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推進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的使命。當前農業院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健全、師資力量不足、校企協同育人氛圍不濃、校園創業教育良好氛圍尚未形成、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模糊等問題。基于此,提出了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校企合作機制、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及轉變創新創業認識等一系列推進策略,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努力成長為能夠適應新時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關鍵詞:農業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推進策略
1農業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背景
農業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行動,是助推國家“三農”工作、發展現代農業的迫切需要,是解決學生就業困難的有效舉措,有利于提高院校核心競爭力,以創業帶動就業,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促進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1]。黨的對“三農”建設提出新的任務,要求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對于我國農業院校的發展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農業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肩負起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所需建設人才的歷史使命。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要求,立足于時展的需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深入教學體制改革,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育,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知農興農的創業本領,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和創業能力,為我國培養更多新時代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為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2農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2.1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健全
一方面,政策保障機制、配套資金機制、學分認定及轉換機制、指導教師績效考核與激勵機制等還不完善。另一方面,農業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缺乏系統的、完整的課程體系,普遍存在理論性強、實踐指導不足等問題。目前創新創業課程多以公共選修課形式為主,學分少,課程學時也少,不能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此外,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脫節,沒有與專業教育相互融合形成合力。
2.2農業院校師資力量不足
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在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創業指導教師不僅需要掌握各方面綜合知識,還要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然而,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中普遍存在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認識不足,缺乏創業指導經驗等問題。此外,教師在授課時僅將其作為教學任務來完成,沒有深刻認識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沒能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在授課時難以對學生形成印象深刻、形象直觀的教育。
2.3校企協同育人氛圍不濃
構建校企合作的初衷是為農業現代化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和管理人才,在校外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然而企業在與農業院校開展合作的過程中,仍然以盈利為主要目的,重點關注校企合作帶來的經濟效益,在校企合作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對深度開展校企協同育人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校企協同育人的氛圍不濃厚。此外,農業院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建立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的數量相對較少,未能充分滿足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無法給學生提供較多在企業實踐鍛煉的機會。
2.4校園創業教育良好氛圍尚未形成
對于部分創新創業活動,學校只是讓負責學生日常管理的學生工作者或其他行政人員進行通知,沒有通過校報、校刊、廣播以及借助新媒體等方式在全校范圍內大力宣傳。高校從整體上缺乏創業教育的濃厚氛圍,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2.5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模糊
農業院校的學科優勢明顯,專業實踐性強,學校招生生源中主要以農村籍學生為主。部分學生受傳統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社會對大學生創業偏見的影響,雖然學農但并不是發自內心的愛農,學農但立志獻身農業的信念不堅定。多數高校學生畢業時去向很明確,要么直接就業,要么升學,還有部分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只有極少數學生會選擇自主創業。
3農業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推進策略
對于當前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遇到的問題,農業院校必須結合自身特點,深入教學體制改革,注重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新時展趨勢相結合,與大學生實際需要相結合,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求相結合。不斷完善制度體系建設,通過出臺一些有效的推進策略,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實效性強的服務,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努力成長為能夠適應新時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3.1完善體制機制建設
學校可通過出臺一些相應的配套措施和激勵機制,對在創新創業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及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激勵措施調動師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積極性。另外,針對現在農業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要充分發揮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功能,采用開放式、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探索新鮮事物、求新求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此外,農業院校應不斷完善課程體系設置,在課程安排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業素養。可建立基礎課、專業課與涉農特色課互為補充、層層遞進的多元培養模式。通過基礎課、專業課和涉農特色課相互融合,激發學生的創業興趣。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需要有創新創業意識的教師隊伍。針對多年來農業院校師資相對匱乏問題,可以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大教師培養力度。鼓勵教師出國交流、公派訪學,拓寬知識面,開拓視野,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鼓勵從事農業類教學科研教師到農業試驗站、基地進行實踐鍛煉,接觸和參與農業生產環節,發現農業中存在的問題,切實解決農業生產問題。另外,加大農業相關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加深多學科融合的師資培養,同時邀請相關專業的院士、成功創業人士、資深專家不定期到學校開展學術報告、創新論壇等,使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多元化,逐步形成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科研團隊,保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6]。
3.3構建校企合作機制
實踐教育既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教學環節。農業院校在人才培養中要重視人才培養和實踐教育,把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作為人才培養的著力點。通過加強與優秀企業的交流,構建高校與企業合作機制,形成校企雙贏戰略合作關系,使校企雙方在戰略協同理念上達成共識[7]。理論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中,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建立一流的、高標準的創新創業校外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與實踐,在實踐中提升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3.4營造創新創業氛圍
農業院校在日常教育中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政策宣講,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使學生了解國家和地方對農業類創業的扶持優惠政策,促使更多學生學農愛農。同時,重視創業成功案例的帶動效應,通過“青年企業家進校園”“校友導航———成功者之路”等教育工程,大力宣傳創業典型人物事跡,激勵學生學習本校優秀畢業生校友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學習他們愛校、榮校、興校和學農、愛農、興農的勵志精神。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以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其創業能力[8]。3.5轉變創新創業認識現代農業是一個朝陽產業,有很大的發展前景,適合年輕學生創業。農業院校學生只有在認真了解現代農業的基礎上轉變認識,才能更好地參與創新創業。可以邀請優秀畢業生返校為學生講述他們創業的經歷,轉變學生思想觀念。創新創業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發展的需要。學生要提高對創新創業的認識,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努力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發展相融合,充分了解社會對人才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正確認識自己,科學規劃職業生涯,在實踐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努力成長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知農愛農新型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為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4結束語
針對當前農業院校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策略,旨在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實效性強的服務,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創業素養,努力成長為能夠適應新時代農業發展要求的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秦曉梁,李雨澤,王慶,等.高等農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和實踐[J].中國農業教育,2017(3):47-51,94-95.
[2]應義斌,梅亞明.中國高等農業教育新農科建設的若干思考[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9,36(1):1-6.
[3]陳利根.地方農林院校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探索———以山西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6(3):13-17,25.
[4]朱莉,張方愛,張偉,等.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體系的構建、成效及展望———以山東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8(6):11-16,93.
[5]劉三寶.關于高等農業院校創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8,9(2):91-94.
[6]余克強,宋懷波,何東健.農業類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剖析及推進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9(71):22-24.
[7]蔡娜,張繼河.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科教導刊(下旬),2016(5):175-177.
[8]郭亮.農林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困境分析及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16(6):68-71.
作者:杜曉巖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