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閱讀教學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小學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看書報的能力和認真閱讀的習慣”。要重視閱讀情趣、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注重閱讀體驗,能做到合作交流。
二、新時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構建途徑
1、轉變傳統教材觀念,重視閱讀方式指導
往常的閱讀教學通常強調的是對于內容的掌握,而忽視了對閱讀方式的指導。使學生局限于一篇文章的約束,無法發散思維對其進行擴散性的思考。那么老師要做的,就不僅僅是死板的將文章內容告訴學生,而是轉變傳統觀念,通過自己的理解,引導學生去發現其內涵,教會學生如何去閱讀。老師對于學生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尤其是小學老師,小學生對于一篇文章的看法理解都源自于老師的思維方式,所以老師本身的閱讀能力也十分重要。在閱讀教學上,老師應通過自己對課文的透徹理解,以自己的表述來告訴學生,離開課本的語言再回歸課本的內涵,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課本形成自己的觀點看法。
2、充分調動學生閱讀興趣,達到“悅讀”境界
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思考冉小玲重慶市石柱縣龍沙鎮小學校摘要: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工作的一個重心。作為一名從業20年的老教師,對小學語文閱讀這一方面有些自己的見解,本文中,筆者就以自己親身經驗來談談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閱讀教學怎樣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是語文教師們的一大難題,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閱讀有了興趣,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去閱讀。很多老師在閱讀教學上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過于急切,讀了一篇文章馬上就布置一篇讀后感讓學生去寫,摘抄好詞好句更是必備功課。這樣一來,閱讀對于學生來說就不只是一項放松的活動,而是功課中的一項任務。從而導致學生從心理上對閱讀產生一種抵制情緒,往往敷衍了事。想要起到正確的閱讀效果,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喜歡上閱讀,而不是將之作為一個任務去完成。給學生一個適當的閱讀范圍,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挑選閱讀內容。只有興趣所在,才能使學生真正靜下心來去感受,達到“悅讀”的境界。對于我班的孫林凱同學,這種方法就比較有效,他頭腦聰明卻總是懶得去做,引發他的興趣就對他的閱讀起到了促進作用。
3、巧用五讀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養成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嘗試運用“五讀法”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養成。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一本書讀的次數多了,自然能領會其中含義。在現代教學中,并不需要真的讀那么多遍,對于一篇課文,認認真真讀五遍足以。每次閱讀,都應有不同的標準。第一遍認識生字詞,通讀全文;第二遍對文章有個大致了解,找到中心思想;第三遍分析重點語句,體會其含義;第四遍對文章表達內容進行思考;第五遍積累好詞好句。現在很多學生都是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不去進行獨立思考,以至于自學能力低下,離了老師就無法正確進行閱讀。五讀法是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教師們可以按照五讀法的步驟來要求學生進行獨立閱讀。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之后,老師接下來的講解將更為簡單有力,使學生更能融會貫通。
4、教師融入學生世界,引導學生閱讀認知
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一舉一動都在默默的影響著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他們的閱讀學習能力也還不夠,對閱讀內容的選擇也沒有明確的意識。那么老師就要起到引導的作用,把握學生閱讀方向。為了更好的進行閱讀教學,教師需要得到學生從心理上的認可,從而使學生更能領會老師的意圖。所以教師需要多多了解學生的閱讀需要,融入到學生的世界,以達到引導學生閱讀認知的目的。新課標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育活動,教師要做到融入學生世界必須多和學生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以學生的需要為前提,改善教學方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這一工作做到位之后,我班秦中山、曾靜鋒同學的轉變尤其大,進步十分迅速。
5、分組合作閱讀,培養團隊閱讀能力
在筆者班級,還嘗試了分組合作閱讀的方式,培養團隊閱讀能力。通過小組成員對不同理解的討論,更深入的探索文義,引發學生思考。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們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明顯增強。早讀課,學生自主主持學習新課程,每周還開展一次演講活動,演說自己的閱讀新體驗,這樣一來,學生的表現力也比以往增強了不少。
三、結語
小學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更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而閱讀,則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在語文閱讀方面的教育需要廣大語文教師們投以十分的重視。筆者此篇,總結了自身實踐經驗,為大家提供一個切實有效的思路參考,望大家能夠從轉變觀念開始,改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作者:冉小玲 單位:重慶市石柱縣龍沙鎮小學校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
一、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學生的問題
1.學習目的不明確,興趣不濃厚
由于當今社會中文化環境的缺失以及應試教育的功利性影響,使得學生們對文言文的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在他們看來,學習文言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在考試中能夠多拿文言文的那十幾二十分,而在新時期下,青少年應該有責任和義務去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而且通過文言文的學習還能提升他們的文化內涵,在加深他們對現代漢語理解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口頭以及書面表達能力。然而如今由于內在和外在的雙重影響,學生們對文言文的學習僅僅停留在功利層面上,學它就是為了應試。再加上老師講課的枯燥無味,學生本身對文言文也就沒有多大的學習興趣。
2.學習習慣不良、方法不得當
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學生沒有多大的自覺意識,自然也就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在文言文的學習中也就不會有多好的成績,然而這一切說到底不能都歸結于學生的錯,一般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中,老師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的模式基本都是老師一個人在課堂上講課,而學生坐在下面聽課,時間長了之后,學生就一味地去復制老師講解的知識,也就喪失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老師的問題
1.教育理念陳舊
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標準下的一個基本理念,而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的相統一也是語文課程教學中的一個基本特點,然而現階段一些語文老師在應試壓力的影響下,沒有過多的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一味地強調其工具性,而忽視了人文性。甚至于在一些老師和學者看來,文言文的學習純屬是浪費時間,是無用功。
2.缺乏文言文方面的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老師作為育人的工作者,那么對其的要求就更高了,為了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瞬息萬變,作為老師應該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技能技巧,這樣才能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然而現實的情況并不是這樣,在應試的壓力下,以及傳統的思維模式和教學模式影響下,老師并沒有重視對自身知識儲備以及技能的提高,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是參考教科書,將課本中的內容復制給學生,考試的試卷也是從網上拷貝下來經過組合而湊成的,時間長了之后,老師自身的知識儲備早已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了。
二、關于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及應試的相關策略
(一)更新觀念
由于一些學生存在文言文無用論的思想,因而老師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首先就要引導他們去更新自己的觀念,要使他們對文言文的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能認為學習文言文就是為了考試,要讓他們知道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是對優秀的傳統文化的一種繼承,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學水平,與此同時還能加深自己對現代漢語的理解,因為現代漢語是脫胎于古代漢語的,而且現代漢語中好多還都保留著古代漢語的表達結構。通過這些了解,學生們的思想觀念會得到更新,自然會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端正態度,從而認真地學好文言文。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那么在文言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地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因而老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的提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授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的時候,老師在引導學生們對文章有一個大體的了解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來推測題目的由來,這樣學生們在閱讀理解的時候就會來著問題去進行,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他們的閱讀效率。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模式大多是由老師翻譯講解,然后學生做筆記、背誦,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效率不高,而且根本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因而,老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文言文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從而也就能夠提高學生們的閱讀效率。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各組員之間完成各自的常識搜集、翻譯等等任務,然后進行綜合分享,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合作中進行文言文的學習。
(四)拓展延伸應用
對文言文的學習不能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要能夠學以致用,老師除了向學生傳授文言文的知識以外,還應該積極地引導他們將文言文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們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也能讓他們在實際運用中加強對文言文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文言文的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極為關鍵的,因而也就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那么針對于當前初中文學文閱讀教學中的不足,老師們應該積極地去改正,對癥下藥,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作者:劉丹丹 單位:海拉爾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