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分銀行下的物流管理課程體系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是學習型社會的發展需要。本文借鑒學分銀行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調研物流行業崗位需求的基礎上,以工作過程為基礎對物流崗位各個流程進行碎片化分解,形成學分認證單元,按照學習邏輯進行組合,構建基于學分銀行的高職物流管理“四模塊、分方向、多層次、可存儲”可銜接課程體系,從而實現終身教育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學分銀行;課程體系;物流管理;終身教育
引言
近幾年來,轉型升級與創新驅動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主旋律,這一改變也對人才的層次結構及技能提出了新的挑戰,求職者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及文化素養,通過職業教育、企業培訓等多種開放的學習環境及路徑,實現從基礎技能型人才到高級復合型人才的轉變,不斷擴寬自己的發展空間。為搭建繼續終身教育的“立交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要建立學習成果認證體系,建立“學分銀行”制度,“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和銜接”[1]。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學分銀行”為基礎,積極探索構建高職物流管理課程體系,以實現不同教育形式之間的互聯互通。
1基于學分銀行高職物流管理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學分銀行”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借鑒傳統銀行“存儲、信貸、兌換”的特點,可以實現學分的認定、積累及轉換等功能。學生可以自由的選擇學習內容、時間、地點,將學習成果存儲在“學分銀行”之中,在積累到一定數額時,再進行支取兌換。
1.1細化學分認證單元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可以從事物流相關流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在學分銀行的思想指導下,對物流行業進行調研,確定本專業的主要崗位群及其主要職能,基于工作流程將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細化為一系列可量化的認證單元,每個認證單元則涵蓋學習成果的學分、知識及技能的培養目標、評價標準等內容[2]。各認證單元依照一定的層級設立,互不交叉;不同認證單元可以相互組合,構成不同的課程。如此以來,只要完成相關認證單元,便可獲得相應學分,并可以進行相應學分的積累。
1.2構建“四模塊、分方向、多層級、可存儲”的開放課程體系
在學分銀行的思想指導下,將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方向、多層級設計,從素質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技能模塊、專業拓展模塊四個方向[3]入手,構建物流管理課程群。“分方向”是指依據現有物流產業的業務類型將物流行業分為倉儲、運輸、國際貨代及供應鏈四個方向[4],除供應鏈方向外,每個方向又可以繼續劃分為客服、營銷、質控、操作、方案規劃與設計、報銷與法律事務、信息系統應用七個不同序列。由于高職課程不涉及供應鏈方向,故可以形成三個方向的課程模塊。在必修課學習之外,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身特長及職業規劃進行方向選擇,既可以保證專業方面的深入性,又可以拓寬專業知識的寬度。“多層級”是指在進行中高職及本科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調研的基礎上,按照知識、認知及技能逐級遞進的邏輯,將各認證單元組建不同模塊相應的課程,從而避免中高職及本科課程設計的重復及交叉。“可存儲”是指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時,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對各種學歷和非學歷學習成果進行存儲,通過與各認證單元比對,進行學分認證,從而獲得相應學分;對于已經掌握的認證單元,則可直接跳過,進行更高層次課程的學習。“開放性”是指課程體系充分考慮了與不同層級學校、行業及社會上的非學歷教育學習成果的銜接,比如職業技能大賽的訓練及獲獎情況、職業資格證書、各種培訓等,均可以按照相應的標準進行學分認證。
2構建基于學分銀行的高職物流管理課程體系
2.1組織調研
組建調查組,對物流類企業、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中高職及本科院校進行調研,明確物流企業典型工作流程,確定不同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及素質要求,了解企業所認可的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從而細化物流職業能力模塊;在調研的基礎上,獲得物流管理專業所需的各類學歷及非學歷的學習成果形式。
2.2學分認定單元設計
根據物流行業高職階段所對應的各崗位需求的認知、技能及素質要求,將工作過程碎片化,開發不同方向及序列所對應的學分認定單元,形成“認證單元庫”,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以倉儲入庫作業貨物接收為例,形成學分認定單元樣例,見表1。
2.3基于學分銀行的高職物流課程體系設計
高職階段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掌握物流行業業務操作的大部分理論知識,掌握業務操作的具體流程和注意事項,能夠通過自主分析合理的安排設備和人員來完成整個業務操作流程。同時,能夠對業務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協調和處理,由于學校課程設置的限制,不可能涵蓋物流職業能力模塊中的所有內容。因此,在課程設置時,本文結合所在院校當地所需專業人才的實際情況,確定本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組建基于學分銀行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體系,采用科學方法量化學分認定單元,只要考核通過,便對認證單元的學分進行認可。本文所構建的高職物流管理課程體系,見圖1。
2.4建立學習檔案,實現學分兌換
借鑒學分銀行的教學模式,建立學生的校內學習檔案。高職擴招之后,高職的招生對象分為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及社會考生三大類,根據不同階層學生生源的實際學習情況,比對課程學分認證單元,對學分進行儲存及兌換,拓寬學生成長路徑。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通過除課程之外的其他方式進行學分的儲存與兌換。第一,競賽類學分認證。職業技能競賽可以考察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參加學分銀行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等各類技能大賽,可根據技能大賽所涉及的考察內容及所獲得的成績,比對學分認證單元進行學分的認定及存儲。第二,物流相關實踐經歷學分認定。對于社會類擴招生源,如果學生具有兩年及以上相關物流崗位的從業經歷,并具備相應的崗位技能,在測定確認技能之后,亦可以對所對應的學分認證單元進行學分確認及儲存。第三,職業資格證書學分認證。學生在獲得物流職業經理認證、高級物流師、報關員從業資格證等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之后,可通過比對相關學分認證單元,進行學分的認定與儲存。第四,其他模塊學分認證。除了物流專業課程之外,對于素質基礎模塊中的相應學分,學生也可以通過相應的證書、競賽、第二課堂等非學歷方式進行學分兌換,轉換相應的學分進行儲存。
3結束語
基于學分銀行的高職物流管理開放性一體化課程銜接體系以基于物流行業工作過程的碎片化認證單元為紐帶,既可以有效地保證教學內容與職業內涵密切相關,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又可以有效銜接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避免課程設置的重復與交叉。借助學分銀行的教學模式,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可以積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不同類型的學習成果,學習形式不僅僅局限于單一形式,而是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的差異靈活變動,滿足學生的個性特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既可以體現“以人為本、多元文化和自主選擇”的課程核心價值觀,又有助于與各級各類教育類型進行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實現終身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EB/OL].
[2]尹析明,李曉巖,陽川.基于“學分銀行”的服裝專業開放式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探析——以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服裝專業為例[J].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4(3):244-248.
[3]李曉暉,楊衛麗.完全學分制下高職院校“四平臺”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13):90-92.
[4]賈桂花.基于職業資歷架構的物流人才終身學習體系研究[J].物流技術,2015,34(20):205-211.
作者:王青 史青濤 單位:威海海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