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91小视频app-91香蕉在线看私人影院-91香蕉在线-91香蕉影院-91香蕉影视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職生人文素養培育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職生人文素養培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職生人文素養培育

摘要:移動互聯網被譽為“數字金礦”,它與教育聯姻正帶來教育巨變。人文乃為人之本,人文素養是高職生安身立命之本,高職生人文底蘊相對薄弱,高職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構筑多元化人文教育網絡平臺,整合適應碎片化學習的網絡資源,采取以交互式為導向的數字教學模式,實施促進教育開放共享的學習管理制度,精心培育能夠立足社會、適應崗位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高職生;人文素養

教育誕生數千年來一直與技術同步發展。當代中國,伴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疾速普及,被譽為“數字金礦”的移動互聯網塑造著全新生活形態,它與教育聯姻催生了“互聯網+”教育這一熱詞,使教育發生著翻天覆地巨變。人類的教育,變的永遠是技術,不變的永遠是人文精神[1]。人文素養是個體在生命進程中積淀的關于文史哲藝、真善美的基本常識、意識價值觀和行為品格的總和,突出表現為人格、氣質和修養。它主要包括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和人文行為,人文知識內化為精神氣質,外顯為行為習慣[2]。人文素養是大學生安身立命之本,高職院校占據全國大學半壁江山,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培育高職生人文素養意義深遠。

一、高職生人文素養培育需要高度重視

人文素養乃為人之本,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總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在思維理性、心胸寬廣、心態積極健康、自我管控能力良好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強烈等等。大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其人文素養高低不僅決定自身前途和命運,而且關系民族精神的弘揚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敗。人文素養如此重要,我國高職生人文素養現狀如何?2017年5月,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移動互聯網時代高職生人文素養培育模式研究”課題組隨機抽樣問卷調查了省內4所代表性高職院校1040名高職生,16.83%的人認為高職生人文素養優秀,46.63%認為良好,32.98%認為一般,3.56%認為較差;在回答是否讀過《紅樓夢》這部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時,僅12.69%回答完整讀過,67.5%的人部分讀過,19.81%的人沒有讀過。有網站曾調查大學生人文素養,81.3%的受調查者不知道《詩經》中有詩歌多少篇,收集了哪些朝代的詩歌;有23%的學生答不出或答不全我國古代四大發明;68.7%的學生不知道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日[3]。當今高職生基本屬于“95后”,他們大多在溫室中成長,極少經受風雨洗禮,又生活在“泛娛樂化”社會轉型期,由于娛樂至上浪潮席卷神州大地,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深受庸俗、低俗、媚俗的快餐文化影響,主要表現為精神追求讓位于感官刺激,思想深度被低俗表象埋沒,對世界和人生的整體認知被零散破碎的小聰明和插科打諢的油滑取代。和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生學習動力明顯不足,人文知識相對貧乏,許多高職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錯位、社會責任感欠缺、意志品質薄弱、團隊協作精神較差等問題,既不能適應自我和諧發展需要,又不符合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素養的高要求。培養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社會化與個性化和諧發展的個體是教育終極目的。聯合國教育委員會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中“學會做人”被認為是四大支柱的關鍵和核心,也是教育的根本,這一提法得到世界公認。人文素養教育是傳遞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知識、涵養人文精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也被認為是“教人做人”的教育,它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養,使其形成合理知識能力結構,將其塑造成人格健全、合乎社會要求、會做人的公民個體,以適應職業發展和個人生活需要。但高職院校大多建校歷史不長,文化積淀并不深厚,一般學制僅為三年,專業技能訓練任務較重,開設足夠多、能滿足學生需求的人文素養教育課程往往心有余力不足,常常邊緣化、弱化人文素養教育。對高職院校而言,面對急需提升人文素養的受教育群體,關鍵是找到理想的教育途徑。

