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風險防范和合規建設銀行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銀行合規建設的重要性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金融、市場全球化、金融衍生品迅猛發展等,銀行面臨日趨復雜且難以控制的操作風險。銀行風險導致的金融案件使銀行業蒙受巨大損失,國內外銀行業中不時發生農村信用社倒閉事件。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中的各個領域普遍存在操作風險,是農村信用社經營中的三大風險之一,而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就是強化信用社的合規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
1.1構建合規文化是確保農村信用社穩健運行的內在要求
農村信用社不時發生管理層違規經營、業務操作有章不循的現象,內部相互制衡機制不能發揮有效作用,造成農村信用社資金安全和社會形象的負面影響。操作環節的不合理和操作人員合規守法意識的欠缺導致大量的風險反映出農村信用社日常的管理和決策中沒有吸收合規文化。江西鄱陽國家級貧困縣因為信用社業務操作風險而爆出被套取近億元財政資金案。該縣財政局經建股股長李華波伙同縣農村信用聯社城區分社主任徐德堂等人,涉嫌轉移財政局存儲在農村信用聯社城區分社的資金9400萬元,這都是違規操作帶來的直接后果。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曾強調指出,合規文化建設是農村信用社實施風險為本管理的基礎和載體,是農村信用社穩健運行的內在要求,農村信用社必須積極倡導和培育良好的合規文化。
1.2構建合規文化是農村信用社主動適應外部監管新要求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法律體系、法治環境等依法治理的進程日益完善,對農村信用社的操作規程的要求也日益全面、規范、嚴格,明確農村信用社遵循法律、規則、建立一套有效管理各類風險的職業行為規范,在信用社內部自覺形成濃厚的合規文化。
據鄱陽縣財政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徐曉明介紹,在江西鄱陽農村信用社挪用財政資金案中財政資金劃撥存在諸多環節——按照財政賬戶管理流程,凡是動用資金,必須由用款單位提出申請、業務股室出具意見、預算科室核定指標、分管領導審核簽字、局長簽字批準,然后由業務股室開具支票、加蓋公章和經手責任人私章,支票最終送達信用社才能進行資金劃撥。從此案看出,信用社資金劃撥存在諸多的監管程序,但仍然發生了資金挪用案件,這是農村信用社不能適應外部監管,沒有形成合規文化,管理者監守自盜的具體表現。
1.3構建合規文化是農村信用社提高制度執行力的核心所在
不斷加深的社會變革和不斷加劇的利益沖突,金融企業原有的制度建設已力不從心。這些制度的建立忽略人文關懷,造成行業文化的缺失,制度的執行力大打折扣引發大案、要案。事實上,信用社真正缺少的是執行力而不是制度,究其根源就是文化的欠缺。再好的制度也只是提供了一個共同的規則,落實有效的滲透要做到,在執行中形成共同的習慣并上升為穩定的價值理念和行為取向。農村信用社有效控制風險就要求信用社從整體上實現強化內部控制、優化流程管理、實現穩健經營,需要建設良好的合規文化、實現信用社內部合規與外部監管的有效互動,真正做到制度管人轉變為文化管人。
在鄱陽縣農村信用社挪用資金案中,據說鄱陽縣聯社派到各分社的委派會計負責鑒章和審核工作,行使監督職能。而在李華波和徐德堂等人持續數年的套取轉移資金過程中,卻無人發現異常。這是農村信用社的合規建設的又一次被挑戰的例子。農村信用社的合規文化沒有高而強的執行力才導致信用社的控制風險,制度沒能管住信用社的管理者。
二、信用社導致內控操作風險的成因
我國農村信用社按行政職能劃分內部組織結構是其進行內部風險控制的薄弱之處。一是農村信用社的垂直式管理制度使各信用社之間缺乏溝通、協作,很難做到呼應、整合;二是信用社許多業務流程簡單地依據業務金額劃分管理權限,而不是根據客戶需及業務的風險程度進行業務設計,不利于臨柜人員的操作風險防范,也不利于業務操作的監督檢查。
2.1管理因素
農村信用社面向農村,為“三農”服務。但是隨著金融改革的發展,農村信用社的規章制度和管理體制已不能再適應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的需要。目前,農村基層信用社尚未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內控體系,存在著重經營、輕風險現象,內控制度缺乏系統性,加上農村信用社沒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和發展方向,造成了農村信用社內部管理混亂、經營方向不明,不能結合工作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業務發展規劃和經營策略,在業務操作中操作流程脫節,業務監督制約機制運行脫鉤,內控制度存有一定滯后性,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員工沒有照章辦事,從而形成操作風險。
