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發展與創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我國音樂類電視節目經過多年發展,呈現出內容豐富、播出形式多樣、結構形態復雜、節目功能全面等特點。筆者將我國音樂電視節目的主要類型歸納如下:第一類,以介紹國內外音樂發展趨勢、動態為主要內容的資訊類電視音樂節目。介紹最新的樂壇發展動態,如歌曲排行榜、新曲推介、音樂人近況等。因其信息功能的實用性和內容的時尚性同時滿足了各類音樂受眾的需求,收視率穩定。當前我國較有影響力的資訊類電視音樂節目有《中國音樂電視》《音樂風云榜》《天籟村》等。第二類,以演唱會、歌友會為主要形式的電視歌會類節目。電視歌會往往能匯聚知名演唱家和歌手,演唱經典歌曲,深受群眾歡迎。目前,《回聲嘹亮》《精彩音樂匯》等歌會類音樂節目仍然活躍在電視熒屏上。第三類,以音樂人為對象的音樂電視訪談類節目。這類節目以音樂人為訪談對象,挖掘他們與音樂相關的趣事,節目風格既可以幽默風趣、也可以深情感人。我國當前此類節目的數量較少,CCTV音樂頻道的《音樂傳奇》《影視留聲機》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第四類,由參賽選手按照一定競賽規則進行比賽的音樂電視真人秀節目。近年來,隨著《中國好聲音》的熱播,音樂電視真人秀節目在我國電視臺方興未艾,《我是歌手》《跨界歌王》等節目極高的收視率也印證了這點。第五類,將音樂元素與游戲元素相結合的音樂電視游戲節目。這類節目互動性較強,是有別于當前國內外音樂選秀節目同質化而自主創新的電視節目類型。最早的音樂電視游戲節目是廣東衛視2011年推出的《樂拍樂高》,而后的《隱藏的歌手》《看見你的聲音》等都是此類節目的典型代表。我國音樂電視節目在形式和內容等方面呈現出較為積極的發展態勢和較大的起落變化。曾經作為主流音樂電視類型的資訊類、歌會類和訪談類音樂電視節目對大眾的吸引力逐漸減弱。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音樂電視真人秀和音樂電視游戲節目逐漸成為觀眾和電視臺的新寵,節目數量與收視率都居高不下。
二、我國音樂電視節目的發展現狀
與互聯網音樂資訊不受時間地點約束的優勢相比,音樂電視資訊類節目已經逐漸失去傳統優勢,近幾年來收視率明顯下降。各音樂電視資訊類節目已經認識到問題并作出積極努力。如《音樂風云榜》每周都會邀請音樂大咖做客,藉此吸引不滿足于網絡音樂資訊簡單淺顯內容的音樂愛好者。《全球中文音樂榜上榜》重視通過深層次報道以形成區別于網絡音樂資訊節目的品牌內涵。一些較有實力的資訊類音樂電視節目則每年都會舉辦幾場甚至幾十場歌友會和簽唱會,并在適當時機舉辦“年度音樂盛典”以聚集人氣,進而擴大社會影響力。《同一首歌》的停播標志著歌會類節目的衰落,停播原因包括:節目的親民性和音樂性受各大贊助企業的商業性影響,節目形式變化較小,看點較少。此后很多同質化嚴重、收視疲軟的歌會類節目被納入整頓名單。但是在停播風潮中仍有如《中華情》等歌會類節目生存下來,并得到觀眾持續的肯定得以發展。此后,2012年央視綜藝頻道又推出歌會類音樂電視節目《回聲嘹亮》,取得2013至2015年連續三年榮獲CCTV品牌欄目的驕人成績。但是從總體來看,回歸后的歌會類音樂電視節目數量較少,影響力也大不如以前。音樂電視訪談節目為觀眾打開了一扇深入了解音樂人的大門。但是隨著明星們走場般講述自己的故事,觀眾很難再被十分相似的故事所感動,訪談類音樂電視節目進入了相當長時間不溫不火的階段。在相對艱難的生存環境下,一些訪談節目的制作品質得到了錘煉,在專業性和節目深度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點,如《音樂傳奇》是當前依然活躍在電視銀屏上的音樂訪談節目的代表。音樂真人秀是近幾年收視群體數量最多、收視率最高的音樂電視節目類型。隨著《中國好聲音》的熱播,該節目形式迅速被各大電視臺競相模仿,甚至造成失去節制的跟風現象。從正反兩個方面審視這種現象會發現:一方面,任何事物都必須遵循產生-發展-消落的規律,2016年《好聲音》收視率的大幅降低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另一方面,在眾多音樂真人秀中節目沉淪的同時,更多優秀音樂真人秀節目正在崛起。《我是歌手》《中國好歌曲》的收視率和評價都在穩步上升,這說明音樂真人秀節目的自我良性發展。通過一正一反兩個例子進行對比,體現出我國音樂真人秀節目之間的激烈競爭和自我創新的努力,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音樂電視節目的發展狀態。音樂電視游戲節目屬于新興節目的類型,出現后的前三四年尚處于摸索階段,不為電視觀眾所熟知。近兩年雖然發展較快,但是仍沒有形成氣候,整體收視率不高,仍缺乏具有代表性、能引起觀眾矚目的標志性節目。
