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農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業經濟;影響
1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摒棄了傳統農業發展中的缺點和不足,有效結合了傳統農業的優點,并將現代先進農業技術和現代先進農業管理理念應用于實際生產中。生態農業是一種能高效運轉、具有循環功能和生態效果的循環農業,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國家一直倡導生態環境和農業經濟有效結合、協調發展,強調生態農業必須秉承綠色、環保、協調、共享的發展理念。使用科學的農業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各種動植物間的關系,以確保傳統農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得到有效改善,讓農業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能有相互制衡,實現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由于區域差異,各個地區的資源優勢不同,影響農業經濟發展。而生態農業能有效整合各個地方的資源優勢,深入開發區域的主導產業。此外,還能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少水土資源浪費,實現區域資源優勢互補。
2發展生態農業的意義
發展生態農業不僅能實現農業經濟和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還能促進經濟快速增長。發展生態農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發展生態農業推進了農業發展進程。生態農業是多種技術和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農業模式,體現了當前最前沿、最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和現代農業管理理念。生態農業的實施需要因地制宜,根據區域實際特點和資源優勢,合理選擇開展的農業活動。當下形勢多變,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根據生態環境及時改變農業生產方式,才能在保證農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自我國發展生態農業以來,不僅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農業生產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加速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推動了農業發展。其次,發展生態農業有利于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了農業資源利用率。目前現有的所有農業資源都是發展農業的基礎,我國農業經過長期發展已經逐漸成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我國已經采取措施緩解了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減少了農業生產活動中的垃圾。此外,還節約了大量水資源,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為未來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還推動了生態環境和農業經濟的循環發展[1]。再次,生態農業的發展,不僅提高了農業經濟收入,而且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益。發展生態農業以來,改進了我國現有的農業方式,開發了原來未被開發的農業資源,擴大了農業資源的應用范圍。充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手段,不斷改革和創新出形式多樣的農業發展方式,使得農業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水土等各種資源都得到了科學合理的利用。這些重要的舉措能生產出綠色有機的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使得農業生產綜合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推動我國農業經濟全面發展[2]。最后,生態農業的發展加速了我國新農村建設進程。之前,由于受到進口農產品的影響,我國農產品價格非常低廉,嚴重影響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生態農業以后,我國農產品種類增加,市場需求量逐漸增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加快了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3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3.1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要想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關農業管理部門需要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明確農業產業中存在的優勢和不足,采取相關措施來有效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在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可以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市場實際情況,采取適合該區域的農業生產方式,及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生態農業,充分利用所有資源,獲得最大化農業生產利益[3]。
3.2有效協調生態環境、發展農村旅游
近年來,我國發展農村旅游實現精準扶貧,加快了農村旅游業的發展。而生態農業的發展增加了形式多樣的農家樂項目,讓農村旅游更加原始生態,充滿了原始自然的氣息,能讓人們親近自然,忘卻城市的煩惱。因此,在我國生態農業發展中,增加了許多像農家樂等形式的綠色環保旅游項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4]。發展農村旅游不僅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還能利用農村現有的生態景觀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近年來,我國農村旅游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正在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3.3建立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
實現生態農業快速發展一直是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自從開始發展生態農業以來,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并給予引導和支持。有了強大的政策支持,才會吸引更多的外來資金投入,生態農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是,我國生態農業的投融資體系不完善,存在很多缺陷和漏洞,使得投入的資金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我國農業相關部門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用來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利用外來資金加快農業市場的發展,進而推動生態農業快速發展[5]。
3.4發展農產品國際貿易
發展生態農業以來,各種農副產品的數量和種類都在不斷增加,要想實現農業經濟快速發展,農副產品的銷售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國農產品市場幾乎趨近飽和,只靠國內市場的銷售,非常難以提高農村經濟效益,發展農產品國際貿易是改善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的重要舉措。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來宣傳我國的農產品,利用其有機綠色、環保健康的優勢增大國際銷售量,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6]。
4結語
生態農業是一種農業發展模式,是有效結合傳統農業優點、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和手段的重要成果,能協調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經濟發展。自發展生態農業以來,使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得到了調整和優化,一些農業資源得到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增加了農產品的品種和數量,市場需求量逐漸擴大,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此外,還打開了國際銷售渠道,增加了我國農副產品的總銷量,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廣貞.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的研究[J].山西農經,2019(7):107.
[2]尹成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生態農業經濟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9(9):219.
[3]曹興華.基于耦合模型的民族地區農業生態旅游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研究: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8):205-210.
[4]李宗偉.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經濟與農業生態環境耦合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172-178.
作者:余勁松 單位:南京市浦口區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