2.2人員素質
目前,基層農村信用社會計隊伍普遍存在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人員結構老化、操作技術落后、文化程度偏低、職業道德有待加強的問題。雖然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各級管理部門很重視職工的思想道德教育,但由于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侵蝕,一些員工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扭曲,成為影響金融業穩定的重要因素,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使少數人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引發了金融業中的許多大案要案,從事信貸工作的人員年齡偏大、文化教育水平較低、業務素質偏低。加上制度和管理在基層網點的缺陷和盲點,導致基層信用社更易于引發因道德而產生的操作風險。由于基層信用社選人、用人標準低、忽視對從業人員的思想素質教育、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結算部門對新的結算業務開展善缺乏熟練和精準,操作方面容易出差錯,操作上的薄弱環節容易被利用,從近幾年的發案情況來看,內部人員作案和與外部人員勾結作案的比較多,引發的操作風險也非常多。
三、信用社風險防范和合規建設的建議
3.1、制定制度合規
基層信用社要健全內控制度,規范業務操作流程。根據對現有制度執行中的一些疏漏,及時進行補充、修改和完善。建立執行信息的反饋渠道,對在日常操作中發現的規章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以便于制度的補充、修訂和完善。通過上下級之間的良性互動,逐步完善防范操作風險的內控制度,比如授權、授信明確各部門、各基層信用社的職責權限;還有將內部崗位職責進行細分,健全崗位責任制,明確每個員工的崗位責任,按照從嚴治社的原則,完善違規行為和失職行為的責任追究體系,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3.2、操作業務合法
農村信用社要防范金融操作的風險,人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風險滲透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金融活動中,重點加強人員的管理。只有不斷提高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水平,農村信用社員工的自我約束、相互監督能力提升了,業務操作能力提高了,才能確保各項內控制度自覺執行到位;因此要加強業務教育培訓,加強從業人員的會計基礎理論、操作技術、核算知識等教育和培訓,使員工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流程和相關規章制度,加強對員工行為有效監督,建立和落實對員工行為排查制度,通過實行嚴格的上崗培訓和考核制度,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重點培養風險管理人才,規范重要崗位和敏感環節員工八小時以外的行為;才能使基層信用社的操作風險控制在可防范的有效范圍內。
3.3、思想意識到位
信用社實行全面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作為信用社文化建設重要部分的合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切實有效的合規文化是信用社實現長期、全面風險控制的重要措施。只有將合規文化在信用社中內化為從管理者到全體員工內心的信仰,合規文化才能在信用社的的業務工作中體現信用社的形象和特征,為信用社創造無形價值。在合規文化建設過程中,要積極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使員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工確立依法按章辦事和合規經營理念,增強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
合規文化對信用社的管理者和員工大致包括四個方面的要求:首先從高層做起,要求管理者躬身實踐,合規才會達到效果最優化。也就是說,管理者合規是人人合規實現的前提以及信用社合規文化的構成基因。其次強調人人合規,合規文化要求合規工作與信用社的每個流程、工作環節和每個員工息息相關,才會形成大眾的合規文化,合規意識才會滲透每個員工。第三做到主動合規,要求減少大量的規章制度和處罰。最然制度和處罰一定程度地避免產生風險,但合規行為是被動的,員工一旦選擇“機會成本”,銀行內控機制的“硬約束” 就會失靈。形成“主動合規”意識、建設合規文化才能實現信用社風險的有效控制。
信用社合規風險制度除了能夠保障農村信用社遵紀守法、審慎經營,更有助于農村信用社提升核心競爭力,防范風險,應對金融危機,對推動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