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作思維在油畫基礎教學中的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該文從油畫基礎教學的角度出發,根據目前高校油畫教學的現狀,多途徑、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當前油畫基礎教學方面的現實情況;基于綿陽師范學院美術學方向油畫教學的情況,尋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方案,力求在當前多元藝術背景下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探索,并據此展開針對性的創新教學,進而推進美術學油畫教學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一、創作思維對油畫基礎教學的作用
創作是藝術家藝術道路的必經之路。實踐證明,創作能讓藝術家主動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提取并注入自己的情感體驗,把感動自己的題材表現在畫布上,傳達對生活、人生的思考。油畫專業方向的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礎技法才能把作品畫出各自的特點,需要潛移默化的訓練才能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畫面中展現各自的藝術特點。因此,從基礎教學階段塑造學生的創作意識,培養學生主觀處理畫面的能力,是基礎教學不可忽視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創作意識,不能等到大四畢業創作時才開始,在每一堂課中,都應樹立創作意識。教師上課時應做好安排,有意引導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觀察力,把每一張作品都視為創作。無論是基礎寫生課程,還是材料技法課程,這樣的訓練都要滲入每一節課。經過一系列課程的訓練,學生在課堂練習作業中主動處理畫面,提高了畫面的藝術性。
二、綿陽師范學院油畫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綿陽師范學院油畫教學受蘇聯創作風格影響,以寫實為主的教學模式占主導。當代藝術的非技術化等因素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起到一定的影響,藝術教育由以往的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各大院校紛紛提出了教學改革,但由于油畫在我國發展的歷史原因,油畫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的觀念一時間不可能完全轉變,因而油畫教學改革還存在一些問題。
1.教學模式單一,課時量不足
綿陽師范學院油畫課程教學基于本科師范教育,培養目標主要是為社會輸送美術教師。教學設置注重基礎造型訓練,如素描人像、色彩人像、材料與技法、風景寫生,還有少量的繪畫構圖、創作課程等。教學注重知識的普及性,課程約在48至60個課時,一些教師上課按照大綱要求進行,對模特姿勢、靜物擺放、畫面的整體要求大多按照蘇聯創作風格模式,學生的練習在教師的要求下按照單一的教學思路進行。這種課程設置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能夠實現基礎訓練的目的,但對于油畫藝術語言表現的關注較少,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化。教學過程中大多強調基礎訓練,對于藝術個性較強的學生沒有給予很好的啟發,單一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不大,很難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鑒于課程教學一般在4到6周內完成,花在基礎訓練的時間占去多半,學生剛進入這門課程的研究階段課程已接近尾聲,很難發揮自由創造的空間。
2.教學評價機制單一,對教學的促進效果不明顯
教學評價是課程教學環節中重要的一環,教學評價對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綿陽師范學院油畫教學評價體系主要用分數評價一張畫的好壞,每一門課程在結課時,教師根據學生作品的水平給出分數,再加上平時上課過程中的作業給出平時成績,最后按照比例加上考勤分數作為這門課程的最終成績。這種打分方式比較籠統,難以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給出較為準確的評價,不能準確考核課程設置的階段性目標。因此,這種評價機制比較單一,沒有認可學生的個性和主觀表達,導致部分學生因為分數問題放棄對技法、想法的大膽嘗試,失去了原本活躍的創造力。這種單一的評價標準只考慮學習結果而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學生并不清楚教師評分的原因,最后只看到分數結果,不知道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不知道應該如何改進,沒有真正理解該課程的實質與核心內容。以分數高低為標準的評價方式難以對于教學起到實際的指導作用,學生難以從教學過程中獲得相應的認識,評價結果的價值顯得很微弱。
3.教師教學方法陳舊、落后,學生專業能力參差不齊
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觀念的更新對于教學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綿陽師范學院油畫教學主要沿用蘇聯模式,靜物寫生、人像寫生、風景寫生等對構圖、色彩、空間都有嚴格要求,學生一些新穎的想法往往被扼殺在搖籃里,部分教師甚至把自己的主觀意愿強加給學生,導致一些學生沒有自主理念,失去自我判斷的能力,束縛了創作欲和表現能力,作品沒有生氣,風格單一。學生入校時的專業素質差異性較大,部分學生對專業的熱愛程度不高,這也是導致油畫教學改革難度較大的問題之一。程式化的注重技能技法的訓練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要激發他們的興趣實屬不易,在基礎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更是難上加難。
三、創作思維能力培養的對策
1.豐富課程結構設置
課程設置體現了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教師在設置課程內容時要考慮到油畫教學的特殊性和靈活性。藝術課程有別于其他課程,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設定教學內容時應秉承“博”與“專”,既要堅持基礎訓練,又要關注油畫藝術創作、表達等方面的內容。課程性質決定課程內容,在課程設置時兼顧教學內容的靈性和教師教學的自主性。無論什么課程,最后實施的都是教師,教師在實施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才能使課程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在訓練學生油畫基本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于藝術的感知、審美和表現能力,啟發他們的創作意識,比單一的基礎訓練更能起到綜合培養的目的。綿陽師范學院油畫教學課程設置注重基礎訓練,對于創作能力的培養相對忽視,基礎課程的設置與創作課程的設置比例失調,創作意識和創作精神的培養不足,學生只有到大四畢業創作時才開始進入創作階段。由于前面三年注重基礎造型訓練,學生很少接觸創作,課程設置呈現脫節現象。在油畫課程的安排上,教師要改變理論課、技法課、創造課程分離的課程體系狀態,把創作課程納入整個學習過程,在教學中調整好基礎課程與創作課程的課時比例安排,使基礎課程與創作課程得到均衡發展。寫生課程在大學四年中占有大量課時,寫生有助于學生發現造型規律、色彩規律,畫出生動而富有內涵的作品。創作是對于造型、色彩的綜合運用,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創造力、想象力的綜合培養。在課程設置上,教師應協調創作課程與基礎寫生課的比例,注重寫生課知識的連貫性,注入創造性思維,每一堂寫生課程都要調動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調動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表現意識,從單一的教學目標中解脫出來,營造一種靈活的教學氛圍。教師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收集素材、積累素材的習慣,使其在創作時能得心應手。培養學生對于藝術的感知、審美和表現能力,啟發他們的創作意識,比單一的基礎訓練更能達到綜合培養的效果。
