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創業培訓中的農民工收入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農民工創業者越來越多,農民工的創業培訓顯得尤為重要。使用有序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年齡、文化程度、對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創業培訓經歷對農民工收入有顯著正向影響。因此,大力采取宣傳農民工創業培訓政策,引導農民工參與創業培訓,提升農民工文化水平,對提高農民工的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收入;農民工;創業培訓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新型經濟的發展,農民工占總勞動人口的數量增加,農民工成為經濟轉型的中堅力量,一方面,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民工總數達到28171萬人,比上年增長1.5個百分點,農民工平均月收入達3275元,我國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增幅主要是本地農民工,本地農民工為11237萬人,比上年增長3.4%,外出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13585萬人,比上年下降1.1%。農民工具有較高的創業意向,學習能力和積極性高漲,多元化的培訓手段成為農民工解決就業所作出的努力,由于目前是社會經濟轉型期,經濟環境復雜,農民工面臨的挑戰重重,大批農民工選擇創業。另一方面,農民工群體的受教育水平不斷上升,據2015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農民工未上過學的占1.1%,小學文化程度占14%,初中文化程度占59.7%,高中文化程度占16.9%,大專及以上占8.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27.9%,本地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2.6%。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發展的要求,2015年兩會期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周勇、齊建國、隆云滔(2015)指出這兩者密切相關,是中國經濟轉型和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1]。創業培訓是提高農民工素質,提高人力資本水平的重要方式,對農民工的收入增加有積極效應。由于農民工在外地務工期間,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這對他們解決創業問題有了積極的效應。因此在國家政策鼓勵支持農民工創業的背景下,研究創業培訓對農民工的收入的影響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工的家庭收入,有效推動經濟轉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文獻綜述
1.1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的影響相關文獻
1.1.1農民工收入的研究分析
“農民工”一詞是1984年首先由中國社科院張雨林介紹的。有學者認為“農民工”是特殊群體出現時的制度變遷和社會轉型制度,是一種重要形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表現[2]。而對農民工定義的界定還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詹玲認為農民工特指改革開放后,“戶籍身份還是農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從事非農產業、以工資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人員”[3]。夏靜雷、張娟認為“農民工”就是指其有農村戶籍身份擁有農村土地,在非農產業和領域,主要采取受雇或自營等方式,以工資收入或經營收入為主要來源的特殊群體[4]。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2010年“新生代農民工”這一名詞首次出現在官方正式文件中,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課題組把新生代農民工定義為,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異地以非農業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農民工的收入水平越來越高,而對農民工收入影響因素的研究,學術界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張娜、雷懷英認為農民工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差異、崗前培訓情況對收入有著顯著的影響,其中崗前培訓是影響農民工收入的重要因素[5]。沈潔認為農民工的收入隨著工作時間和外出務工時間的增加而增長,而教育和性別對他們收入水平的差異不顯著[6]。孟憲生、關鳳利和唐哲一提出“就業培訓有助于提高農民工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提高農民工的收入水平”[7]。馬金平、周勇提出“企業的培訓經歷對農民工是收入有重要影響”[8]。
