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實踐性音樂教學方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實現音樂教學與生活的有機融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創新能力,而且也是賦予音樂藝術實踐意義,將抽象藝術具象化一種教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素養;音樂鑒賞
從藝術的創作本質可以看出,音樂與生活的關系可見一斑,一方面,多姿多彩的生活為音樂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音樂具有一種生活的即視感;另一方面,音樂也拓寬了生活高度和層次,生活因音樂而更具意義和價值。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融入生活的元素,讓音樂的抽象性轉化為具象化的個人表達,對學生審美意識和音樂素養的發展有著深遠意義。但就目前初中音樂教學現狀而言,學生對音樂的感悟力僅僅停留在表面的音符和韻律,“感性有余而認知不足”的現象成為學生音樂學習的真實寫照,因此,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以生活為參照,從生活的角度賦予音樂學習更多的可能性,從而既能夠起到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其性靈的作用,也能夠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情感的升華乃至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師也要敢于創新教學理念,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以實踐性教學為指導,進一步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其創新能力。
一、創設生活情景
創設生活情景的目的在于以“再現”的方式達到“再思考”的效果。毋容置疑,為學生提供相對真實的生活情景,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合乎教材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從情景中思考音樂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進一步達到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春天來了”這一課內容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會以創設生活化情景來輔助教學。首先,我會讓學生聆聽歌曲,讓學生根據旋律思考描繪的是什么樣的風景,接著,我再會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回憶生活中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情景。之后,我創設生活情境,比如,讓學生模仿自己采花的動作,播放《采茶燈》,為學生示范舞蹈(突出采茶的動作),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我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聆聽不同類型的樂器,如,古箏、揚琴等,讓學生能夠辨別它們的音色的同時,也能夠感受中國古樂器的優美之處。最后,我會進行合理拓展,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聆聽民歌《采茶舞曲》,并進行相應的舞蹈表演,按照音樂不同的律動,表達出音樂中所塑造的形象,從內心體驗春天的美。通過這樣的方法,以生活情景為導入,通過音樂+舞蹈的課堂形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而且還能讓學生體會到中國音樂文化“和”的精神。課堂即生活,生活即課堂。在課堂中作為主導,我會增加課上形式的多樣化,豐富學生的視聽感知,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參與其中,不僅學習音樂知識,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學會感知,學會發現生活,發現音樂。
二、豐富鑒賞形式
鑒賞需要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審美,盡管每個人因知識水平不同對音樂鑒賞的程度和角度不盡相同,但始終少不了生活這一元素的參與,生活始終是音樂的源泉。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和感悟,豐富音樂鑒賞的角度和形式,從而營造富于個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別具一格的審美眼光,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在教學“梁山伯與祝英臺”這一課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的表現手段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并能展開一定的聯想空間。首先,我會將《梁祝》的民間故事作為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充實故事的內容,期間加入適當背景音樂,引導學生去欣賞樂曲,體會作者和故事所表達的情感。之后,我會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主鑒賞音樂,鑒賞可從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以及樂器的演奏技巧等任意角度,形式可按照講解、劇場表演以及演唱的形式進行,比如,有的學生以講解的方式,從演奏技巧的角度全面剖析了整個音樂中小提琴輕重緩急、恰到好處的彈奏技巧;有的學生則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根據對音樂的理解,以劇場表演的方式展示了音樂中豐富的情感。最后,我會以流行音樂作為結尾,以拓展學生知識,通過播放《青花瓷》,讓學生感悟音樂中的中國元素以及情感,并播放MV來展現輪回的愛情故事,以此,讓學生從自己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出發,對比《梁祝》,分別鑒賞它們的優美之處。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優秀音樂無窮的藝術魅力和對心靈震撼的力量,提高其審美能力。
三、提高創編能力
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絕不是要培養音樂家,而是要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現代人。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善于觀察、體驗生活的習慣,嘗試用音樂去表達生活,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音樂,就像在生活中通過視覺發現美的事物一樣,學生也要能夠通過聽覺發現優美的旋律。只有這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樂趣。例如:在教學“我愛你,中國”這一課內容時,我會以“聽——唱——觀——創”的教學步驟進行,首先,讓學生聆聽歌曲,感受了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并從情感上深刻體會作品的思想內涵,之后,我會營造莊嚴的教學氛圍,通過范唱引導學生由感性歌唱逐漸升華為理智歌唱,體會祖國的偉大。進而,讓學生觀看視頻《我愛你中國》,切實體會祖國的美好河山,時代的變遷中國人的努力及不易,深化學生的愛國情感。最后,讓學生以自己對祖國的情感為參考,從自己身邊的生活入手,嘗試創編歌曲或編排情景劇,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這樣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綜上所述,初中音樂教學與生活的融合,既是幸事,也是樂事,它具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直接訴諸于學生的情感,同時,也讓學生深刻意識到生活與藝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審美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但也要認識到音樂是高于生活的,因為,音樂比生活更接近完美。
參考文獻
[1]王巖.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9):113.
作者:何英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