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對我國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6年世界經濟依然疲弱,或創金融危機以來最低增速,但出現若干觸底回升跡象。當前,世界經濟風險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加大,回暖進程是否可持續尚待觀察。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更加復雜,機遇與挑戰并存。應短期和中長期多措并舉,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關鍵詞: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影響;建議
一、2016年世界經濟或創金融危機
以來最低增速,但出現若干觸底回升跡象受有效需求不足、產業供給調整滯后和宏觀政策空間收窄等多重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依然乏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6年世界經濟增速為3.1%,較2015年下降0.1個百分點,為2010年以來最低水平。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速預測值由1.9%下調至1.6%,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預測值由4.1%上調至4.2%。2016年全球貨物出口量增速預計僅為2.2%,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低,亦是2012年以來連續第五年低于世界經濟增速。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2016年全球直接投資較2015年下降10%-15%。總體看,世界經濟依然疲弱,但已出現一些觸底回升跡象:一是主要經濟體經濟穩中有升。2016年3季度美國經濟強勁增長3.5%,11月失業率降至4.6%,10月至12月制造業PMI持續升至54.2,達2015年3月以來最高。2016年前三季度,歐元區和歐盟實際GDP同比增速保持在1.7%和1.9%,德國經濟平穩增長,愛爾蘭、西班牙等重債國經濟增長強勁。俄羅斯經濟降幅逐季收窄,2016年3季度同比萎縮0.4%,為近7個季度以來最小降幅。印度經濟保持7%以上的較高增速。二是主要經濟體物價向正常回歸。美歐通脹率呈上升態勢,通縮風險下降。2016年7月以來美國CPI同比漲幅逐月提高,11月達1.7%;二三季度美國私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同比皆上升1%,較美聯儲2%的政策目標尚有距離,但已達2014年4季度以來最高。2016年6月以來歐元區和歐盟通脹率持續微幅提高,11月調和消費者價格指數(HICP)同比皆上升0.6%,德國、法國、英國等主要國家通脹率高于歐元區和歐盟平均水平。俄羅斯、巴西基本擺脫高通脹壓力。2016年11月俄羅斯CPI同比上升5.8%,達2012年7月以來最低,已恢復至正常水平;巴西CPI同比上升6.99%,雖略高于6.5%的貨幣政策目標上限,但已達2014年12月以來最低。三是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反彈。2016年,受需求有所回暖、供給方減產預期等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結束了2014年7月后的暴跌態勢,反彈態勢明顯。2016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宗商品價格指數達106.68,較1月上升28.4%。其中,原油現貨均價為45.28美元/桶,較1月上升51.3%。不過,世界經濟觸底回升態勢是否可持續尚待觀察。一方面,影響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多,下行風險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從中長期看世界經濟仍處于工業革命以來第五輪長周期的下行階段,人口加速老齡化和通用技術創新難有新突破等結構性因素將繼續抑制消費、投資和供給,主要經濟體潛在增長率下降,世界經濟再次進入上行周期尚需時日。IMF最新預測,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3.4%,2017-2021年平均增速僅為3.6%。
二、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因素增多,2016年或成為全球格局變化的重要轉折點
(一)特朗普當選新一任總統后,美國政策調整
將給世界經濟帶來復雜影響特朗普政策主張呈現內政自由化和外交保守化趨勢。對內,特朗普提出大幅降低企業所得稅率并簡化個人所得稅制、投入5500億美元改善美國基礎設施、取消對煤炭等化石燃料行業的限制、放松金融監管等,體現了共和黨一貫的經濟自由化主張。對外,特朗普提出美國利益優先,主張退出TPP、重新談判或直接退出北美FTA、對所有進口貨物實施20%關稅、對我國和墨西哥征收45%和38%的懲罰性關稅,繼續推動再工業化、鼓勵資本回流,將我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反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等。特朗普政策主張將給世界經濟帶來復雜影響。一方面,減稅、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將提振美國經濟,提高其潛在增長率,對全球經濟產生促進作用。但減稅和擴大支出受到美國債務可持續性問題制約,實施力度或打折扣;加之特朗普傾向于實施進口替代、鼓勵購買“美國貨”,美國經濟增長對全球經濟和貿易的拉動作用將弱于危機前。另一方面,特朗普對外經濟政策走向全面保守,全球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或進一步抬頭,主要經濟體貨幣可能競爭性貶值,發達經濟體產業加快回流,經濟全球化或遭遇重大挫折,世界經濟面臨新的下行風險。
(二)英國退歐影響發酵給世界經濟帶來沖擊
英國退歐談判即將啟動。目前看,歐洲經濟區(EEA)成員、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和WTO成員等既有的三種關系模式或都無法滿足英歐雙方要求,英歐關系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英國退歐談判充滿挑戰,若“退歐”過程出現失控導致英國國內局勢動蕩甚至分裂,將給國際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帶來持續沖擊。同時,英國退歐助長了歐洲大陸分離主義和民粹主義氣焰,使得德國、法國等核心國家即將舉行的政府換屆面臨很大不確定性。一旦保守主義和分離主義在歐洲形成氣候,將給歐元區、歐盟乃至世界經濟增長帶來更大壓力和風險。
(三)美聯儲加息加大全球經濟下行壓力
繼2015年12月啟動加息后,美聯儲2016年12月再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提至0.5%-0.75%,且預計2017年加息步伐有所加快。美聯儲加息將推動美元升值,給全球經濟帶來下行壓力。一是刺激短期資本從新興市場加速撤離,加大其資產價格下跌、貨幣貶值和金融市場動蕩風險。二是大宗商品價格承壓,俄羅斯等能源資源出口國經濟企穩受到抑制,歐元區和日本面臨新的通縮壓力。三是可能誘發部分經濟體的債務危機。據BIS統計,美國以外地區非銀行業美元債務達10萬億美元左右,其中新興市場經濟體占35%左右。美聯儲加息推動美元升值將加劇美元債務國銀行系統和金融市場形勢緊張。若部分國家無力應對或出現重大政策失誤,爆發局部性金融或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四)部分新興大國經濟失速
