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用于中職課堂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師使用多媒體資源的現狀分析
(一)為了運用多媒體資源而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由于對多媒體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的過度渲染,人們對多媒體教學形成了盲目推崇的心態,導致了一些教師不顧教學實際,盲目地使用多媒體手段追求課堂的“大容量”,致使教學內容無難易重輕之分,造成無效信息泛濫。他們把備課過程看作是課件的制作過程,尤其是公開課或評優課之類。越來越受到質疑,被人們看作是在“做秀”。這樣的課堂使教師失去了本應有的主導作用,也使學生分散了必須的注意力。其實要使課堂吸引學生,也并不是非要使用多媒體來表現,并非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使用多媒體資源呈現,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應該為促進教學而使用,而不應該為“嘩眾取寵”而使用。對于那些一目了然或學生快速就能掌握的簡單內容,最好不用“浪費”多媒體資源。
學生本應該通過一堂課,進行對教材的閱讀、對教師講解的理解、對所遇問題的思考,在這些環節中獲得知識的積累、能力培養。教師多媒體課件的滿堂灌,卻讓課堂變成了一堂多媒體資源的欣賞課。如此的課堂表象是,課堂圖文并茂,學生津津有味。而實際上呢?如此的課堂則是削弱了學生對教材的閱讀和理解,削弱了學生通過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們每一位教師一路走來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風格,而過分依賴現成的課件會禁錮自己的教學思路,限制了教學創新。有些教師嫻熟的運用大量多媒體資源,將傳統的“人灌”改為現代的“機灌”,只要有課件,就什么課都上的得心應手。然后反之,如果沒有多媒體教學課件,即使是自己以前用傳統教學手段也能運籌帷幄的課程,現在也上不好了。這種對課件的過于依賴性,是與使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初衷背道而馳的。
(三)教師對多媒體資源制作技術有限
多媒體教學資源是集文字、聲音、圖片、動畫、視頻、色彩、圖表等元素為一體的軟件系統,要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它們組織成有條不紊的教學系統,來呈現教學內容,這就要求多媒體教學資源不能出現任何技術性問題。然而在當前的多媒體教學資源中,出現技術性錯誤的現象依然屢見不鮮,如鏈接失敗、鏈接方向錯誤、運行不穩定、運行速度太慢、色彩失真、圖片失真、聲音失真、文件太大等等。部分教師對基本課件制作軟件使用常識了解貧乏,對多媒體資源制作過程和相關教學軟件知識掌握甚少,所以這些教師可能會依靠網絡或將他人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就為己所用。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喪失了自身的教學風格,也無法將自己的教學思想附注其中。教師應選擇自身能駕馭的工具軟件,并且善于發現簡易又能滿足自身教學資源制作需要的工具,從而得心應手使用多媒體資源,將多媒體資源融入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思想之中。
二、如何提高多媒體教學資源在中職課堂運用的有效性
那么在一堂課中,什么節點選擇多媒體資源、使用多大比例的多媒體資源比較恰當,這是值得每一個老師仔細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根據自身任教課程的實際教學目標選擇應用多媒體資源,根據不同課程類型的教學結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組合使用多媒體資源,同時要遵循學生感知、注意等心理活動規律控制使用多媒體資源。
(一)注意多媒體資源在課堂運用的適度性和適時性,要將多媒體資源應用到教學的“關鍵點”上
現狀中職學生的心理特征是對新鮮奇特動感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中就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投學生所好,通過調動學生的對課程內容的興趣,來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新鮮奇特動感的多媒體資源比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必須把握好這個“度”,過分的追求新鮮奇特必將起到反面作用。在教學設計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在適當的知識點選擇適當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無論是傳統教學還是多媒體教學,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在使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時,要避免滿堂都是資源的呈現,否則那堂課就成了“電影欣賞”課。在多媒體教學中,要保證教師仍起主導作用,學生仍處于主體地位,多媒體資源只是一種媒介,切不可喧賓奪主。應用多媒體資源進行中職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一位德國學者做出的精辟比喻一樣。他說,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當將15克鹽放入一大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會在享用佳肴時,將它們情不自禁地吞下。知識之于情境,猶如鹽在湯中。多媒體資源在課堂的應用,該出手時才出手,這樣才能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優質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只有用在課堂的“關鍵點”上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例如課程的導入點、重點、難點、拓展點和思維盲點等,在處理這些點的時候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啟發學生,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破解心中的困惑和疑難,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二)教師提高自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時,必須要符合教學規律,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越性,提高教學效益。很多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都是公開課現形,隨堂課匿跡,要改變這一現象,必須想辦法將課件制作過程化難為易,讓更多的課件走進課堂,把更多的精彩呈現給學生。教師要從自身運用操作教學媒體的能力出發,選擇和運用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多媒體課件。首先,一些難度較大要求較高的課件,可用功能強大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輔以專門的圖形圖像、音頻及動畫軟件制作完成。但是對多數對計算機技術不是很擅長的教師平時教學而言,不太適合。因此筆者建議對于一般性的課件可用一般的軟件制作,它易學易用,省時省力,可收事半功倍之效。近年來也涌現了許多新型的簡單易學的課件制作軟件,它不需要教師掌握圖形圖像處理、動畫制作、音頻處理等軟件的操作,而是有現成的圖文音像并茂模板供選擇使用。其次,設計課件時應集中精力在每堂課的重點、難點上,切忌堆砌素材,面面俱到;圖片的處理宜簡潔,切忌濫用色彩,五彩斑斕。三是可采取“拿來主義”,將網絡中的資源選擇性拿來,采用抓圖、動畫截取等軟件選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組合加工制作,過程會輕松得多。
(三)學會對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
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利用網絡下載符合自身學科要求的資源,再將網絡資源與自己的積累的資源完美整合。依據教材,依據學生和教師的需要,根據自己任教課程章節內容要求,使用百度、搜狐等搜索引擎,輸入合適的關鍵字,點擊相關網站,找到自己內容需要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方位信息,去粗取精,把有使用價值的保留備用。教師在平時備課中要認真鉆研教材,研究優秀課件,學習并吸收他人的經驗,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精心設計,撰寫具有創造性的教案腳本,形成有自己教學特色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認知規律來選擇合適的媒體,將傳統的教學手段與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實用性、實效性、互補性為原則,靈活運用選擇教學資源。在教學手段新老結合過程中,充分發揮二者的所長之處,才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
三、結束語
教師適時、適量、適度將多媒體資源導入課堂教學課件中,拉近教材知識、生活實際與學生的距離,使其融為和諧一體。“理性”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最大限度地體現教學內容,實現多媒體資源在教學中能量發揮的效度最大化,從而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李圓 單位:廣東惠州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