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化水網建設及水資源優化配置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幾年來,由于水資源短缺、地下水的過度利用以及持續干旱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穩定發展,因此,進行現代化水網建設和優化配置迫在眉睫。論文針對在水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利于制定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關鍵詞】水資源;開發利用;優化配置
1引言
水資源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維持我國社會穩定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挖掘區域間水資源互補和水資源配置潛力,為現代化水網建設和水資源網絡的最終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已成為研究的重點。基于此,本文從現代化水網建設的角度,將水資源不斷優化配置以及如何對現代水網進行管理進行分析,為解決現代水電宏觀經濟管理與水資源優化規劃提供參考,為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機遇。
2全國水資源及水網的概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黨中央對于水安全問題發表了重要論述,并強調水的安全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實現了長江、黃河以及地下水聯合調度體系,為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了重要方向,也為有限的基礎數據在今后的節水領域中的應用提供了保障。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從水資源管理向節約型社會轉變的趨勢不一致,如何使較為封閉的水域管理模式向更加資源開闊的網絡化管理模式改變成為我國水領域研究的重要問題。
3現代化水網建設存在的問題
現代化水網建設中常出現以下問題。
3.1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現代化水網在建設過程中主要存在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在我國水網的建設過程中,資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逐漸突出,人均水資源水網建設約占350m3,僅占全國的15.6%,與世界公認的人均水資源相比我國呈現出水資源較為嚴重短缺的現象。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也出現了快速增長的趨勢。
3.2管理體制不合理,水價調控導向不明顯
城市和農村的水資源配置、地表水與地下水、水源和給排水等管理不合理等問題,以及水價調控導向不明顯的誤,并影響著我國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的實施以及綜合效益的提高。
4現代水網的建設理念
現代水網的理念在建設工程中始終堅持著以河流水庫、水網、城鄉一體化、配套設施完備的多層次供水網絡,并在進行水庫、地下水庫和地下水源的協調管理,為現代化水網城市和環狀水網提供三級供水網絡體系。三網合一的現代化水網管理的理念既為各級行政區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留出了空間,又為大水道的水資源統一管理留出了空間。現代水網的理念實現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對各部分水網進行優化,使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緊密結合。另外,堅持現代化管理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內部水資源優化配置、規章制度不斷優化[1]。
5建設現代化水網的建議和對策
5.1加快實行水資源一體化管理
應加快進行水資源整合改革,突破部門界限,兼顧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盡快改變目前農業、工業、生態用水的分界,形成統一的用水模式,建立以開發、使用、管理、維護、保護、協調管理為總體規劃過程的協調高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機制,將多管齊下的水管理轉變為一站式的水資源管理,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有序利用,嚴格按照城市規劃發展,開展新一輪水資源開發利用工作。
5.2全面提高水資源調控配置能力
根據年度調水工程規劃和方案,盡快制定“兩縱兩橫”總體框架和“三利共保”原則,暢通水資源調配渠道,建立水資源配置網絡和水資源總量分配與二次強化洗水工程;建立以地表水為主要水源的工業用水體系,通過對現有供水管網的充分利用,利用水源置換工程對地下水進行置換,以儲存的優質地下水供城鄉居民飲用,優化開發利用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為實現城市水資源的增長,應積極利用地表水,發展新的水資源,重視城市水庫、池塘水庫和小流域水庫的建設;健全市場調節機制,建立健全水價形成機制,使用水收費標準與國家核定的總水價相適應,進一步明確水費、水價、水處理費和各種水價的比價關系[2]。整治的主要內容有:全面實行“差別化水價”制度,堅持限制地下水使用、高效利用地表水、促進再生水利用、實行部門定額管理、提高水價等。
5.3執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應重視制訂現代化水資源配置方案,嚴格控制水資源使用總量,總之,當總取水量達到控制的指標時,要進行嚴格的審批,同時還要加強對地下水的管理,盡快審查和公布禁止與限制開采的范圍,逐步減少地下水外溢,達到采補平衡。建立健全國家水法體系,做到合理利用市場機制進行水資源配置,加快企業生產和灌溉活動,嚴格限制缺水地區的高耗水工業項目建設。另外,要明確水功能區“紅線”,即嚴格控制水面面積和核實面積,盡快控制江河、湖泊排污總量;有序公布城市水功能區限制污染狀況;建立科學的水資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嚴查非法取水行為,做到“項目審批必須符合許可條件,用水要負擔得起,取水要計量,非法取水要處罰”。
5.4完善保泉機制,保障泉水常年持續噴涌
把水源涵養工程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首要任務,確保生活和生產用水。建議重新組建市工作小組,明確水資源網絡化領導小組,完善保全機制;落實負責各項防汛措施。首先,治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把水庫水源地和不需要的水井控制在次要位置,做好少采,把水庫水源地與河套供水管網連接,對煤礦嚴格劃定禁采區,限制礦井排水。
6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水網工程建設,按照“優化用水”和“同網同質”的原則,建設連接城鄉飲用水供水網絡和工業地面水、再生水和土地的水網,使之與生產地下水相結合,使地表水和再生水替代煤礦、化工等重要水務企業獲取的優質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出現老化現象,以更好地促進現代水網建設與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措施的實施。
【參考文獻】
【1】胡新鎖,邢威洲,王玉梅.邯鄲市生態水網建設水源優化配置模型研究[J].水資源研究,2015,4(2):181-192.
【2】高峰,齊真,王好芳,等.現代水網建設的區域生態效應可變模糊評價[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8,16(3):102-109.
作者:李永華 單位:濱州市水利資源開發建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