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互聯網+的對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了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做好行政管理與互聯網+對接工作十分重要。此時,要完善信息共享、信息公開制度建設、管理體制改革等工作,才能確保互聯網與電子政務的穩定對接。
關鍵詞:政府;行政管理;互聯網+;對接
引言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網絡技術等快速普及,這激發了公眾參與行政管理的意愿。因此,政府部門要合理分析行政管理與互聯網+對接產生的問題,做好對接方法的制定。
一、闡述互聯網和行政管理方式
首先,簡介互聯網。互聯網屬于面向所有社會公眾的全球性網絡組織。互聯網以“無私奉獻”理念為核心,希望人們可以在網絡中輕松、愉快的得到需要的信息;同時,也希望人們能夠主動分享勞動成果。通過友好互助的形式,打造全新的世界溝通體系。同時,互聯網也是當前社會信息傳播最快的載體。其次,簡介行政管理方式。行政管理可概括為國家政府組織依法對國家政務和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國家政府組織是行政管理的主體。行政管理是國家的組織活動,是擁有行政權的政府組織的行為。行政管理必須以法律為依據,并以執行法律為歸宿。國家政府、社會公共事務是行政管理的活動對象,行政管理是一種謀求以社會正義與福利為基礎的一種高效服務。因此,管理人員要密切關注社會發展動態、掌握民生意愿,積極對行政觀念及管理方式進行調整,從而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二、傳統行政管理方式在互聯網環境中受到的影響
首先,行政環境發生了變化。行政管理工作與環境相互利用、相互影響。行政環境會在很大程度上對行政系統的管理能力產生影響。互聯網+特點突出,不僅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還成為了社會發展重要的生產力。因此,行政管理工作必然會在互聯網+環境中實現創新與發展。其次,行政管理方式發生了變化。在網絡、信息等技術的影響下,互聯網+技術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應用范圍不斷增加。傳統的辦公室理念正在被自動化、電算化等辦公模式所取代。同時,電腦與計算機技術也成為了繁雜事務的處理者,這不僅降低了人力資源的成本,還提高了行政管理效率。
首先,政府信息透明度低,破壞政府形象。政府行政管理部分公開信息,是大眾了解政府工作狀況、管理模式、行為的重要方式,是履行知情權的必然過程。受傳統理念影響,政府忽略了行政管理信息公開問題,同時還存在虛報、瞞報信息的現象。面對公眾質疑,會采取不回答、不響應的態度。正是因為行政管理信息公開透明度過低,所以破壞了政府形象。其次,缺乏公眾參與。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過于封閉,公眾監督視野有限,很少有公眾參與行政管理。很多地方政府行使行政管轄權時,忽略了大眾意見。進而使行政管理公眾參與度減弱,使公眾成為了被動接受管理的一方。同時,互聯網+一旦與行政管理對接,公眾輿論手段將得到強化,受“官本位”影響,官員對公眾參與、監督行政管理工作比較抵制。因此,影響了互聯網+與行政管理的對接。[2]最后,政府職能受到低下的電子政務能力限制。一是國內互聯網技術運用、發展過晚,官方網站缺乏完善的服務功能,無法滿足公眾提出的電子政務要求。同時,部分電子政務網站僅是地方政府的面子工具,影響了政府職能與使命的發揮。二是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不完善、問題突出。互聯網信息安全問題是全球都面臨的嚴峻問題,網絡文化入侵、黑客入侵篡改或盜取數據都給行政管理帶來了挑戰。三是國家相關法律不完善,給犯罪分子留出了空子,使得其通過造謠、誹謗等方式大肆重傷整形管理行為,破壞了政府行政管理的形象。
四、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互聯網+的對接的方法
首先,改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實現信息共享。行政管理使用互聯網+技術的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后,提高了政府信息整理、共享的能力,使大量的行政管理信息得以實現網絡化儲存、展示。政府應端正態度,在行政管理中合理運用互聯網。要積極的聽取、合理采納大眾意見,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公眾意見整理、分析、運用后,進行決策;要及時的公開行政管理決策信息,對公眾的質疑要及時解釋,對網絡中傳播的負面信息要及時城鄉,從而消除民眾顧慮。其次,對行政管理機制進行改革,賦予公民參政權。在互聯網+影響下,政府要做好刑偵管理機制改革,要落實公眾的參政權。政府要實現簡政放權、強化服務意識、明確自身定位、消除官本位思想,使政府變為社會服務機構。政府要主動設立咨詢、監督管理、協調等部門,支持公眾利用互聯網形式參政權,展示政府行政管理中采納的公眾意見,強化公眾參與感。同時,要完善行政管理績效評估,積極對管理者能力進行考察,若發現問題,要及時裁撤。只有如此,才能落實公眾參政權,確保行政管理工作與互聯網+穩定對接。然后,管理政府電子政務,合理運用先進技術。政府行政管理方法、結果需要利用電子政府系統展示。但是,國內很多地方政府電子政務簡陋,僅為了撐場面。所以,國家要制定明確的電子政務考核標準,做好電子政務平臺的建設。要利用該平臺,落實公眾行政管理參政權與監督權。同時,要積極應聘互聯網+專業技術人才,要根據大眾要求合理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讓公眾輕松、順暢的參與行政管理,使電子政務變成常態化行政管理模式。最后,完善法律法規,對輿論和社會監督進行規范。要建立成熟的法律規范體系,要加大力度規范網絡輿論,正確引導網絡輿論,肅清網絡環境中的謠言和惡意誹謗,讓社會公眾能夠更好地參與到行政管理之中,避免網絡謠言給社會公眾造成誤導。通過完善法律法規的方式,懲罰造謠生事者,確保行政管理在互聯網+環境中穩定發揮作用。
五、結語
在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引入互聯網技術,實現與互聯網+的對接,不僅能夠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率與信息透明度,還能滿足公眾對參政權的需求。因此,有效改善了政府整體形象。
參考文獻:
[1]張琳,曹衛,劉真,陳俊宏.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的挑戰、機遇和發展策略[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54-57.
[2]劉潔玉.互聯網下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創新[J].中外企業家,2015(22):180.
[3]羅睿.互聯網環境下行政管理面臨的挑戰與發展機遇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6):126-127.
作者:張傳一 單位:鐵嶺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