三、對我國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發展的展望
從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的發展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其一,總體上形成了豐富的形態,在類型上形成了互補的結構,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欣賞偏好觀眾的收視需求。其二,同一類型內的節目存在著典型的競爭關系,不同類型節目之間也爭奪觀眾源。不同類型之間和同一類型內節目的競爭共同構成了我國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的整體發展機制,推動著我國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的不斷發展。其三,雖然我國音樂電視節目的自主創新仍在起步階段,其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都在不斷加強。筆者由此推斷我國音樂電視節目類型在未來可從以下方面探索發展路徑:首先,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發展方向。在過去30多年間,我國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少漸多的發展歷程,未來我國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的整體發展將在文化更加多元化、受眾更加差異化、技術更加成熟和政策更為開放方面得到進一步體現。電視受眾選擇日益增多,受眾規模與份額被進一步稀釋,電視音樂選秀節目的總類型增加后,單一節目類型的內容也就必然呈現碎片化的樣態。這種樣態主要包括兩個特征,一是節目將更加突出個性、節目的專業性會更強;二是節目的適應人群將逐漸減少、節目類型將越發小眾化。為適應這樣的發展趨勢,音樂電視節目應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深入分析受眾偏好,找準受眾類型,以此作為提升節目專業化水平和個性化層次的準確依據。其次,我國不同音樂電視節目類型之間的競爭和同類型節目之間的競爭將日益激烈。在網絡音樂欄目不斷搶奪音樂節目市場的情況下,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網絡大鱷的實力不斷提升,音樂電視節目面臨著受眾群體向網絡媒體中轉移的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各種音樂電視節目類型都將經受更大的考驗,不同類型和相同類型節目之間的競爭將愈發激烈。網絡媒體與電視媒體音樂節目類型之間、電視媒體不同音樂節目類型之間、電視媒體相同類型的節目之間都會產生更為激烈的競爭,進而引起諸多連鎖反應:其一,刺激各種類型的音樂電視節目在節目創意、編導質量、制作細節等方面進一步精益求精,高質量、精制作的節目將會越來越多。其二,激發音樂電視節目制作者創新求變的意識和思維,將產生更多新的音樂電視節目類型。通過新的節目類型,不但能對抗網絡媒體音樂節目的壓力,也能吸引其他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的觀眾,還能從不同類型節目中脫穎而出。最后,我國自主創新的音樂電視節目將越來越多,發展趨于成熟。當前我國大多數音樂電視節目形式多由國外引進,如《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在多數訪談類、資訊類節目中也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國外同類節目的影子。除了音樂游戲節目屬于原創節目類型以外,我國尚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原創性音樂電視節目類型。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音樂電視節目制作者和民眾注意到這一問題,并在創作新型音樂電視節目上群策群力。我國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的發展從未中斷過,雖然音樂電視節目類型的創新具有非常大的難度,但是相信在音樂電視節目制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廣大音樂電視愛好者的集體智慧下,必然會創作出更多的、更具影響力的、為觀眾喜聞樂見的新的音樂電視節目類型。
作者:商文嬌 單位:青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