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休閑農業型扶貧基地發展現狀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脫貧攻堅中,安徽省績溪縣家朋鄉因地制宜,科學謀劃積極探索“基地+合作社+貧困村(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由家朋鄉政府利用扶貧幫扶資金在貧困村中打造的休閑農業型扶貧基地取得良好的效果。基地坐落于千年古村——尚村,通過流轉土地種植觀賞性荷花、葵花、油菜、瓜果等,打造特色休閑采摘觀光園,提升生產附加值,創造更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文章闡述了產業扶貧背景下家朋鄉尚村休閑農業產業扶貧基地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意見,為發展休閑農業型的扶貧基地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業產業扶貧基地;成效;問題;對策;貧困戶;貧困村
近年來,安徽省績溪縣緊緊圍繞貧困村特色種植、特色養殖、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等產業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配套的基礎設施,興建相應的生產經營設施設備,在全縣每個貧困村建立了1個特色產業扶貧基地。2018年印發《關于做好特色種養業扶貧基地建設及認定工作的通知》,經貧困村申報、鄉鎮審查、縣農林部門組織審核認定等程序,對全縣26個貧困村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基地進行統一認定、統一命名、統一掛牌。2019年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調整產業扶貧基地,每個基地每年為村集體帶來收入2萬元以上。2020年全縣共有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基地26個,其中休閑農業類型基地4個。各類產業扶貧基地充分發揮農業主體、村級組織、農民“土專家”的作用,通過訂單聯結、租賃聯結、勞務聯結、服務聯結等方式,帶動貧困戶700余戶。2018年以來,全縣26個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基地累計增加村集體收入約為214萬元。
1績溪縣家朋鄉尚村休閑農業產業扶貧基地的發展情況
績溪縣家朋鄉尚村休閑農業產業扶貧基地位于績溪縣家朋鄉尚村,由尚村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入駐經營,基地占地面積為80hm2,建立了游客服務接待中心、徽匠手藝展示區、姓氏宗祠游覽區、油菜荷花葵花景觀區、農家樂徽菜品嘗區、農耕體驗區、瓜果采摘區、娛樂健身區、登山攝影景觀區8大功能區,公共停車場為3000m2,農家樂為16家,床位數為120余張,棋牌室、KTV娛樂室為180m2,餐飲包廂為52間,可同時接納200多位游客住宿、500多位游客用餐。重點發展休閑農業,帶動旅游業,主導產業是觀賞性荷花、葵花等,面積為160畝次。打造出了尚村“四季花海景觀”,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推動鄉村振興。在基地帶動下,尚村先后榮獲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中國特色民俗村、全國生態文明村。
2績溪縣家朋鄉尚村休閑農業產業扶貧基地的產業扶貧成效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尚村創新扶貧模式,打造“基地+合作社+貧困村(貧困戶)”的帶貧體系,強化利益聯結機制,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貧作用。
2.1土地流轉為貧困戶增加穩定收入
尚村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自注冊以來先后流轉113戶農戶的土地,約為15hm2,其中貧困戶為12戶,主要用于油菜、荷花、葵花景觀園,瓜果種植、農耕體驗園等,年付租金500元/畝,穩定增加貧困戶家庭經濟收入。
2.2資金入股合作為村集體增收
近3年來,按照“扶貧財政資金投資建設、村集體資產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運營、貧困村每年分紅”的模式,2018年尚村利用產業扶貧資金80萬元,建立尚村旅游木屋租賃給尚村農業開發專業合作社;2019年扶貧資金29萬元,完善基地荷花園建設。通過一系列的合作經營項目,每年基地為尚村村集體帶來租金和分紅共計6萬元。
2.3自主經營為貧困戶創收
