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農村建設下農業經濟的管理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論文對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概念進行了闡述,分析了農業經濟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旨在通過此研究,促進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進步,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農業;經濟管理
1引言
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是國家對農業發展進行領導和管理的有效方式,按照經濟發展和農業實際對農村地區的人力、物力等進行合理組織和管理。科學、長效的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地區發展和農業發展進步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概念
農業經濟管理是指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要求,合理組織和管理農業生產力,調動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使農業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有效提升。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主要是著力于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農民增收、創收的有效機制。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農業經濟管理能夠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制約,對農村經濟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實現農村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農村地區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1]。其次,農業經濟管理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制度基礎,對農業經濟發展方向、地位進行明確,為農村經濟活動的展開提供可靠的規范和制度基礎。
3農業經濟管理中面臨的問題
3.1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不完善
我國農業發展雖然歷史悠久,但多為個體經營和集體經濟模式,農業經濟的管理機制不健全,對農業發展現狀和市場經濟環境不能有效的適應。在很多農村地區,傳統農業得不到重視,農村勞動力外流現象十分嚴重,農業發展受到嚴重制約。農村勞動力的外流,導致大量農業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堪憂。還有一些地區在發展農業經濟中,不能清楚認識和了解市場環境,對經濟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更新,使農業經濟管理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究其根本,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的不健全,是造成農業資源浪費、農村經濟發展不適應市場需求的根本原因。
3.2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水平不高
農業經濟管理是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生產、交換、分配與消費等經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并對人員進行激勵的一系列工作,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技術性。目前的農業經濟管理中人員專業意識和水平嚴重不足,不能合理規劃和開展農業經濟活動,使農業經濟管理水平不能有效提高[2]。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中,很多對農業經濟發展的認識不足,未對農業經濟具有足夠的重視,在經濟管理活動中積極性和執行力嚴重不足。另外,許多的農業經濟管理人員不具備專業技能和素質,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知識欠缺、對農業政策等了解不足,不能夠有效地開展農業經濟管理活動。
3.3農業科技水平低下
我國的農業發展相較于發達國家來說,機械化和技術化水平嚴重不足,農業科技技術手段的開發和使用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很多農村地區對農業科技的重視和投入不足,農業科技開發缺少資金支持,技術水平低下,不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另外,對農業技術人才的重視和引進不足,也是造成農村地區科技水平較低的重要因素。農業科技的資金和人才投入嚴重不足,使農業科技水平較低,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3.4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變革,信息化使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進入到更加快捷的時代。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和手段,促進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對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我國多數農村地區,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不足[3]。從主觀上來說,農村地區對信息化手段的認識和重視不足,不能有意識地將農業經濟發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從客觀上來說,農村地區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足,對信息技術的使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
4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4.1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
健全的管理機制是保證農業經濟管理順利開展的前提,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制定科學、全面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保證管理活動的順利開展。對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各個環節和流程進行細致的規劃和安排,保證管理工作的有序展開。在建立農業經濟管理機制的過程中,要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當地農業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進行考量,制定出適合當地實際的經濟管理模式。通過對農業用地合理的征用和流轉,緩解農村勞動力外流,土地閑置的問題。同時,根據當地特色對農業經濟發展的結構進行有效調整,促進農業農民與企業的合作交流,保證農副業經濟的發展,促進地區農業經濟的全面、合理發展。
4.2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具備專業素質的專業化管理團隊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對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設立,要選擇具備農業經濟管理熱情、對農業經濟管理具備專業的人員組成,保證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質量[4]。其次,在工作中,要不斷加強對管理人員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對其農業相關技能、國家新型農業政策進行豐富,保證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的管理工作專業而高效。最后,還要制定綜合的管理人員考評制度,通過對管理人員工作成績和技能的考評和測試,既能保證管理人員的專業水準,又能加深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管理的認識和重視。
4.3大力開發農業技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農業經濟中科技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對農業經濟進行有效管理,要加大對農業技術的開發和投入。一方面通過農業基礎設施的建造和維護更新,對農業生產環境進行改善和優化,建造農田水利工程、優化農村電力設施等都能夠對農業經濟環境進行改善[5]。另一方面,通過加大對農業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增加農業技術的先進性,使農業發展水平能夠得到提高。除此之外,還要加大對農業先進技術和人才的引進,通過對先進技術和人才使農業生產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4.4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
信息數據的有效利用,能夠大力促進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第一,通過加大對農村信息設施的建設力度,使互聯網在農村地區的覆蓋率達到最大化,為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礎。第二,高效利用信息和數據的作用,對市場需求進行及時的了解,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生產活動,避免由于信息閉塞造成的農業生產盲目化現象的產生。第三,大力開展農業信息化,通過新型的互聯網經濟模式,對農業的生產、銷售等渠道和對象進行擴充,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
5結論
農業經濟管理是保證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業生產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在新農村建設環境下,通過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機制、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員專業素質、開發農業技術、推進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進程幾點策略,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水平,解決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促進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崔潔.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7,22(13):24.
【2】劉文峰.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6,14(42):58.
【3】張晶.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措施探討[J/OL].農業與技術,2015,35(22):199.
【4】徐春園,張雪威,徐晴.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探究[J].南方農機,2017,48(06):138.
【5】于長杰.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和趨勢[J].中外企業家,2016,18(24):71.
作者:張業 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