二、移動互聯網給大學教育創造的契機

我國已全面步入移動互聯網新紀元。2017年7月,人民網研究院的《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顯示,2016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6.95億,移動互聯網用戶10.93億,手機網民占全部網民的比例已經達到95.1%[4]。“90”后大學生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壯大而成長,被譽為互聯網“原住民”,他們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且機機聯網,移動互聯網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渠道,在此背景之下,大學教育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1.教育資源多樣化移動互聯網將數以億計的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接入互聯網,網隨人動,隨時隨地上網,任何人能夠在任何時空任何信息,這給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帶來重大機遇。我國《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頒布實施七年來,由于政府主導、學校和社會多方共建,各級各類教育的數字資源日趨豐富,眾多優質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正逐步建立,數字鴻溝顯著縮小,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環境即將形成。教育資源開放共享是眾多高等教育機構的戰略選擇,海量教育資源可以滿足大學生多方面發展需求。2.移動學習泛在化移動學習是利用移動通信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學習資源和服務的數字化學習方式,學習媒介的便攜性、學習資源的重復性和學習時間的碎片化是移動學習典型特征。移動互聯網帶來教育時空挪移,使移動學習泛在化。所謂泛在學習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所需任何信息的學習方式。在移動學習中,只要擁有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人人都能成為學習主體。學習主體隨時移動,其學習時空泛在化,手握便攜式智能終端,家里、教室、寢室、圖書館、食堂、車站、商場,在世界任何角落,均可和哈佛大學的學生在線共享幸福課程,學習真正無人不可、無時不在、無處不能。3.網絡學習個性化因材施教是從古至今的教育理想和教育原則,但在傳統單純線下班級教學模式下,受班級人數、師資數量及水平等因素影響,學校、教師要根據學生個性心理特點及知識、能力現狀出發,對不同學生個體采取不同途徑、措施和方法開展個性化教育教學存在諸多困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及人工智能,可以針對每個終端用戶的獨特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通過學習軌跡跟蹤學生薄弱環節,點對點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精準定位到學習個體,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三、高職生人文素養培育模式的創新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職業教育要將人文素養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移動互聯網實現信息高速傳遞和即時互動,提供全面立體的教育信息服務,是職業院校開展人文素養教育的理想途徑。1.構筑多元化人文教育網絡平臺隨著高職教育和教育信息化迅猛發展,各高職院校基本實現了國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與網絡教學環境全覆蓋目標,眾多院校也開發了移動學習系統,為師生營造隨時隨地的互動式電子教學環境。但這樣的教學環境不能局限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教學,學校要開辟專門空間用于人文素養教育。圖書館是人類文化集散地,是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順應學生手機閱讀熱潮,高職院校應開發移動圖書館APP供學生免費下載使用。但“移動互聯網時代高職生人文素養培育模式研究”課題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有45.58%的受調查高職生清楚自己就讀的學校開通了移動圖書館,提供了隨時隨地訪問電子資源的便利,高達54.42%的學生回答“不清楚”或“沒有”,高職院校不僅要開通移動圖書館,而且要強力推送給每個學生。此外,QQ、微信、微博等具有及時便捷、虛擬自由、開放互動等典型特征,深受學生歡迎,學校要充分利用,即時開展人文素質教育。當然,除學校自身努力外,教育主管部門、職教集團等整合各方資源構建開放性網上人文素質教育平臺,打造專門的教育平臺APP,提供豐富多樣的人文資訊和擴展的學習資源,為注冊師生提供多種交互工具和個性化工具,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則善莫大焉。2.整合適應碎片化學習的網絡資源適合高職生學習的人文素質網絡資源可分為課程資源和課外資訊。受師資和經費限制,單所高職院校不可能開發海量課程資源,但可以借力發展。例如,由中國成人教育協會主辦、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承辦的全國終身學習服務平臺“精品課”迄今已匯集面向高職高專的文史哲藝類課程94門,制作約5000條學習資源供在線學習和下載。由教育部、財政部支持建設的高等教育課程資源共享平臺“中國大學MOOC”也有約百門人文類在線開放課程和視頻公開課。國家開放大學門戶網站更有眾多國內外人文類視頻公開課、網絡核心課、名師經典課及5分鐘課程可以共享。課外資訊以移動圖書館提供的人文類書籍和報刊雜志為勝,和眾多大學合作的超星移動圖書館擁有超過百萬冊電子圖書和海量報紙文章,完全能夠滿足高職生人文類閱讀需求。由于學習時空變動不居,植根移動智能終端的學習碎片化,利用零碎時間進行學習勢必要求學習內容簡短、片斷化、隨時可中斷,例如,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單個視頻限制在15分鐘以內便是對碎片化學習需求的回應。