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事業單位企業績效評價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水利事業單位所屬企業(以下簡稱企業),指的是由水利事業單位興辦或投資的全資、控股、參股企業(公司)。近年,根據上級主管部門要求,相關企業的績效評價工作每年都在進行。通過績效評價,對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投資企業監督管理、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有效促進企業改革發展都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績效考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現象或問題。本文對一些現象和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進一步做好企業績效評價工作提供參考。
一、企業績效評價相關問題的分析
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的績效評價一般由財務定量考核和管理定性考核指標組成。涉及企業負責人的經營績效考核,要以企業績效評價為主要考核內容,以年度經營業績考核責任書為考核載體,對企業負責人當年經營業績目標進行考核。在此基礎上要分析問題,提出相關建議。但是在績效考評實際工作中,往往對績效考評發現的問題分析不夠、相關建議措施不到位,要引起高度重視。1.績效考評企業選擇的所處行業前后不一致如有的企業是參照其他服務業、制造業、國有企業、小型企業等考評,明年又選擇參照另一行業進行考評,這樣不利于企業考評結果的對比及運用。2.對定量指標考評結果缺乏足夠的分析及對策如對企業負債經營的比例偏低、盈利能力不強、收入波動較大、業務不穩定、凈資產收益率處于行業較低水平、總資產周轉率高于行業較低值、流動資產周轉率高于行業較低值、應收賬款高于行業平均值等指標缺乏認真足夠的原因分析及研究,也沒有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3.對管理定性考核指標設置不盡合理或與企業的實際情況不適應如設置技術獎勵方面指標,獲得專利指標、國家獎項指標等分值設置偏高;有的年度獲獎項分值較高,有的年份無獎項則分數就低很多,不利于企業的考評結果運用。4.對考評內容和質量的要求不規范存在未發現企業虛盈實虧的現象。如成本不完整,有意少計成本,折舊應提不提或少提,費用應攤不攤或少攤,無法收回的呆賬損失長期掛賬不作處理,報表匯總報喜不報憂等。企業虛盈實虧的直接后果是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既使企業背上沉重的包袱,又掩蓋了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上的問題,隨著企業虛假利潤的分配,不斷侵蝕投資和國有資產,使企業逐漸瀕臨資不抵債的邊緣。
二、做好企業績效評價的對策建議
1.采用科學可行的方法選擇績效評價企業所處的行業相對穩定,便于考評結果的上下、左右對比分析。2.注重實效,設置更加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對評價指標或權重進行修訂完善,使之更能反映考評企業的綜合狀況。推動評價結果運用,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3.注重統計分析在企業績效評價中的運用所謂統計分析,就是運用統計方法對統計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揭示矛盾、總結經驗、改進工作的一種科學方法。在企業績效評價中運用統計分析是加強績效評價的重要一環,對一定時期企業經濟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和研究,實行有效控制提供依據。①對比分析。企業績效評價單純從賬本、報表上一些數據看難以說明情況。實際工作中要將互相可比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指標進行比較,從中研究指標間的內在聯系。對比的方法通常有縱向對比和橫向對比。縱向方面可以從三個方面比較:一是實際完成指標與年度目標指標數比,揭示實際與目標指標的差異,檢查指標的執行情況。二是本期實際情況與上年同期數比,可以將不同年度相同時期情況進行比較分析。三是本期實際情況與基期數比。例如,績效評價中發現某企業收入波動較大,業務量不穩定,盈利能力不強等等,可以通過此方法進一步分析其內在因素。橫向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比較:一是條件與任務大致相同的企業比較。二是同類企業項目在不同部門比較。例如,績效評價中發現企業負債經營的比例偏低,通過分析對比說明主要是企業沒有充分利用財務經濟杠桿的原因,因此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有效控制財務風險。再如,某企業凈資產收益率處于行業較低水平,可以通過多方面、多渠道比較分析,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制定對策。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對比分析方法,要注意縱向比與橫向比的綜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對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實施有效的控制。②結構分析。結構分析是一種分析事物內部組成狀況的分析方法。一般是把總體的部分數值與總體的全部數值進行對比。由于企業任務不同,經營內容也不同。各企業單位內部經營活動都具有一定的結構。企業績效評價定量指標中的盈利能力狀況、資產質量狀況、債務風險狀況、經營增長狀況等主要指標評價標準,大都采用的是國有企業小型企業指標值為基準,進行指標比率的分析比較。為此,應根據企業的結構狀況分析、考核合理程度。例如,在企業績效評價中發現總資產周轉率高于行業較低值。流動資產周轉率高于行業較低值時,就要對企業經營活動結構進行充分的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制定對策,做到有的放矢。③因素分析。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受著各方面的因素影響。既有內在的因素,又有外部因素。在企業活動中,有些經濟現象是由幾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素共同形成的。這些因素之間存在著互為條件的關系,對形成某一現象的諸因素要逐條地進行分析研究。例如,在企業績效評價中發現應收賬款高于行業平均值時,企業就要運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控制應收賬款規模,避免壞賬損失,建立應收賬款事前控制、事中催收、事后清欠的激勵機制。企業在績效評價中,要認真對存在問題的因素進行分析,針對各因素的影響程度,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提出正確建議。④效益分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是加強企業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出發點。也是績效評價所要達到的重要目標。只有對具體對象進行效益分析,才能確定企業經濟運行的合理程度。在績效評價實際工作中,對定量考核指標低于同行業平均值的,就要從效益分析著手進行分析。例如,企業資產質量狀況是績效評價不可或缺的內容,它反映了企業占用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進而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狀況和經營者的資產管理水平,如果評價值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就要對企業的資產進行清查、核實賬目等,只有這樣才能落實企業承擔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通過企業績效評價,運用效益分析方法,可以及時發現企業虛盈實虧等情況,制定相應的對策措施。⑤企業績效評價應用統計分析。應把握以下問題:一是統計資料的真實性,這是績效評價分析的基礎,只有建立在真實可靠資料的基礎上,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價,否則就可能出現偏差甚至錯誤的結論。二是統計分析的及時性。績效評價中發現數據錯誤、方法不當、資料不全、表述不清等問題,要及時糾正,如果不及時糾正,就失去了統計分析的意義,從而也直接影響績效評價的質量。三是統計分析的連續性。企業要指定專人負責,保證統計分析的連續性,從而提高企業績效評價的質量。
三、制定企業績效評價結果確認質量標準
規范經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黨的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效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作為事業單位所屬企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企業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做到有的放矢,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作為企業主管部門,對企業績效評價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評價指標或權重進行適時修訂完善,使之更能反映企業的綜合狀況。同時,對各企業上報的年度績效評價報告,要制定考評結果確認質量標準。這樣可促使企業改進和加強經營管理,朝著更新的目標邁進。鑒于此,建議企業上級主管部門在企業績效評價中要抓好以下工作:①建立企業績效評價結果信息庫。對各單位績效目標的設定和上報的績效評價報告結果等進行系統分析,找出規律性的問題并研究對策。②制定確認績效評價結果的質量標準體系。企業發展的質量好與壞,不能單從得分高低去評價,要從主客觀兩方面建立結果質量標準。③通過建立績效評價結果的確認質量標準建設,真正履行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管理職責。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央部門預算績效目標管理辦法》的通知[R].2015.
作者:竇立瑋 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