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時代下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青少年體育“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強青少年體育、完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對于全民健身戰略、奧運戰略、建設體育強國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對建設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進行分析與探討。研究發現,諸多困境還影響著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場地設施不足、體育活動與賽事開展不充分、組織建設不完善、機制建設滯后等。建議從政策、經費、場地設施、活動與賽事、服務的監管與評價等方面方面入手,更好地完善我國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
關鍵詞:青少年體育;青少年體質健康;體育公共服務;公共服務體系
前言
《青少年體育“十三五”規劃》提出新時代要增強青少年體質,推動青少年體育可持續發展。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由各類體育產品所組成,是青少年體育能夠健康發展的重要渠道和方式,需要整合學校、社會等各方面資源共同建設,以此來提高青少年體質,提升青少年體育參與度,更好地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滿足青少年體育需求。
1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價值
1.1推動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國家戰略
《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提出“大力普及青少年體育活動,將青少年作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人群”青少年是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是擴大體育健身人口數量的重要基礎。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建設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對青少年體育健康素養、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培養青少年全面發展,更好地滿足青少年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起到至關重要作用。
1.2培養體育后備人才,加快體育強國建設
黨的報告提出要求“加快體育強國建設”。青少年體育在建設體育強國、實現強國夢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擴大青少年的體育參與度,培養體育意識,大眾體育才能得到持續的發展;青少年參與體育人數越多,好苗子才會不斷地涌現,競技體育才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體育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青少年的影響,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消費觀念和消費模式都對我國體育消費產生著巨大的影響與推動作用。因此,在體育強國建設過程中,青少年體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1.3促進青少年體質提高、推動學校體育發展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要求青少年至少熟練掌握一項及以上的體育運功技能。青少年進行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是在學校,青少年體育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顯現出了學校體育開展的質量。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質狀況并不樂觀,特別是肥胖率、超重率以及近視率逐年上漲。這與學校體育的開展有著很大的關系,發展速度和效果滿足不了廣大青少年的體育需求。這就需要加快學校體育改革、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建設,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
2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面臨的困境
2.1場地設施原因
當前,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小,項目設施分布不均勻,場館利用率偏低等問題,無疑都對青少年體育的發展增加了難度。我國青少年體育場地設施大部分集中在學校,而學校除了在上課時間開放,其余時間考慮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大多數處于關閉狀態;而社區對青少年的承接能力不足,缺少針對青少年體育的設施器材,滿足不了青少年體育的需要;社會上許多體育場館用來舉行專業的比賽或商業比賽,開放率相對較低。
2.2體育活動與賽事的開展不足
青少年體育參與度是評價青少年體育的重要指標。目前我國青少年體育活動的開設較為不足,青少年參與體育的時間與效益很難得到保障,有組織的青少年體育活動偏少。青少年體育賽事方面,很多依靠國家與政府,市場開發程度落后,品牌性賽事不足,無法對青少年、媒體等方面產生足夠的吸引力。
2.3青少年體育組織建設不足
青少年體育組織是滿足青少年多元體育需要的載體,包含了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體校等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其中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占到了絕大多數。由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管理欠缺規范、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等原因,導致許多俱樂部無法正常工作,難以持續發展。許多縣、市級體校舉步維艱,在經費、人員上都存在諸多問題,從而導致了體育人才塔基建設受到嚴重影響。政府在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時,缺乏對民間組織的重視與關注,多以體育技能培訓為供給的內容,項目也較為單一。
2.4缺乏社區體育指導員、專業教練員
在青少年學習體育知識技能、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專業的指導極為重要。當前基本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來進行教學指導,缺乏專業性的教練員,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也顯得較為單一,使得很多活動的開展充滿了局限性。
2.5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機制滯后
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立體化的,涵蓋了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以及各種與體育相關的活動。在政府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大部分基層體育部門已經與其他部門合并,諸多關系不明確,政府無從著手。青少年體育在教育部門的分管下受學校的限制較大,導致忽視了對青少年體育技能方面的培養,對青少年體育組織、體育設施方面的建設。
3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構建路徑分析
3.1完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政策
推動青少年體育運行需要依靠完善的青少年體育政策。政府方面需要制定詳細的、切合實際的政策,闡明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職能、內容、方式等。制定相關政策確立青少年體育的重要地位,保證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的權益,特別是針對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青少年殘疾學生制定專項的政策。同時還應設立政策實行的評價體系,建立專業的評估小組,檢查與監督政策的實施情況。總的來說,現階段我國基本配套政策已經發展了起來,宏觀控制層面已經做到了很好地把控,還要把細節進行落實,以此來實現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長久、穩定的發展。