部分新興經濟體高風險特征日漸凸顯,巴西、南非、印尼、土耳其“雙赤字”高企,美元債務負擔沉重,沙特、委內瑞拉財政赤字快速擴大、貿易收支逐漸滑向逆差。隨著經濟持續疲弱,國內政治局勢動蕩增加,外部環境驟然收緊或地緣政治沖突都可能引發上述國家風險爆發,拖累世界經濟復蘇。摩根大通(JPMorgan)經濟學家估計,未來3年去杠桿將導致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下滑2到3個百分點,如果出現嚴重的金融信心危機,下滑幅度可能會更大。世界銀行預計金磚五國的經濟增速每下降1個百分點,將拖累其他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下降0.8個百分點,并拖累全球經濟增速下滑0.4個百分點。此外,敘利亞難民危機、恐怖主義活動、厄爾尼諾現象問題等都會帶來地區性和全球性的影響,增加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
三、對我國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一)對我國的影響
我國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2016年我國延續資本凈流出態勢,前三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5054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19388億元人民幣。同時,人民幣匯率明顯貶值,已接近1美元兌換7元人民幣的關口。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隨著美聯儲繼續加息和美元升值,國內投資者轉持美元資產的意愿將進一步增強,我國面臨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持續加大。與此同時,隨著美元升值,一些企業外債還本付息壓力和國際市場融資成本將明顯上升,資產負債表或受到嚴重沖擊,因資金鏈斷裂而發生債務違約、企業破產甚至誘發區域性或局部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不容忽視。中美經貿摩擦呈升溫趨勢。特朗普揚言要對我國輸美產品征收45%特別關稅,并將我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受諸多條件制約,這些政策不一定能夠完全實施,但美國對我貿易投資保護加強是大勢所趨,中美在反傾銷、反補貼、337條款、技術壁壘等領域的摩擦呈升溫態勢。特別是中美投資協定作為當前中美雙邊經貿關系最重要的事項,或將面臨更多波折:一是美國很可能堅持以關鍵基礎設施、重要技術和國家安全為由,隨時終止投資項目并不承擔責任的立場;二是參照TPP條款,要求我國國有企業對美商業投資過程中嚴格遵守“非歧視待遇”,甚至不排除嚴格限制我國國企對美投資的可能性;三是實施更加嚴格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四是對我國金融、文化、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的開放提出更高要求,相當一部分要價可能觸及我國國家安全底線,嚴重影響中美雙邊BIT談判進程。我國提高全球經濟治理話語權面臨機遇。對于包括我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全球化仍是更好利用國際市場實現經濟持續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最重要機制,全球化根本趨勢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在美國走向全面保守的形勢下,全球化面臨“誰來抗旗、誰來推動”的問題。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有基礎、有能力在推動經濟全球化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從跟跑并跑者向并跑領跑者轉變,帶動資本、貨幣和規則輸出,逐步參與塑造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從近期看,美國放棄TPP暫時減緩了美在亞太地區推行高標準自貿區給我帶來的壓力,為我推進RCEP談判和亞太自貿區建設帶來新契機。
(二)對策建議
打好貨幣政策、匯率政策和資本項目開放政策的組合拳,構建資本跨境流動和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長效機制。貨幣政策以“中”為主。鑒于貨幣政策作用存在時滯,建議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要早動手、不反復,創新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好貨幣閘門,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同時,通過加大對銀行貸款流向監督檢查、信貸與財政撥款捆綁使用等措施,積極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推動增量貨幣在實體企業、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等領域合理配置。匯率政策以“穩”為主。匯率政策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同時明確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條件、方式和目標等,增強干預透明度,穩定市場預期。要堅持有效匯率基本穩定的既定政策目標,同時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控制在小幅區間。資本開放政策以“控”為主。資本開放政策要保持現有開放度不變,暫停或延后出臺新的資本項目開放措施。同時,加強對虛假貿易、地下錢莊等的打擊,嚴控個人分拆結售匯等行為,加大對資本外流的控制力度,加強審慎監管。根據境內外人民幣匯率走勢靈活調整離岸市場人民幣供給,在離岸匯率出現明顯貶值時收緊人民幣流出。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維護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做好美國將我定義為匯率操縱國并征收懲罰性關稅的應急預案,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WTO等內部爭取主要經濟體支持,避免將潛在風險上升為真實風險。在特朗普上任后針對其可能引發貿易戰的舉動及時采取反制措施,避免貿易爭端升級。充分了解美國基礎設施建設訴求和相關法律體系標準,制定互利共贏合作方案,鼓勵化工、高鐵、能源、汽車、有色、鋼鐵等行業的龍頭企業赴美投資合作。更加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十八大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以“一帶一路”建設為核心、自由貿易區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為抓手的對外開放戰略體系,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下一步,應通過高水平建設“一帶一路”,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更加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構建我國主導的價值鏈、資金鏈、自貿區網絡、經貿規則標準和區域經濟治理體系。
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形勢分析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