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鄂倫春族樹雞舞教學中素質教育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法對鄂族傳統樹雞舞的文化內涵及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促進作用進行了分析與討論,旨在立足于挖掘狩獵民族體育舞蹈育人功能的基礎上喚起世人對少數民族邊緣文化的認同感。研究認為:鄂倫春族樹雞舞文化內涵豐腴,樹雞舞教學過程中更為注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五方面的實效性培養,堅定不移地走課程校本化道路,以創新為手段驅動樹雞舞新常態下的時代轉型,構建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是其得以薪火相傳的關鍵。
關鍵詞:鄂倫春族;樹雞舞;素質教育;教學
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部演講時強調:“我們要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普及教育,啟迪心智,傳承知識,陶冶情操,使人們在持續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認識各種文明的價值,讓教育為文明傳承和創造服務。”總書記的演講博古通今,對發展教育的重要性做了言簡意賅的精辟總結,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不勝枚舉的教育學家們建立了豐功偉績,才得以使立德樹人的百年夢想天遂人愿。鄂族傳統體育舞蹈作為民族傳統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櫛風沐雨的發展進程中歷經了渤澥桑田的時代變遷,它是一種以體教人、以藝育人的獨立文化形態,將體育與藝術完美的融為一體。它蘊含著深邃的儒家思想理念,滲透著孔孟之道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主要強調的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等內容水乳交融。當今,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背景下,開發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校本課程資源,使之融入教學體系已呈現出如日方升的態勢,這也為扎實推進素質教育改革與實踐,夯實大學生綜合素質匯聚起了磅礴正能量。本文以鄂族傳統樹雞舞為主線,在理論研究的宏觀層面闡述了鄂族體育舞蹈教學與大學生素質教育之間的共生互融關系,以期為其它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教學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對鄂倫春族樹雞舞文化內涵的概述
長期的生產實踐使得鄂倫春人創造出許多與狩獵相關運動項目,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無論舞蹈或體育都能反映出鄂倫春人在特定歷史時期的真實生活。鄂族眾多的舞蹈中較為經典的當屬樹雞舞,它是人們為慶祝狩獵勝利時必跳的競技型游戲舞蹈,因進山狩獵時經常接觸一些野生動物,其中樹雞就是其中之一,先民們在勞作之余模仿著樹雞的動作,最后集中智慧編成了這部百世流芳的舞蹈,樹雞舞在動作編排上并不繁瑣,規則也比較簡單,適合各年齡段的人學習。在游戲前人們站成一排,設定好目標,舞時雙腿屈膝,雙手伏在膝蓋上,頭和肩膀左右震動,雙腳前跳,兩臂擺出翱翔的造型蹲跳旋轉,一邊舞一邊唱,一邊呼吸一邊跳動。樹雞舞不但表現出了人們對狩獵生活的美好向往,還凝聚著先民們千百年來的生活經驗、生活智慧和生活情感,偉大的傳承基因積淀著狩獵民族最深層的精神信仰,它是鄂族延綿不息生存發展的豐富給養,已遠超于普通舞蹈的本身價值。
2.鄂倫春族樹雞舞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2.1德育教育方面
《論語•述而》中記載:“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德育觀認為學校教育重在品德教育,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有高尚道德情操品質優秀的圣賢之人。當今,我國應試教育的弊端日益凸顯出來,表現為學校、家長、社會比較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重才輕德現象嚴重,高校學生的犯罪率近年來有增無減,給社會造成了巨大危害,陶汝坤的毀容門事件,李啟明的李剛門事件都發人深省,這些都是因疏于德育教育造成的后果。樹雞舞主裁判發令后,一排選手同時模仿樹雞進行跳動,跳到終點的就是勝者,看似簡單實際難度不小,第一名是梅花鹿,中途逃跑是臭李子,最后一名是懶雞。其一,進行樹雞舞比賽時,學生們為了爭奪梅花鹿冠軍殊榮就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勝利果實來之不易。通過比賽使學生們感受到了什么是敬業精神,他們逐漸懂得拼搏進取、自強不息是立于不敗之地的必要條件,只有努力付出才能得到相應回報,不求上進懶惰的人終會被社會淘汰;其二,樹雞舞有嚴格明確的規則,包括場地、服裝、步伐動作等,稍有失誤就會違反條例,被裁判取消參賽資格,這就迫使學生們務必遵守比賽規則,時刻做到自律、自愛、自警。通過比賽使學生們認清了嚴以修身的重要性,無論何時何地對自己都要嚴格約束,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保持清醒頭腦守住道德底線。
2.2智育教育方面
《論語•為政》中記載:“仁者人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智育觀認為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聰明的智慧,它是在日積月累的學習與思考中形成的,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當今,我國應試教育使得智育的培養極端化,過于重視分數,教學手段比較單一,通過給學生不停的灌輸理論知識,學生只能死記硬背,在社會實踐中根本不會靈活應用,智力水平并沒得到開發,重分輕能現象嚴重。樹雞舞教學主要以實踐技能為主,也包括一部分理論知識,即實踐與理論并重,學生從各種轉換步伐中了解到了鄂倫春族傳統運動的特點,掌握一項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學生們在激烈的比賽中提高了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觀察力即學生雙腳前跳時要細心觀察周圍動向,只能在規定的區域內完成,以防擋人、踩線、推人等犯規動作出現;想象力即學生比賽時由于情緒激昂會產生許多美好的聯想,提出一些游戲改進的建議,集思廣益為教學改革助力;思維力即兩腿步伐轉換的瞬間,頭腦迅速做出反應,如身體前進的快慢、角度、方向,兩臂兩腿的節奏、力點等需要敏捷的判斷能力。樹雞舞教學對創新精神、思維能力、實踐技能、興趣愛好的培育都大為有益,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
2.3體育教育方面