1.1.2創業培訓的相關文獻
由于目前對于農民工創業培訓的文獻多是理論的分析研究,實證分析的文獻較少,對于創業培訓的研究結果存在著分歧。李實、楊修娜認為“農民工培訓對農民工的月均工資的影響大”[9]。呂紅莉指出“新生代農民工的創業培訓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足,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改進措施,提高創業培訓的效果”[10]。農民工的創業培訓是以培養農民工的創業理念,增強創業意識為重點,提高農民工創業能力為核心的一種培訓方式[11]。茅國華、孫文杰認為“創業培訓是提升新一代農民創業素質,促進他們成功創業的有效途徑,同時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戰略意義”[12]。還有學者界定“創業培訓是指對個體農民創業致富的全程所提供的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將其范圍僅限于農業、農村、農民”[13]。對于新生代農民工的創業培訓還處在探索階段,針對培訓存在的問題,需要拓寬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法,進行深入研究[14]。魏蔚指出“由于農民工自身存在的創業知識與經驗的缺乏阻礙了新生代農民工的創業熱情,大力推進創業培訓迫在眉睫”[15]。綜上所述,農民工的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而農民工的創業培訓也存在著問題和挑戰,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水平的提高效果有著重要意義,為探索創業培訓對收入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
2變量設計與研究假設
2.1變量的設計
研究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的影響變量選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將農民工的收入作為因變量,創業培訓和人口特征作為自變量,農民工的收入影響因素多樣,農民工創業者在創業前期進行創業培訓對農民工的收入有一定的影響,而不同的個體對培訓的接受能力是不同,及其運用到創業行為上的效果不同,從而對收入的影響自然不一樣。對于研究的相關變量設計如下。(1)收入。收入作為因變量,會隨著自變量的變動而發生變動,收入的提高是農民工進行創業的最終目的,此次研究的收入變量主要農民工的個人收入和家庭收入。(2)創業培訓。農民工的創業培訓的效果從創業培訓對農民工個人績效改善程度來衡量[16]。對于創業培訓的測量主要從農民工的創業經歷、創業培訓的需求程度、對于創業培訓政策的了解程度、對創業知識的了解以及參加創業培訓對自身的影響這幾個方面著手。(3)人口特征。主要是從農民工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水平、工作地域以及所從事的行業這幾個變量分析,是影響農民工收入的微觀因素的個人層面的因素。農民工的個體特征的差異性對農民工收入影響的程度不同,因此選擇從人口特征變量進行分析。
2.2研究的假設
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增長的假設并沒有通過普遍的實證檢驗,由于培訓實施對象的不同使得經驗研究的結果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分析各類文獻的基礎上對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的增加提出了如下假設。H1:是否參加創業培訓影響農民工收入水平。H2:農民工個體特征(年齡、性別、文化水平等)對農民工的收入有影響。H3:農民工對創業培訓政策的了解影響農民工的收入。
3問卷設計與樣本特征
3.1問卷的設計與回收情況
問卷主要是對“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的影響”進行調查。問卷設計的主體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收入狀況和創業培訓狀況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是研究農民工收入的主要方向,可以了解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影響的特征。問卷中的基本信息的設置有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水平、工作地域5個變量。收入狀況只設置了月收入這一個變量。創業培訓情況設置了從事的行業、創業經歷、是否參加過創業培訓、對創業培訓政策的了解、創業培訓的好處等8個變量。對農民工調查問卷的方法進行的抽樣調查,具體的調查步驟:利用問卷星網站上的手機APP客戶端功能,將問卷保存手機上,通過微信等聊天軟件、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發放。問卷的回收,共發放130份,收回119份,其中有9份的信息不全,有效問卷110份,有效問卷的回收率為84.6%。
3.2樣本特征樣本的基本特征
