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幾項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強化組織保障
各級政府是建設生態文明的主體。生態文明建設涉及環保、林業、農業、水務、國土、發改、城建等眾多部委,必須加強領導,落實制度保障,以加強部委之間的協調。各級政府、各有關部委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行政,嚴格落實環境責任追究制度,加大對違法超標排污企業的處罰力度,嚴懲環境違法行為,用制度來約束、規范政府、單位、企業及個人行為,引導社會各界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出臺政策引進并支持低能耗、低污染、高產出的綠色環保型工業,逐步關閉或轉移高能耗、高污染工業。在制定規劃、計劃及重大經濟行為的擬議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綜合決策的作用,把生態環境目標和經濟發展目標結合起來、統籌考慮,從源頭上解決對生態的危害問題。強化建設生態文明的宣傳與教育,引導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態文明意識,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在全社會營造建設生態文明的氛圍。
2爭取多方投入
整合林業生態建設資金、生態農業示范區建設資金、污水處理廠、小流域綜合治理資金、節能減排資金、農村飲用水安全資金等用于相應的生態文明建設。科學劃分主體功能區,建設生態屏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態良好的發展格局。出臺生態補償政策,對生態保護良好、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實施生態補償。對環境友好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反之,建立以污染排放量為依據的直接污染稅和以間接污染為依據的產品環境稅;提高企業(或個體)因生產所需排放污染物(如污水、噪音、有害物質)或造成環境破壞(如石漠化、水土流失)等費用,以價格和收費手段推進節能減排。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污水處理廠建設、工業三廢的回收等生態文明建設相關項目的實施。
3發展生態經濟
摒棄工業文明發展觀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高速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引進和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堅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培育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出一條節約能源資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和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路子。發展觀光農業、生態農業,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生產有機產品、綠色產品。充分發揮林業3大效益,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推進木材生產、林下經濟、木本油料作物種植等林業產業,實現綠富雙贏。實施節能減排,開發和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推動綠色發展,實現綠色增長,提高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最終實現以生態促經濟同步發展的“務實”政策,為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的“務虛”層面轉變的發展軌跡。
本文作者:鄭建洪 單位:廣東省河源市國營桂山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