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成武大力推進設施農業發展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幾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武縣設施農業發展迅速,特別是在田集、白浮圖、張樓、黨集等龍頭經濟作物加工企業的帶動下,成武縣已成為全國大蒜、蔬菜生產加工大縣,蔬菜、大蒜、大櫻桃、養雞、草莓等設施農業生產等都各具特色。目前成武縣共有蔬菜日光溫室10000多個,塑料大棚9000多個,塑料拱棚6000個,為成武縣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一、主要類型
(一)設施園藝方面以種植蔬菜為主,少量種植果樹、草莓等。設施園藝生產是通過人為有效地調控果蔬生長環境(溫度、濕度、水分、肥料等),達到果蔬生長的最佳理想狀態,滿足果蔬不同生長階段的要求,并能有力地改善生產條件,實現人們所需的目的等優點。其缺點是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在設施園藝生產中,蔬菜主要以種植蕓豆、黃瓜、芹菜、蕓豆、西紅柿、辣椒等,林果主要以種植大櫻桃和草莓等,設施園藝生產可分為塑料大棚、塑料拱棚、冬暖式日光溫室和連棟溫室四種模式的園藝生產。1.塑料大棚:根據地塊大小和種植蔬菜品種的不同大小也不同,一般寬9~12m,長50~80m不等。因為塑料大拱棚的蓄熱保溫性能較差,所以一般在初春和初冬季節種植對溫度要求不高的蔬菜,如芹菜、小油菜、菠菜、菜花、洋香瓜、西瓜等。2.塑料拱棚:這種拱棚與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面積較少,一般寬約7~9m,長約50~70m,其管理方式和種植方法也基本與塑料大棚類似。3.冬暖式日光溫室:這種溫室大部分在600~1200m2(寬約10~12m、長約60~120m),后坡墻厚度大,底部3.5m左右,頂部1m左右,這種溫室蓄熱保溫性能好,深冬季節的覆蓋物一般是5~8cm草簾,適宜深冬季節種植各種喜溫作物,如黃瓜、茄子、辣椒等蔬菜的栽培。4.連棟溫室:一般在2000~4000m2,各種調控設施(暖氣、噴灌設施、補光等)比較齊全,這種溫室投資較大,一般都用作種苗培育、大櫻桃和草莓栽培等高效農業種植。在設施應用方面,根據各方面的條件不同,應用的種類和數量也不相同,在成武縣的設施園藝生產中,所應用的設施主要包括:田園管理機、電動卷簾機、節水滴灌設備、小型電動噴粉器、二氧化碳發生器、遮陽網、防蟲網等,上述設施一般應用在冬暖式日光溫室的園藝生產上。經營形式以農戶分散經營為主,少量采用公司與農戶簽訂種植購銷合同的方式(這種購銷合同多限制在某一種果蔬的一個收獲期)。
(二)設施養殖主要以養雞、養豬為主。設施養殖的主要形式以塑料大棚居多。全縣現有養殖用塑料大棚5000余個,其中絕大部分以養雞為主,每年可出欄雞1500萬只左右,從業人員25000余人。
二、投入構成和經營狀況
(一)投入構成。無論是園藝設施還是養殖設施除連棟溫室外都是農民個體投入,而建造連棟溫室的投入主要分為農民合伙集資投入和農民個體投入。
(二)經營情況。設施農業的經營情況絕大部分是好的,設施情況不同,種植或養殖的品種也不同,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自然也不一樣。
(三)設施農業漸成規模。設施農業正朝著布局區域化、生產基地化、產品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的方向健康發展,形成了公司農戶基地等多種類生產經營方式,設施農業規模不斷擴大,輻射帶動力進一步加強。據調查,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104hm2,產量2.6×105t,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鄉(鎮)一業”的生產布局,許多農戶依靠經營設施農業增收致富。
三、促進設施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成武縣設施農業發展起步較晚,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農民不認識到認識也是經歷了曲折過程,為盡快發展設施農業,全縣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一)樹典型,搞好示范推廣。以典型引路,讓廣大菜農看得見、摸得著,有非常直觀的認識,為他們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二)搞好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設施農業培訓班,使廣大農民掌握有關的技術知識。
(三)加強目標任務量化考核。每年全縣將設施農業的發展任務指標分解到各鄉鎮,各鄉鎮再細化到各村,年底進行全面檢查驗收,把設施農業的發展情況列入鎮街政府年終考核的重要目標,并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獎懲政策,根據任務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獎懲兌現。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機械化程度較低。雖然在種子、肥料方面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生產、管理等各環節仍然主要依靠手工作業,機械化程度還很低。因此,提高設施農業機械化程度,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改善農民的生產條件,是當前廣大農民所迫切需求的。
(二)農民生產綠色無公害產品的意識較差。相關科研部門要盡快研制出效果好、殘留低的高效低毒農藥,適應人們對食品的新要求。
(三)進一步加強對廣大農民的知識更新培訓。通過培訓讓農民能夠及時了解設施農業的新知識和市場的新需求,幫助他們生產出市場需求、效益可觀的農產品。
五、幾點建議
(一)科學規劃,突出特色,整體推進。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制定設施農業發展規劃,充分考慮農民的經濟水平和自然條件,突出特色,切忌脫離實際、盲目發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這項工作作為年度目標責任制的重要指標進行考核,層層建立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督促檢查。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設多元化經營機制。應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農民和社會投資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特別是要建設水平較先進的設施農業示范基地。一是鼓勵農民投入。農民作為散兵作戰的中小投入者,資金缺乏,技術落后,信息閉塞,所經營的農業設施結構簡單,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弱,設施產品質量較差,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要從政策上鼓勵他們,技術上幫助他們,為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服務,保護和培育好各類市場。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勵社會團體投資興辦設施農業,應制定一套完整的保障機制,以幫助農戶提高防災抗災能力。
(三)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設施農業科技管理水平。農機部門要經常舉辦專題培訓班、印發技術資料,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現場指導,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技術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要注重考察研究,搞好設施農業項目管理,把各級政府安排的設施農業項目管理好、實施好。
(四)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搞好示范基地建設。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走專業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的路子,采用先進的設施農業生產方式、技術,逐步實現規范化管理,加速設施農業向生產工廠化、水利微灌化、耕作機械化、管理微機化的方向發展,鞏固建設已有設施農業發展示范區,積極申報省、市級設施農業工程示范項目,形成自己的機械化設施技術管理體系。
(五)搞好工程技術與生物技術的結合,實現設施機械與栽培技術配套。按照因地制宜有選擇發展的路子,重點改造設施種植的塑料土大棚,注重發展高檔次的無立柱大棚、溫室。在此基礎上,積極引進、示范、推廣大棚適用的機械化技術和機具,主要做好耕整地機械、電動卷簾機械、氣肥增施機械、微滴灌設施技術的推廣應用,抓住設施農業發展方向,做好典型示范,實現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做好技術指導,規劃服務,不斷提高設施農業機械發展的檔次和水平。
作者:李同華 單位:成武縣農業機械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