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建模方法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是每個學生學習生涯正式開始的階段,數學是小學生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數學建模”的教學方式已經開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但是運用過程中卻暴露了一些問題。文章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建模”的教學方式進行了研究,希望能夠為小學教師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建模;教學方法
一、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運用
1.模型準備
所謂數學建模方法,實際是教師運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案例來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講解,讓小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了解數學知識。既然數學建模教學方式的運用需要充分運用生活中的實際情景,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在案例設計前認真了解本節課所要講解的知識,同時考慮所采用的生活場景能否幫助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自己所要講解的知識。教師只有保證設計的模型案例能夠被學生所理解,才能實現將數學有效傳授給學生的目的[1]。
2.模型假設
數學模型的構建是根據實際問題的性質以及特征,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簡化,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用簡潔的話語對問題進行描述。小學生剛開始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思維想象能力還不完善。這就使教師對模型的簡化以及運用精確簡練的語言表述成為模型構建時的重點。同時,教師在建模過程中也要積極參與到學生對知識的討論中去,適當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精確地分析和理解問題。
3.模型構建
數學模型構建的本質是教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數學模型在建設過程中需要由一組特定的數值或者是特定的關系式來表示,這一過程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初中、高中和大學數學知識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4.模型運用與檢驗
小學教師運用“數學模型”來對小學數學知識進行講解,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保證小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對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解決[2]。為此,教師在數學模型構建完成后需要及時對模型的教學作用進行檢驗,保證數學模型的構建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二、小學數學的數學建模教學方法
1.考慮小學生的認知能力
小學生對外界的認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不完善,這樣就會導致其在知識的掌握上存在局限性。因此,數學教師在數學模型的構建上既要保證模型能夠真實有效地體現數學知識,也要保證所構建的數學模型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范圍,只有這樣,才能夠發揮出數學模型的教學作用。
2.準確理解數學建模教學定位
教師在小學數學知識講解的過程中不應當將數學模型構建的目標與自己的教學目標相等同,而是應當將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作為模型構建的主要目標,否則就有可能影響模型教學作用的發揮。
3.注意數學建模教學的兩面性
數學建模具有簡潔性,這種性質主要體現在模型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簡化了教師教學的程序。模型的構建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但是也可能會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模型范圍之內,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所以教師在用“數學建模”教學時,既要保證其簡潔性的運用,又要避免其模式性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總而言之,教師要在模型構建時立足于小學生的角度,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模型的構建中去,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趙佳妮.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7.
[2]李祎.基于電子書包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構建方法及支撐工具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6.
作者:陳思思 單位:浙江省瑞安市飛云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