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物業管理工作及育人功能強化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物業管理工作在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行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相較于社會物業管理,呈現出兼具教育性的特點。文章分析了高校物業管理的特點及現狀并就其育人功能的強化提出建議,以期提高高校后勤管理與服務水平,并拓寬高校育人工作的空間和領域,促進高校育人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后勤服務;物業管理;育人功能
一、高校物業管理服務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物業管理工作在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行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從硬件維護角度方面說,完成學校水、電、氣、暖、動力供應及基礎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與保養維修工作,確保教學、生活正常有序進行;從完成教學任務進行角度說,保障教室、多媒體設施、學生公寓、會議中心等處正常有效運行,確保教學任務與各項管理工作順利完成;從環境建設的角度說,對校內教學區、家屬區公共區域、綠地、道路、人行道、廣場、停車場等地的保潔,對校園內綠籬、樹木、草坪、花壇等植物的養護護及管理,是優化校園環境的基礎條件;從提升后勤管理服務水平的角度說,是推進后勤管理的社會化、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校物業管理的特點及現狀
作為招收培養對象,實施高等教育的事業單位,以高校為業主的高校物業管理與社會物業管理相比較,呈現出顯著特點,尤其表現在教育功能上。
(一)服務對象的不同
高校物業管理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在學校工作的高層次學歷的教職工、家屬及就讀的各專業、各學歷層次的學生,尤其以學生為主。因此,高校的后勤物業管理工作除了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營,還要針對高等教育的特點,運用教育管理法則,實現育人功能。
(二)運行模式比較復雜
高校物業管理多采用內部甲乙方體制,甲乙方體制是學校把后勤一分為二。一方是代表學校行使后勤管理職能的甲方,另一方是為學校教學、科研和師生生活提供后勤服務和保障的一方,甲方和乙方通過合同方式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
(三)管理經費來源不同
高校物業多采用單純性的住宅樓物業或辦公樓宇物業,住宅樓物業管理帶有福利性質,其收費按照社會最低收費標準,僅維持基本運轉;辦公樓宇物業管理主要靠行政撥款來支撐運行。因此高校物業管理往往會受到學校行政指令的限制與束縛,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出現與市場化、專業化管理要求不一致的地方,應用企業化的管理方法有困難。
(四)人員構成與服務意識不同
后勤物業管理起步較晚,職業化隊伍尚未形成,物業管理人員相當一部分為原后勤職工,雖長期從事后勤管理工作,但學歷層次較教師偏低且年齡結構偏大,不易接受專業的服務和知識培訓。而且,長期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優越感及工作作風,遠遠達不到現代管理服務的服務水平和服務理念。
(五)高校自身的品牌和管理模式影響物業管理
高校建立已有很長時間,在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無形的校風、學風、校園文化、人際環境等已經成為傳統,不能輕易變革。不同地域、不同專業,不同類別的高校均有獨特的管理模式,這些內容都影響物業管理服務的定位。
三、高校物業管理育人功能的強化策略
(一)完善高校物業管理的管理運行機制,提高服務質量,走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發展道路
高校物業管理法規不完善,缺乏完整的考核、監督制度,目前,國家沒有頒布統一的政策法規來指導高校物業管理,高校各行其是,管理不規范,內部物業管理制度也不健全,對企業的考核、監督尚不完備。應盡快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物業的個性化特點,構建和完善一套適應高校環境的、完整的、科學的、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服務程序,并因地制宜的開展工作。目前,西安石油大學在物業管理與服務過程中,各個崗位的崗位職責、工作標準及各個工作班組的作業指導書及相關工作的記錄表格均落實在物業服務合同中,在物業管理運作中,根據“精干、高效、層次明晰、減少管理環節”的原則,確定直線職能式的管理架構,根據工作項目的需求特點,提出合理的人員配置,采用首數晉升、尾數淘汰的原則管理,確立“全員培訓、梯級培訓、全過程考核”的培訓方針,努力造就“思想合格、素質優良、管理有方、服務周到”的員工隊伍。并不斷創新管理模式,把物業管理工作推向市場,真正轉換機制,根據服務項目、服務標準的要求以及師生的消費層次,開展多元化、專業化、多層次的經營服務。
(二)提高物業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形成優秀的高校物業管理隊伍
大學生個性化發展明顯,對于物業管理服務的需求也更多樣化,在平等意識和現實需求的推動下,對于物業管理服務的認同沖突也更激烈,一方面要求物業為自己的生活提供規則保障,一方面希望這些規則不約束自己的行動;一方面參與相關規則制定的愿望強烈,一方面對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卻在削弱。傳統的教育者管理模式顯然不適應這種現實要求,這就要求工作中必須要提高物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通過專業教育、崗位培訓、競爭上崗、量化考核等機制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服務意識。物業管理人員必須把自己置于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管理服務關系,由監督者角色轉變為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引導者角色,使學生在這種良好的互動關系中,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領悟出生活的價值和真諦,端正學習、工作和生活態度。物業管理人員的管理方式、服務態度、處理與學生的人際關系能力方面要不斷提高,才能實現高校物業教育性與服務性的統一。物業管理人員的人格魅力、外貌、儀表、語調、行為舉止、待人接物的風范是學生社會化角色認同的重要標準,物業管理人員親切自然,以身示范,以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精神風貌來感染學生,能無形地推動學生奮發向上。西安石油大學物業管理過程中試行的“首問負責制(業主的任何需要應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實)、零干擾管理(不進入私人隱秘區、不干擾的情況下服務)、人性化管理(為學生補衣、為學生熬中藥、雨天收衣被)、親情化管理(像照顧自己兒女一樣照顧學生)、全心管理(認真到不能再認真的程度;細致到不能再細致的程度)、一分鐘管理(無論何時接到何任務,在一分鐘內行動)、品牌服務(讓師生舒心、安心、放心、稱心)、溝通零距離(最大限度與學生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的狀態)”的八大管理要求,在實際與學生的交流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更好的實施“管理、服務、育人”三位一體化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優化校園環境,構建陶冶式教育模式,寓教于境、寓教于情
優化校園環境,構建陶冶式教育模式是指營造一個健康、明朗、樂觀、向上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滲透。所以,構建陶冶式教育模式的關鍵是利用草坪、喬木、綠籬、噴泉、雕像、櫥窗等資源,激發起學生對美的情感體驗,凈化心靈,陶冶情操,開啟智慧,促進人的發展。高校物業管理對環境的維護美化是間接的、側面的、滲透式的教育,它的教育內容沒有明確規定,是通過校園環境、管理人員的言行舉止等將德育因素滲透到對學生的管理與服務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進而達到教育目的。這種不言之教的教育模式是教育的最自然狀態,看似對學生無所要求,實則是激發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把外界機械作用力變成內在的自覺動力,要求學生全面、嚴格的要求自己,由他管變為自管,由他律變為自律。總的來說,對高校物業管理的育人功能進行探索與善開發,不僅可以有效利用學校教育資源更好的為教學、科研、師生生活服務,而且可以拓寬高校育人工作的空間和領域,促進高校育人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谷海鷹.淺談高校物業管理和文化建設[J].高校后勤研究,2013(2):13-15.
[2]尤玉軍,陳維宏.高校物業管理育人功能探究[J].揚州大學學報,2002,6(3):86-87.
[3]張偉強,夏冬晴.論高校德育中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的有機統一[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09,19(3):82-86.
[4]張偉強.高校德育時空論[J].現代教育科學,2007(1):144-146.
[5]張偉強.大學生人際關系特點與高校德育的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7(3):38-40.
作者:李青分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后勤管理處(后勤服務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