(1)從人口特征來看,女性略高,占56.36%;年齡上25歲以下的居多,約占58.18%;其中未婚者略高,占62.73%;本科學歷者居多,約占53.64%,初中及以下者約占5.45%,碩士及以上學歷較少約占3.64%,文化水平普遍較高。(2)從收入情況來看,受訪者中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居多約占41.82%,其次是3000元以上占30%,1000~2000元的較少。4實證分析以月收入為因變量,以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水平、是否參加過培訓、對創業培訓政策的了解程度為自變量,構建有序Logistic模型模型擬合較好;各回歸線平行,滿足原假設。年齡、文化水平、培訓經歷和對創業政策的了解程度顯著影響農民工收入,而性別和婚姻狀況則隊農民工收入無顯著影響。具體而言,25歲以上的農民工收入顯著高于25歲以下的農民工;文化水平越高的農民工收入也越高;參加過創業培訓的農民工收入高于沒有培訓經歷的農民工;對創業政策越熟悉的農民工收入就越高。5結論與啟示本文通過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之上,對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的影響進行了回歸分析。將創業培訓變量劃分為創業培訓經歷,對創業培訓的了解程度,對創業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農民工的個體特征。研究的結果表明:年齡和文化水平對農民工收入有正向影響,創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水平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農民工對創業培訓政策的了解程度對農民工收入有正向影響。基于以上的結論提出幾點啟示。(1)農民工創業者要積極主動的了解創業政策并參加創業培訓,加強自身的思想意識的重視,樹立創業培訓的新理念,農民工應該克服困難,增加對自己的創業培訓的投資,將求知理念轉化為學習動作,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滿足市場競爭的需求,為增加自身收入儲備知識量。(2)國家和政府對農民工的創業培訓的支持應該法制化,建立健全農民工創業培訓的法律體系,制定相關的相應的農民工的創業培訓的條例和一些新的法律制度,完善創業政策,強化創業激勵,加強和完善立法工作,確定農民工創業培訓的目標實施管理,為其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增強農民工的維權意識,加強對創業培訓政策的了解。(3)創新和豐富農民工創業培訓的內容和體系,結合新生代農民工的特殊性設置和調節培訓的內容,提高農民工的接受能力,創新培訓方式和培訓模式,結合培訓的理論性與實踐性兩個方面,將長期培訓與短期培訓相結合,結合專業技能培訓與實用操作性培訓,加強指導性的培訓,實現多元化的創業培訓方式,開展網絡學習和遠程學習等新型的培訓方式,提高農民工創業培訓的有效性。(4)提高創業培訓機構的專業性,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根據現有的師資情況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的技能和專業水平,為創業培訓提供堅實的師資力量,提升創業培訓的效率和效益。使農民工在復雜的市場環境里掌握充實的創業知識,以此來提高農民工的收入,因此,對農民工的創業培訓內容要不斷的更新,拓寬農民工發展的潛力和空間。(5)增加對創業培訓的資金投入,政府和社會對農民工創業培訓的經費投入,改善農民工創業培訓的條件,為農名工創業培訓設立培訓基金,降低農民工參加培訓的門檻,使得農民工能夠有能力參加創業培訓。
參考文獻
[1]吳石英.國內農民工創業問題研究動態與展望[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6,29(2).
[2]張克榮.進城農民工收入的影響因素分析[J].銅仁學院學報,2010(4).
[3]詹玲.農民工概念的理性思考[J].北方經濟,2008(17).
[4]夏靜雷,張娟.探析“農民工”稱謂及其科學內涵[J].當代青年研究,2013(6).
[5]張娜,雷懷英.新生代農民工收入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天津市的調查[J].農業技術經濟,2013(7).
[6]沈潔.新生代農民工收入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以鄭州市為例[J].青年學報,2015(1).
[7]孟憲生,關鳳利,唐哲一.農民工參與就業培訓的決定因素及對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
[8]馬金平,周勇.企業培訓經歷對農民工收入影響研究[J].調研世界,2013(4).
[9]李實,楊修娜.我國農民工培訓效果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52(6).
[10]呂紅莉.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創業培訓的幾點思考[J].中國培訓,2015,285(8).
[11]裴瀟,黃玲,汪發元.農業創業培訓優化分析——以長江大學的農業創業培訓為例[J].湖北農業科學,2014(11).
[12]茅國華,孫文杰.新生代農民工返鄉創業培訓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24).
[13]李嶺梅,趙鵬程.以縣農廣校為基地構建創業培訓新模式——基于武勝縣農民創業培訓調查的思考[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6).
[14]金曉彤,李楊.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求索,2015(5).
[15]魏蔚.眾創時代新生代農民工創業培訓的困境與對策探析[J].農業經濟,2017(2).
[16]羅軍,張葉平.農民創業培訓、創業選擇與創業績效的關系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3(2).
作者:曲萌萌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