《論語•八佾》中記載:“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體育觀認為射箭運動是一項學生在內必學的技能,也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六藝之一,當時的國家把射箭作為全民教育內容,被稱為紳士運動,可見,體育教育在我國的古時就已然盛行。當今,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有數據表明,近20年來我國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出現下滑的趨勢,因飲食的不規律和緊張的就業壓力導致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抑郁癥等人群日益增多,造成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體育鍛煉意識。樹雞舞具有體育運動的本質屬性,其一,由于是雙腳蹲跳,對雙臂和雙腿都有嚴格的限制,前縱的距離還很長,運動效果絲毫不亞于田徑運動,其特點是運動的強度和難度較大,有利于學生的柔韌、耐力、力量、速度等素質的提升,對學生的心肺功能要求較高,在完成舞蹈動作時通常會大汗淋漓,可增強人體的心肺及各項系統功能,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幫助學生減掉多余的脂肪,有明顯的健身功能;其二,由于樹雞舞是一項趣味性極強的體育游戲,并附有音樂伴奏,在教學過程中能有效緩解學生內心焦躁不安的情緒,讓心情更加放松,壓力得到釋放,課堂上營造了歡快和諧的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2.4美育教育方面
《論語•泰伯》中記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美育觀認為用詩歌來喚起內心的感情,形成真善美的自覺,以禮實現人的自立自強,在音樂舞蹈教育的感染下達到思想境界的升華,可見,文學藝術教育的地位在古代時期就被社會所認可。當今,大學生的審美價值觀存在許多弊端,社會各類新奇事物對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產生了神奇吸引力,但因缺乏教育導向性,他們過于追捧低俗的東西,超前衛的洋文化侵蝕著學生思想,一些同學為了趕時代潮流,把頭發染成了絢麗繽紛的顏色,還有一些同學不顧形象素養,大街上穿著非主流相當暴露的衣服,這損壞了大學生的良好形象,丑化了審美標準。樹雞舞是節奏感鮮明歡快、身心合一、靈肉交融的肢體跳躍運動,長期練習使學生的心靈在樸實無華的音樂中感受美好,在平淡的鄉間舞步中發現美好。通過全身各關節肌肉的綜合訓練,能鍛煉出結實的肌肉和柔美的線條,學生們在音樂的伴奏下真切的體會到整個動作流程的美感,從雙腳起跳、雙臂展翅翱翔、騰空旋轉、雙腳落地等舞姿中會情不自禁的獲得一種儒雅的風度和氣質,有利于形成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力、體驗力和觀察力,培養了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情趣能力,使學生們具備美的情操、理想和品格,實現心靈的凈化和精神的升華,提高個人修養。
2.5勞育教育方面
《論語•憲問》中記載:“愛之,能勿勞乎?”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勞育觀認為愛一個人,比如愛自己的子女,不是一味的放縱,要讓他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懂得天道酬勤的道理。可見,勞動價值觀對封建社會子女的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當今,大學生性情懶惰現象在校園愈演愈烈,對于此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激烈討論,目前已成為學習成績下滑的主要因素,究其根源學生自身存在很大問題。很多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養成了怠惰因循的習慣,安逸的生活讓學生毫無壓力感,及格萬歲、熬夜網游、浪費、逃課、曠課、考試作弊、積攢臟衣服等現象日益突出,一些學生只會享受,對生活和學習缺乏積極性。鄂族是勤勞勇敢的民族,其傳統舞蹈、體育都源于生產生活,樹雞舞表現出了人們勞動后喜悅的氛圍,師生們在課堂上穿著鄂倫春服飾,在音樂伴奏下進行樹雞舞教學能讓學生們體驗到了狩獵民族的風采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精神上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舞蹈中的手位、步位、身位加之歡快的美妙旋律激勵著學生勤奮好學。樹雞舞并不是一項簡單的舞蹈,而是狩獵民族堅韌、奮進、不屈不撓的精神象征,舞蹈的整個過程都描述了一個民族在勞作之余慶祝豐收的故事,激烈的舞蹈場景可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勤奮意識和理解業精于勤的道理。
3.結論
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同志曾指出:“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是促進學校回歸育人本原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廣泛開展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堅持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鄂倫春族樹雞舞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勢必對“十三五”時期貫徹落實總書記三嚴三實要求,深化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劃時代的戰略意義;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開展鄂族樹雞舞教學實踐活動能使學生達到啟迪智慧、健康身心、以德律己、提升修養、勤苦奮進的目的,符合文化大繁榮時代可持續發展的潮流;筆者堅信,借助校園平臺優勢傳承與發展起來的鄂族傳統舞蹈之花在教育力量的渲染下定會競相開放,今后,要進一步凝聚人心共謀鄂倫春族傳統文化傳承大業,高舉以德治國的鮮紅旗幟,努力開創傳統體育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支撐。
參考文獻:
[1]韓有峰.黑龍江鄂倫春族[M].哈爾濱出版社,2003.
[2]韓有峰.鄂倫春族歷史、文化與發展[M].哈爾濱出版社,2003.
[3]楊朝明.論語詮解[M].山東友誼出版社,2013.
[4]方慧.體育教育的價值回歸: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和終身體育培養的體育教學模式研究[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作者:黃中偉 劉洋 李兆元 單位:佳木斯大學體育學院公共體育教研部 南昌師范學院體育系 佳木斯大學體育學院公共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