3.2加大體育經費投入,建立多元資金籌集機制
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大矛盾轉換的背景下,青少年對體育的需求日益增長,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這樣才能降低政府服務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為青少年提供充足、多樣的體育服務、體育產品;政府在購買體育公共服務時,要加強對民間體育組織的關注度;政府財政在體育方面向青少年體育傾斜,加大各項體育基金資助青少年體育的力度;在稅務、貸款等方面提供優惠,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對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建設,通過個人、贊助、社會資本等拓寬青少年體育的籌資路徑;加大體育服務業比重,發展體育賽事表演,體育培訓等服務,創新商業模式。
3.3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聯動關系
《青少年體育“十三五”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系列國家文件均指出“要統籌協調社會資源,構建政府、學校、家庭、社會與學生聯動的青少年體育關系網絡”青少年的體育空間不應該只是存在于學校,應該由學校、家庭、社區、社會共同構成,從多個空間范圍對青少年的體育實行全面覆蓋。應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家校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各方的作用;鼓勵學校、社區、各類體育組織產生聯系,使其成為伙伴關系,進行體育教學與體育技術技能之間的溝通交流,聘請俱樂部高水平教練到學校進行訓練;開展各個學生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學校運動會、趣味運動會等,讓更多家庭共享參與體育的樂趣,改善家長對于體育的認識;鼓勵社區成立各專項體育俱樂部,打造青少年體育活動圈,積極開展各種活動,使青少年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體育中來。
3.4建設、整合符合青少年體育特征的體育場館設施
充足的體育場地設施是建設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城鄉社區的建設還存在著一些差異,還不足以滿足青少年體育的需求,很大一部分還要依靠學校來提供,但是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還需要社區提供相應的支持。大部分社區或者體育廣場內的體育設施偏向于老年人,滿足不了青少年體育運動的需要,因此,需要新建、改建、擴建一批適合各年齡段的多功能運動場館與器材,根據不同項目和不同年齡科學合理的建設體育器材,政府投資新建體育場館應委托第三方企業運營,不宜單獨設立事業單位管理。應合理利用公園、市政用地等建設體育場地設施,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并依法按約定享受相應權益。同時還要整合學校、體育館與俱樂部現有的體育資源,強化體育組織之間的聯系,使學校與俱樂部建立合作伙伴的關系,提升學校與俱樂部體育資源的利用率,提升體育場地使用的靈活性,在周末、寒暑假以及不影響正常教學工作的條件下對學校體育場館進行開放。由于學校開放體育場館所需要承擔一定的管理人員費用以及維護費用,可采取相應的收費制度,或者學校在體育館開放過程中,采取社區管理學校體育場館的辦法,學校體育場館在對外開放時由社區進行管理與維護,社區為居住區域內的居民發放準入證或相關證明,學校只需要對工作進行監督,這樣就能省去在開放體育館過程中學校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
3.5加強優質體育課程建設,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計劃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提出,評價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指標是學生健康素質。青少年體育健康是國家重要戰略目標,大部分青少年處于受教育階段,在校青少年接觸體育公共服務的基本途徑就是學校體育教學和學校體育鍛煉,學校體育對于青少年身體素質、意志品質與體育習慣的培養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當前我國學校體育還是有諸多問題:體育課開設不足、缺乏優質體育課程、體育教師數量不夠、課程銜接不緊密、課外體育活動以及課余體育訓練開展不好等。學校應加強有課時、有密度、有強度優質體育課程的建設;加強大課間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建設,提升參與對象的全面性;開設豐富的體育課,加大力度引入新興體育項目與傳統體育項目,豐富青少年學校體育活動,通過學生自主選課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體育中來。青少年體育競賽是培養和發掘體育后備人才的重要途徑,還是提升體育技術、錘煉意志品質、培養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場所。在“體教融合”背景下,應讓優秀的運動員從學校里走出來,把優秀的運動隊辦在學校里。應完善各級聯賽機制,形成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四級競賽機制;推動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專業體校聯合,建成“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青少年體育的品牌賽事,形成持久的影響力和廣泛的知名度;完善青少年人才選拔機制,建立人才培養檔案,使學生能夠得到專業的培養。
3.6建立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監督、評價體系
促進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穩定長久的運行需要相應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監督與評價體系,有利于政策制定、協調供給主體之間的關系以及保護各方面的權益。可成立由政府、各級學校、各類體育組織、社區、家庭組成的管理委員會,共同制定發展計劃,進行監督,保障青少年公共服務體系的順利運行。可依托第三方,如體育專業院校、體育俱樂部等,結合政府以及相關政策,對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進行評價。
4結語
青少年體育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礎。現階段需要完善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政策,明確青少年公共服務的內容與職能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其中,為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建設提供資金支持,統籌社會資源,建立“學校-家庭-社區”的聯動關系網,改革學校體育課程、體育活動與競賽,使青少年全面健康的發展。建立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監督與評價體系,促進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國慶,劉紅建,郇昌店.新時代我國青少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41(04):9-15.
[2]高勝杰.我國部分地區青少年業余足球俱樂部生存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8.
[3]童建紅,曾麗芳.創新社會治理視域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路徑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8,34(04):8-12.
[4]劉林星,殷曉輝,邱建國.我國青少年校外體育公共服務模式的構建[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02):166-170+192.
[5]徐彬.推進體教融合發展[N].中國體育報,2019-12-27(003).
作者:李琛 單位:河南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