這樣才可確保達到應有的財政風險預警效果。
(二)以優化負債管理工作來實現風險監管。政府負債是政府財政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情況下,倘若政府財政負債信息存在模糊性、透明性較低等問題,則政府所面臨的財政風險會急劇增大,因此,政府必須對財政負債管理引起重視。在負債管理工作中,政府會計是極為重要的手段,其能夠有效利用預算會計、會計準則等實現對負債信息的細化、披露,明確可能存在的財政風險,達到監管財政風險的目的。首先,基于政府會計準則,可以對政府財務負債進行明確和計量。所謂政府負債,可以簡單理解為是政府基于以往交易所需要承擔的現時義務,所以,在明確政府財政負債內容以后,應當對負債進行分類,并分別予以計量,以便為此后的負債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上的參考,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其次,基于政府預算會計,可以優化負債類項目,增強財政風險信息的披露效果。政府會計具備反映政府負債信息的功能,而在政府會計改革過程中,預算會計對政府會計中負債類項目的設置逐漸增多,這有助于財務負債的計量,財政風險信息披露性由此得到強化,為政府應對財政風險起到了重要參考作用。最后,基于新型的政府會計報告形式,政府會計可以在披露負債信息的同時,反映出負債形成原因,優化負債補償。政府會計改革下的政府會計報告在披露會計報表的同時,也對報告附注形式做了優化,使得很多不易明確的負債得以披露,負債管理工作質量由此提升,這對優化負債補償工作來說,有著重要意義。
(三)以預算會計來實現風險調控。政府會計包括預算會計,而這也恰好是其調控財政風險、強化自身財政風險管理能力的重要保障。要想發揮政府會計對財政風險的調控作用,應當構建完備的會計內控體系,結合政府組織92會計研究ACCOUNTINGRESEARCH結構實際情況,落實各部門責任,并派專業財政技術人員來負責會計方面的工作,在予以政府會計良好工作環境的條件下,實現對財政風險的有效調控。在政府會計發揮內控作用的時候,要尤其注意政府預算編制及執行工作,這是內控作用得以發揮的關鍵。預算編制的高質量性保證了政府會計對預算對應業務的有效控制,而倘若對這些業務進行嚴查統計,并分析、審核各類支出,明確資金收支情況,還可進一步規范資金管理工作,減少由于收支問題而引發的財政風險。政府會計改革大環境下,政府會計核算模式發生了重構,政府會計除了具備財務會計、預算會計的雙功能特性外,還實施了以權責發生制和收付現實制為基礎的雙基礎模式,且采用了財務報告同決算報告相結合的辦法,因而在管理預決算、適應權責發生制財務報告方面有著明顯優勢。隨著單位會計統一制度的推進,會計報表合并已為主流。在新的核算模式下,每一筆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業務,都要采用“平行記賬”的辦法。雙制度的核算優化了核算質量,也對預算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預算會計對財政風險調控效果由此更為顯著。
三、政府會計未來發展方向探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新興科學技術對各個行業領域均產生了巨大影響,各行各業的智能化、數字化建設進行得如火如荼,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政府會計也不可避免地同新興科學技術產生交集,各地不斷涌現的“智慧財政”“數字財政”等正是政府會計同新興科學技術融合的有力證據。現如今,我國經濟呈現出數字化特征,但數字化經濟并不意味著財政風險就消失了,正相反,數字化經濟下,財政風險反而得到了放大,且財政風險的影響也得到了進一步加深,所以,未來更需要重視財政風險的防范與應對工作。要想有效應對未來的財政風險,必須明確政府會計的未來發展方向。技術同制度存在著密切聯系,前者提升必然會引發后者的變動,因此,隨著智能化技術、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政府產權可能出現較大變動,而制度的重構將會導致政府會計功能體系的改革。就目前政府制度的改革方向而言,政府會計在未來必然朝著智能化、數字化發展,這是其職能優化的要求,也是應對新形勢下財政風險的需要。首先,政府會計核算功能將依托于人工智能實現強化。未來的政府會計工作將完全由人工智能來完成,而政府會計人員所要做的,僅僅是處理較少數無規律性會計核算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行政成本核算制度的科學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各個層級政府均應當設置符合其實際需求的智慧行政成本核算中心,并將核算中心完全交由人工智能主導,使得各個政府在完成相關行政成本核算工作方面,具備相對獨立性,確保核算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政府會計核算功能的優化促使政府會計擺脫了單純服務財政預算管理的地位,政府會計因此可以真正發揮其本質功能,例如提供會計信息、為管理決策做參考等。其次,政府會計監督功能將依托于數字化監督體系而加強。為了應對數字化經濟下的財政監督任務,政府會計必然需要基于大數據技術、智能化技術等新興技術構建智慧監督體系,該體系除了可以實現傳統政府會計對財政風險的監督以外,還應當具備對政府行為監督,從而杜絕地方政府基于謀私而進行分尋租行為,降低地方政府財政風險的發生概率。此外,智慧監督體系的構建也將使得政府行為信息披露性提高,這對增強政府可信度和優化政府聲譽都有著深遠意義。結語財政是國家治理的根本支撐,也是確保國家長期健康穩步發展的關鍵,應當利用好政府會計這一利器,有效應對財政風險,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從我國當前數字化經濟發展趨勢來看,政府會計也必然沿著智能化發展道路而發展,這是時代大環境的要求,也是政府會計優化職能功能的必經之路。建立智慧化政府會計功能體系,一方面可以緩解各級政府在資源分配上的矛盾,優化資源配置,減少政府尋租行為的概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財政監督質量的提升,對預防地方政府舉債風險和加強政府財政預算風險預警效果來說,意義重大。因此,在未來,政府要著眼于對政府會計同智能化技術的融合,以便加快政府會計改革,推動我國政府治理現代化發展。財
參考文獻
[1]翟玉珍.財政風險管理視角下的政府會計工作對策探討[J].財富時代,2022(01):105–106.
[2]周友宏.基于防范財政風險視角的政府會計改革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21(28):104–106.
[3]刀金萍.防范財政風險的政府會計改革方式[J].財經界,2019(09):79–80.
姓名:鄧立芳 單位:上杭縣財政國庫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