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養老保險基金支付風險及防范機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現狀
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使得養老保險的重要程度越來越高。由于我國國情不同,所涉及到的階段政策不同,我國近年來的養老保險撫養比例逐年下降,至2018年末已經下降到了約為2.8:1,且依然存在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加上我國現在養老基金收不抵支的嚴重問題,養老保險的支付壓力越來越重。為了更好的應對養老基金支付方面的風險,切實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利益保障,首先必須要立足當前的實際情況對支付風險進行分析和總結。(一)在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時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工作中,有的地方對養老保險政策執行不到位,應收不收,應保不保,并且很大一部分參保單位為減輕繳費壓力,在申報繳納社會保險費時,瞞報、漏報職工實際工資,以最低社會平均工資為基數申報社會保險,少繳社會保險費,降低了參保人員養老保險對應的權益,對養老保險基金征繳工作帶來了不利的影響,進一步加重養老保險基金支付方面的風險。(二)在需要利用養老保險基金時,沒有相關的政策細致到各個利用方面。國家在養老保險保值增值方面雖然已積極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社保基金參股入股上市公司,在保證基金安全的前提下使其增值保值,以及劃轉上市國有公司股權充實補充社保基金等,但是力度仍然不夠,所以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難度很大,抵抗風險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我國目前實行的養老保險制度還是不夠完善,因此才會出現空賬等問題,需要深化改革養老保險制度,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風險評估和風險防范。
二、養老保險基金支付風險的主要原因
(一)持續老齡化帶來的資金壓力。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齡化速度甚至比發達國家還要快。造成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增幅明顯低于基金支出增幅,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矛盾更加凸顯。4月10日,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了《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稱,僅從制度贍養率上看(不考慮人均待遇的提高),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支付壓力在不斷提升,2019年是由接近2個繳費者來贍養1個離退休者,預測未來30年我國的制度贍養率翻倍,到了2050年則是幾乎1個繳費者需要贍養1個離退休者,并且上述《報告》還指出,在“大口徑”(包括財政補助)下,2019年全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為4.26萬億元,此后持續增長,到2027年達到峰值6.99萬億元,然后開始下降,到2035年耗盡累計結余。我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觀念,對各級老齡化人口均有財政補貼,2019年中央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支出攀升到522億元,根據目前全國基本養老基金的運行情況,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財政補貼的壓力還會繼續增大,而且會逐年增大,我國對老齡化人口的財政補貼力度也是迅速增長,但仍然無法解決持續老齡化所帶來的養老金支付壓力。(二)我國基金收支結構區域失衡。養老基金的支付風險不斷增加,收不抵支,入不敷出,不少地區出現了支付缺口。雖然從總體上來算,我國基本養老基金仍然有結余,但從局部地方上來看,支付風險仍然有擴大趨勢,且不同區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需求和供求之間存在結構性失衡,加重了養老基金的支付風險。(三)養老待遇逐年走高,支付壓力逐漸擴大。從2005年至2019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已經實現15連漲,養老金增加,退休人員的收入增加,大大增加了養老基金的支出,毫無例外地擴大了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另外一個原因是屬于制度原因,在我國,男性與女性的退休年齡不一。女性的退休年齡早于男性,年齡差距更是達到了10歲,這在國際上都是非常罕見的,這一定程度上造成養老基金的流失。(四)冒領養老基金行為依然存在由于經辦機構無法實時掌握參保人員生存狀況,領取待遇的參保人員(家屬)未及時通知經辦機構或故意隱瞞參保人員死亡、服刑等信息,存在重復領取、死亡冒領和在押服刑人員領取養老金現象,造成基金流失。
三、如何防范養老基金支付風險
(一)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我國現在養老基金屬于結構性失衡,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可以促進養老保險進行全國統籌,平衡各大地區之間的養老基金。就目前情況而言,經濟發達的地區養老基金一般都富有結余,而欠發達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養老基金已然收不抵支,需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才能夠維持下去。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平衡養老保險地區之間的差距,全面落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制度,協調各大省份按時足額發放養老金,最大程度上發揮養老金的統籌調劑制度互補作用。(二)對養老保險擴面征繳。做好養老保險擴面征繳,提高對繳費基數申報工作的重視程度,對交費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稽核,一旦發現情況不明,信息不實,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給予懲處,對養老保險的征繳以及利用實行全方位的審核和監督。廣泛宣傳城鎮企業職工參加社會保險的必要性和實效性,切實提高人民群眾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進一步擴大參保覆蓋面,積極推進稅務征繳社會保險基金制度改革,實現應保盡保、應收盡收。(三)提高養老保險的參保質量。對于我國而言,解決當前養老保險問題的最快的方法就是提高養老金的收入。通過提高全國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來快速達到增加養老金收入的效果。當然這種方法并不適合我國當前的國情,通過近年來的努力,我國養老保險的繳費率已經居高不下,如果再提高繳費比例,無異于增加了企業和個人經濟負擔,不利于社會穩定,也不利于經濟長遠發展。因此從5月1日起,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費已降低,之前單位繳費比例高于16%的省份,可將繳費比例降至16%。這是為企業減負的一個實招。與其提高繳費比例,不如強化對現有養老保險的征繳力度,鼓勵引導斷保者參保,引導參保者延長繳費年限,實現長繳多得,提高養老保險的參保質量。(四)強化網絡技術在經辦服務中的作用。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加強社會保險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促進人社、財政、稅務、衛計、工商、民政、公安、教育、司法、交通等部門信息互聯互通,通過信息共享平臺及時掌握參保人員生存信息,從源頭上有效控制社會保險基金“跑冒漏滴”現象發生。全面推進“互聯網+社保”經辦服務模式,充分利用手機APP及微信公眾號在社保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工作中的優勢,打造智慧社保效率社保,提升經辦服務效能。(五)嚴格控制養老基金的支出。經辦審批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國家關于退休年齡的規定,堅決制止違反規定提前退休的行為。一、嚴格執行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范圍的對象,不得擅自擴大執行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范圍、對象。加強對辦理病退休人員的病況檢查的監督管理。二、嚴格執行國家和省所確定的特殊工種目錄,對原確定的特殊工種目錄,隨著科技進步、生產設備工藝以及勞動條件和環境發生變化,已不具備特殊工種條件的,應不再作為提前退休特殊工種崗位執行。三、統一規范特殊工種職工提前退休審批程序、健全審批制度。各經辦機構根據企業上報材料,對職工從事特殊工種名稱、從事時間、公示結果,本人檔案記載等情況進行認真核對,提出初審意見,并附有關材料,報市人社行政部門審批。
四、小結
養老保險基金現在存在的風險,并不是一時造成的,究其底有歷史原因也有其社會原因,在追尋原因的同時,要針對其現存的收支缺口,支付風險等問題做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使養老金的利用更加惠及眾生。
參考文獻:
[1]衣同娟,衣同家.關于防范養老金支付風險的建議[J].濰坊學院學報,2018,18(05):62-65.
[2]周亞萍.養老保險基金支付風險及防范措施探討[J].辦公室業務,2018(07):182.
[3]王仕明.新形勢下社保養老基金支付風險淺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7(18):121-122.
作者:廖菊花 單位:惠安縣社會勞動保險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