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學前教育科學保教團隊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改革開放四十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教育事業進入蓬勃發展的新時期,作為國民教育基礎中的基礎,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已經從實現“有園上”轉為“上好園”的發展階段。長期以來,幼兒園普遍存在的“小學化教學”等違背科學保教的現象亟需得到糾正。蘆溪縣作為國家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實驗區,立足農村地區,通過建立縣級科學保教指導團隊,在推動幼兒園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方面進行了成效明顯的實踐探索。
一、旨在“強教研”
幼兒園的縣級教研指導工作,長期以來都處于虛化、弱化狀態。一方面是專業指導人員缺乏。多數縣級教研室沒有專職幼兒教研員,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到底如何?缺少專業人員號脈問診。多數幼兒園屬于關門辦園狀態,保教質量得不到有效監管和指導。幼兒園的教研工作通常是中小學教研員兼任,教研指導通常是入幼兒園即組織“聽課”,然后按照中小學教研方式組織“評課”,外行指導內行,偶爾跑偏“瞎指揮”。另一方面是專業指導力度不夠。也有部分縣級教研室按照中小學學科教研員系數配備有1專職教研員,但指導力度通常較為薄弱,幼兒園教育并非學科教學,不能幾個學科的教研員同時深入一所學校一個年級。在實際調研中我們發現,幼兒園教研員入園開展教研活動時常感覺“形單影只”。1名縣級幼兒園教研員,需要面向眾多縣鄉村不同類型幼兒園,需要面向眾多教育理念迥然不同的民辦園,干起工作來,時常感覺“孤掌難鳴”。一些縣級教研員常常整日忙碌,但成效甚微。因此,鑒于幼兒園科學保教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建立有效的學前教育科學保教機制,成立科學保教團隊,旨在探索出一條農村學前教育質量提升路徑,讓幼兒園教育質量更為優質,讓縣級教研指導與監管更為專業。
二、劍指“小學化”
縣級科學保教團隊在一段時期內的主要工作內容是防止和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當前,在農村地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特點有三個方面。一是“小學化”的教育方式。一些幼兒園長期按照小學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絕大多數按照“課表”呈現,教師采取集中授課的形式組織幼兒活動。二是“小學化”的教學內容。幼兒園未能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師的授課內容主要是拼音、識字、算術。幼兒在幼兒園需要長時間進行書寫拼音、漢字、數字。三是“小學化”的教育環境。幼兒園不能營造適宜兒童身心發展特點的教育環境,忽視環境對兒童的教育作用,隨處可見園所墻上張貼韻母聲母表,加減法表。兒童一人一桌,整齊按組排列,室內很難見到供兒童游戲的區角,玩教具。兒童圖書嚴重缺乏。戶外活動玩具通常只有滑滑梯。
三、重在“求實效”
縣級科學保教團隊成員由外聘專家內聘骨干組成,是對固有的教研指導模式進行創新。團隊成員承擔等同于專職教研員類似的指導任務,并通過建章立制保障指導任務的完成。在發揮縣級科學保教團隊效應方面,通過三個舉措保證實效。一是劃分一塊責任田,將縣區的若干鄉鎮劃分為一個片區,由幾位內聘骨干成員承擔一個片區內園所的指導任務,在每個片區內形成村級園和中心園、中心園和縣區園、村級園和村級園、中心園和中心園、縣區園和縣區園、公辦園和民辦園、示范園和普通園常態交流的格局,促使各幼兒園打開門辦學。二是給予一個好導師,內聘骨干成員工作均在外聘專家的指導下開展,通過專家下片區,檢驗各片區指導成效,梳理各片區保教經驗,形成教研成果。通過專家講座,解決片區保教工作存在的共性問題,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迅速提升。三是提供一個新講臺。縣級團隊成員在“干好自家實驗田”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取得的經驗,在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家園共育中開展講座,幫助幼兒園教師、保育員、幼兒家長樹立全面科學的保教觀念。
作者:湯小鳳 單位: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