2.調整教學思路
綿陽師范學院油畫基礎課程大多沿用蘇聯模式,靜物擺設、模特姿勢大多套路化,部分學生從學畫到入學一直沿用,導致作業千篇一律,毫無創意。這種模式雖然在創作課程中專門講授創作方法,但是獨立的創作課程沒有與其他課程聯系,而且課時比例較低,效果并不好。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教學的創新性,做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探索適合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教學方法。當下,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渠道十分豐富,他們常常主動發現、選擇感興趣的信息。但是,部分學生因為自身專業修養和見識不足,往往割裂了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忽視傳統、否定傳統,誤認為越前衛就越有個性。對于創新的淺薄認識誤導了部分學生,導致其自我判斷不夠準確。使學生客觀認識當代藝術和前衛藝術,教師一定要做好引導。目前,油畫教學要改變以往只重技法的教學模式,這并不是要拋棄傳統,而是在注重傳統技法訓練的同時,激發創新活力。教師在擬定教學方案時,要重視這些盲目創新的問題,老一套的灌輸式教學法并不適應當下的教學體系。以往,教師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現在,教師應做好相應的引導,發揮每位學生的優點和特點,使其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如今很多學生希望主動了解新媒體、新材質、新觀念,學校教育一定要適應社會的發展,符合時代的需要。
3.鼓勵學生注重多學科知識領域的學習
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要在某一個領域有所成就,必須了解與本學科相關的大量知識。藝術是在多元文化下產生的,油畫是專業性很強的藝術學科,對于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十分重視。然而,對于專業技能的重視卻導致部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導致一些學生的知識結構比較單一,僅僅掌握了一套專業的技法,難以創造出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油畫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輔助性學習,認識和了解藝術領域內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掌握基本技法,如中國畫、版畫、雕塑、水粉、水彩、民間藝術等,把這些學科領域的技法運用到油畫創作中,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學生的知識領域越廣泛,思維活躍度就越高,創造力也越強。非藝術領域學科的知識對于藝術專業學生的創造性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和發掘相關領域的學科知識,如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等,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參加社會藝術活動,多聽專題講座,參觀各大博物館,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知識領域會影響一個人的創造性,人文素養的培養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4.注重學生個性化語言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各級展覽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鼓勵學生把內心的感受和想法表達出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樹立自信心。教師要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開展討論活動,在討論中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與認可有想法的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引導學生賞析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從中吸取有益的藝術語言、表現技法。通過開設實驗課,教師應鼓勵學生探索新材料和新技法,在探索中不斷積累經驗,掌握不同材料的特點,探究其內在精神,尋找適合自己藝術語言的發展方向。教師應在每一門課程結束時布置相應的創作任務,嚴格把關創作質量,通過一定數量的作品積累,鼓勵學生拿出佳作向社會展覽,廣交各類藝術友人,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結語
該課題結合綿陽師范學院油畫教學的實際情況,針對性開展了一些實踐創新,主要從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藝術實踐等方面進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為今后的油畫基礎教學奠定了基礎。筆者通過嘗試多種教學方式拓寬教學廣度,實現對學生創作思維的培養;輔導學生創作作品,參加各級展覽,以提高學生對基礎技能的運用能力;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社會各種藝術活動,以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創作思維意識和批判學習能力,對于其未來的創作和工作都將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宋宗祥.中國當代油畫教學反思與探索.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楊冉.高校油畫教學的反思.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3).
[3]貢澤慧.論高校美術理論教學的現實意義.美與時代(中),2012(8).
[4]毛岱宗.油畫教學.遼寧美術出版社,2007.
[5]張元.油畫教學•材料藝術工作室(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作者:劉桂花 單位:綿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