此外,所有學習資源,尤其是課程資源必須秉持以學生為主體的設計理念,且能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3.采取以交互式為導向的數字教學模式網上課程學習構建的移動學習系統要提供網上教學及輔導、網上自學、網上互動交流、網上作業、網上考核及質量評價等在內的管理服務,學習者可以個性化定制學習內容,隨時隨地在線或離線學習,管理者可以適時安排學習活動,跟蹤分析學習進度。課程管理者要開發視覺體驗和用戶體驗良好的課程展示模板,以課程為核心構建在線學習社區,融入論壇、微博、群組等,拓展開放教學、互動答疑、學習筆記、學友圈等全新教學功能,利于師生互動教學,生生互動學習。就師生互動來說,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授課、答疑、布置和批改作業,通過交互界面、社交網站、微博、微信、QQ等進行集體或個別輔導,學生單獨或小組合作完成作業,利用網絡平臺呈現學習成果,師生在互動空間充分研討,評價、分享學習成果或達成學習共識。生生互動則包括學生群體之間的共同討論、共同作業、相互反饋、相互評論和相互激勵等,他們在完成任務、討論問題過程中分工合作,碰撞思想,彼此啟發,相互激勵,共同進步[5]。4.實施促進教育開放共享的學習管理制度要使網絡學習蔚然成風,化為高職生自覺行為,高職院校必須創新管理制度。一是形成內外結合的網絡學習資源開發機制,借力發展,允許學生選修校外優質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二是建立學分“銀行”,突破傳統專業限制和學習時段限制,允許學生不按規定學期集中學習,而是既可集中學習也可像銀行存款零存整取一般間斷學習,并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時間和地點,學完認定的網上人文課程并考核合格后累積學分。學生修完規定學分數即頒發畢業證。三是提供免費或價格低廉的移動網絡服務。2014年7月,筆者曾問卷調查湖北省內6所大學1072名大學生,3.95%的大學生每月手機話費不超過100元,77.33%的人不愿意通過手機付費閱讀。對于約70%來自農村家庭的全國高職生群體而言,無線網絡資費是一筆不可小覷的開支。四是鼓勵并認可教師的網絡教學行為,教師授課地點不再局限于實體課堂,教學工作量的計算要綜合考慮教師線上線下實際用于教學的時間,并給予合理報酬。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展人文素養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種途徑,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面授教學。高職院校除了需為學生創設立體多維的人文素養網絡學習空間之外,還需營造高雅的人文環境,提升教職員工人文素養,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引導其主動塑造自我,提升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志勇.互聯網時代教育變的是技術不變的是人文精神[EB/OL].[2017-04-21]

[2]郝佳.高師院校師范生人文素養現狀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

[3]龔光軍.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與重構[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37-40.

[4]2017《移動互聯網藍皮書》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10.93億[EB/OL].[2017-07-01]

[5]葉蓉.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語文的教學創新[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6):50-52.

作者:葉蓉 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 人文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天天操好逼 | 国产香蕉91tv永久在线 | 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 羞羞视频破解版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91 | 国产成人a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国产99久9在线视频 国产99久9在线 |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 不卡影院在线观看 | 狠狠色丁香婷综合久久 | 香蕉久久久 | 高清h黄动漫在线观看 | 四虎2020紧急免费入口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站中国 | 免费久草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 日韩高清性爽一级毛片免费 | 99精品影视 |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小说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导航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 上游电视剧在线观看免费影视大全 | 国产免费高清在线精品一区 | 手机看片高清日韩精品 |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老年人tv老年人同性 | 五月开心六月伊人色婷婷 | 国产馆在线观看 | 网色| 人间正道是沧桑全集手机免费观看 |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热 | 在线亚洲天堂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 操狠狠| 亚洲人成一区 | 免费人成网 | 国产麻豆媒一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