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互聯網+中遠程教育的影響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目前存在著嚴重的瓶頸。我國的現狀是教育資源嚴重不平衡,達不到全民受教育的規模。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實施情況,更沒有實現大眾化教育。針對這個現狀,遠程教育的實行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為全民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廣闊平臺。遠程教育創造了“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教育環境,為實現教育變革搭建了平臺。本文從“互聯網+”的內涵、“互聯網+”對遠程教育的影響現狀,以及互聯網背景下對遠程教育發展的建議與對策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互聯網+”;遠程教育;互聯網思維
自從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人們體驗了一場顛覆性的生活變革,從以前的什么都需要親力親為,到現在的只要輕輕動一下就可以搞定的全部的生活狀態。這讓人們大呼過癮,再也不用花費多余的時間在一些小事上。大部分傳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被互聯網顛覆了,餐飲、旅行、住宿等等無不滲透著互聯網的痕跡,可以說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革命。
一、“互聯網+”的提出及含義
(一)“互聯網+”的提出
“互聯網思維”概念已經從專家領域飛向千家萬戶,“互聯網思維”一詞最早的提出者是李彥宏。2011年李彥宏在做演講時,偶爾提到這個概念,意思是指:要基于互聯網的特征來思考。由于他的描述非常碎片化,并沒有引起重視。緊接著2012年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三年后,2015年總理提出“互聯網+計劃”;2015年指出:“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學習方式”。2015年中國教育信息化創新與發展論壇以“互聯網+教育”為主題,探索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度融合[1]。
(二)“互聯網+”的含義
“互聯網+”中的互聯網是指一種新型信息技術,它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代表了互聯網對各行各業的作用,通過互聯網的滲透來促進傳統行業的變革和發展[2]。例如:“互聯網+美食”促進了美團的產生,“互聯網+零售”促進了阿里巴巴淘寶的產生,“互聯網+通信”引起了QQ和微信的發展,“互聯網+旅游”促進了去哪兒網的產生,“互聯網+教育”促進了遠程教育的發展。各行各業都存在著互聯網思維,這種思維是對傳統的工業思維進行顛覆。
二、遠程教育的現狀與不足
有些偏遠山區,信息化技設備還比較薄弱,沒有接入互聯網,無法實施手機終端學習。而且由于資金有限,課桌教室尚未達標,信息化教學更是無從談起。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資源的不平衡。
(一)教師缺少信息素養
雖然當今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但是有些教師教學方法守舊,脫離時代,缺乏創新,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就像在跑步機上跑步,總是追求學生的數量,根本不知道學生是誰,不知道學生的需求。不懂得“互聯網+”怎樣與教育相結合,不懂得把微課、慕課應用在自己的課堂中[3]。如果教育者缺乏學習的精神,就不能適應當今的信息時代。不論曾經的教學成績多么輝煌,很快就會煙消云散。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學生在互聯網上可以發表個人對教師教學、學校環境的評論。對于學校官網的消息,老師的言行及講課水平,學生也可以發表看法,因此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需求,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
(二)考核方式單一
遠程教育是中國教育與現代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一種教育方式。網絡教育如此發達,學生完全可以在電腦端、手機客戶端進行自主學習,但是培養出來的學生卻很難適應目前的工作崗位。這就說明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在傳播知識的時候出現了方法錯誤。舊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跟不上互聯網發展的步伐。考核方式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中國的教學中,通常是用一張紙質試卷定終身,忽略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及動手能力。在課程評估的時候,沒有根據學生的學習類型及差異去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因此培養出的學生不能適應工作崗位。考核方式可以借鑒國外的方法,采用觀察法、口頭測試法、問答法和第三方認證等方法來考核學生,促使學生真正進步。
三、互聯網背景下的遠程教育發展建議
(一)互聯網的碎片化思維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的時間和地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習者不再是在課堂上與老師面對面的接觸,而是利用手機等移動終端開展的循序漸進式的學習。成人學習者通過網絡的學習、慕課的學習及短視頻的學習最終獲得了畢業證等學位證明;總之,學習者越來越不受地點、時間的限制,這些都是碎片化的表現,即學習的地點、時間和需求的碎片化。
(二)互聯網的“快一步思維”
時代在進步,但是快一步的思維,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十分適用。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思維更是被體現的更加明顯。互聯網的最大影響在于消除了距離,一旦信息距離變為零,學校與學生的溝通成本就急劇降低,因而老師可以圍繞學生需求進行快速反應,為學生提供滿意的“傳授-答疑”模式。因此服務模式要創新。學生已經反客為主,擁有了主權,而教育行業在互聯網的影響下,發展迅速。
(三)互聯網的“第一思維”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喜歡的是第一次嘗試帶來較好體驗的教學方式,做到第二、第三都沒有用[5]。只有當教師有能力撼動或者阻礙歷史車輪前進時,學生才會記住。
(四)互聯網的“焦點思維”
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一個焦點上,做專一、專業的教育。從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變成滿足特定學生的需求,從做全部學科變成只做特定學科,成為這一個科目的佼佼者,這樣的思維才是可取的。因此,要結合教育領域和地域特色進行摸索。教師授課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層面上的傳授,而是要進行變革。根據行業的需要,不斷優化,改進課程標準。可以壓縮理論知識較多的課程,以夠用為指導原則,保證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學到實用的技術。要高度標準化,包括專業、課程、教學過程,教師要依據特定的專業目標提出知識、技能等素質需求清單[6]。
四、結束語
遠程網絡教育為教育的大眾化打開了一扇大門,“互聯網+”為渴望高等教育的人們展示了全新的教育方式,提供了一種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學習者不再拘泥于時間和地點,這種通過互聯網進行的教學模式在當今社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遠程教育與互聯網的進步密不可分,互聯網的每一次發展都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相信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通過遠程教育受益的人越來越多,“互聯網+教育”會迎來更大的機遇。
作者:馬冰 單位:海南政法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