發展鄉村旅游,食宿要先行,合作社通過會員領辦一批、帶動貧困戶發展一批等方式,共同參與鄉村旅游接待。通過發展旅游增加收入,合作社引導發展農家樂16家,其中3家為貧困戶興辦,每戶年收入為2萬元。通過提供免費技術培訓和指導開辦農家樂,并分享游客資源,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2.4吸納務工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新渠道
(1)合作社統籌安排貧困人口到村停車場、荷花園、葵花園等崗位就業,吸納貧困人員就業10人,人均務工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2)合作社創建傳統手工業保護一條街,為掌握傳統技藝的貧困人口搭建展示平臺。目前已匯集鐵匠、篾匠、棉花匠等20多種地方傳統技藝,參與人員為35人,近1/3屬于貧困人口。
3績溪縣家朋鄉尚村休閑農業產業扶貧基地產業扶貧的困境
3.1品牌創建意識淡薄
隨著現代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們對于休閑鄉村農業旅游項目的內容和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基地中發展的生態、娛樂、觀光產業可替代性強,主要創收還停留在以“農家樂”接待為主,旅游形式雷同化、內容單純化、缺乏創新特色,知名度不高,影響力小。
3.2季節性矛盾突出
基地休閑觀光農業只有在油菜花、向日葵、荷花盛開季節游客才會扎堆,淡季時游客銳減,季節反差十分明顯。除賞花、摘果沒有更有效的手段吸引游客,人文資源、鄉土文化未得到深度開發,留不住游客的腳步。
3.3資金有限,推進緩慢
休閑農業是一個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的產業,目前基地主要是政府扶貧項目財政資金投入,支持力度有限,社會投資積極性不高,僅依靠合作社和農民單打獨斗,后續發展的勁頭不足,發展還停留在淺顯的傳統低層次水平上。3.4旅游專業人才不足鄉村旅游經營者基本上都是農民,缺乏遠見、不懂得設計、不善于經營,產品開發也缺乏創意,營銷策劃低效單一,缺少對現代旅游業的運作和管理認識,服務項目、服務內容及水平等還有待提高[1]。
4解決問題的對策
4.1多方籌資,打好發展地基
在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投入機制,政府部門制定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的相關扶持政策,做好休閑農業經營者的服務工作,加強特色休閑旅游示范點的基礎建設,吸引國內外企業或其他社會資本,以獨資、入股或其他合資經營等形式參與休閑農業開發和運作,廣泛利用鄉賢、媒體、網絡等途徑,吸引社會上的各種投資者,扶持休閑農業旅游產業發展。銀行等相關部門要通過多種模式、多種方法及時有效地幫助解決經營者在休閑農業發展中的資金問題。
4.2文旅結合,提高硬件水平
根據當前的市場需求,積極將家朋鄉尚村建設為休閑農業發展的樣板,把推陳出新、提升民俗村品位建設作為未來發展的方向。通過網絡媒體、宣傳報道、工藝技能培訓等其他途徑和形式,進一步挖掘和開發草鞋、手作旱煙、竹篾等傳統民俗工藝品和徽菜美食文化,提供具有創意性、體驗性的旅游產品,如“認領”“認養”等模式,讓游客成為經營者、管理者,以此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使尚村成為徽州地區民間工藝和地方特產展示基地。定期舉辦“油菜花旅游節”“曬秋節”“美食文化節”等民俗文化活動,加深外來游客對千年歷史古村落的感情與認知,輻射帶動本村及周邊其他村,實現農民轉移就業、發展第三產業[2]。
4.3培育人才,提升軟件實力
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等各方面的從業人員培訓,重點包括景點導游、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休閑觀光農業經營者,培育一批能夠發展現代觀光休閑農業的“土專家”“土秀才”;建立健全人才引進機制,重點傾向涉農涉旅高端專業技術人才,引進一批既懂農業又懂旅游的專家。深化與高等院校、旅游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選派具有培養價值的骨干、專業技術人員到高校、企業學習深造,提高鄉村旅游人才綜合素質,改善從業者的知識結構,改變經營者及管理者的觀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升全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品質。
參考文獻:
[1]范風華,汪正旺,章彥宇.績溪縣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路徑分析與發展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8):114-116.
[2]張娟妮,雷錦飛,楊玉萍,等.岐山縣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構想[J/CD].基層農技推廣,2016,4(4):63-64.
作者:湯晶晶 單位:安徽省績溪縣農業農村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