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一帶一路農業產業對外貿易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我國歷來有著“農業大國”的著稱,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農業市場得到了進一步開放,加上受“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可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我國經濟朝健康方向發展,例如農產品結構不斷向發達國家看齊、與各國開展更多的農產品雙邊貿易,即在推動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同時,增加和各個國家的貿易往來,讓雙方農業產業都得到發展。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增長已經嚴重失衡,其中進口農產品種類以大豆、糧食、食用油、棉花等為主,出口則以水產品等種類為主,針對以上問題及時調整結構尤為重要,否則會對國家農業競爭力造成嚴重影響,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業國際貿易的發展。在此背景下,由孫中才編著的《國際貿易與農業發展》(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一書,立足于“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以解決農業國際貿易發展中問題為中心,以促進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為目標,重點分析了農業和國際貿易的關系,旨在增長農業產業的經濟效率。總覽全書,有三大特色,概述如下。
一、內容充實,邏輯清晰
該書共由25章構成,每章節內容與章節題目聯系緊密,且章節與章節之間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有利于讀者的閱讀理解。作者在第1章重點介紹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農業發展與國際貿易的關系,有利于讀者清晰認識科技、農業和貿易三者之間的關系;第2章介紹了工業經濟的結構、農產品消費均衡模型;第3章闡述了農產品供給競爭力的機理和貿易競爭力的定義,以便為農業經營模式的分析提供客觀依據;第4章介紹了超量供給力和超量供給力增長的定義,以及借助現實統計數據分析獲得超量供給能力值的可能性;第5章介紹了發展中經濟的基本特征、結構、行為、經濟模型及其效率;第6章介紹了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經濟效應;第7章介紹了農產品穩定價格與農業收入的關系,即穩定價格是保證成員獲得穩定收入的基本因素;第8章表明了科學技術是促進世界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幫助農業產品告別短缺情況;第9至25章分別介紹了F函數和G函數的關系、G函數和經濟學的關系、G函數和農業貿易的關系、超量供給概念和G函數的關系,通過重點分析G函數,引導出經濟學實驗的方向;此外,還重點探究了G函數和政策效應的關系、G函數和社會福利的關系。
二、見解獨到,闡述詳細
“一路一帶”倡議的形成和發展,對推動沿線各個國家的農產品貿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但是從實際情況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顯著低于農產品進口貿易額,并且與沿線各個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額更低,針對該現象的發生,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尤為重要。就目前而言,與我國貿易聯系最多的國家為東南亞各國,其原因在于兩方面:(1)東南亞地區與我國距離相隔不遠,交通運輸非常便利;(2)東南亞為熱帶地區,不僅水果種類豐富,還有天然橡膠和植物油脂,而我國為溫帶地區,出口產品以蔬菜、水產品、水管等為主;雙方在農產品上都極具特色,能夠大大地提升農產品總交易額。當然,也存在難題,即“一路一帶”沿線各國的優勢農產品種類有著顯著的差異,面對該問題的發生,建議通過合租的方式實現優勢互補;此外,各個國家應提前做好風險評估,因為受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極其容易影響農產品貿易。
三、觀點新穎,突出研究價值
作者指出:農產品供給短缺現象的發生,能夠創造市場和找到銷路;反之,即農產品供給剩余,則會對市場的創造和銷售路徑造成明顯影響。目前我國生產技術得到快速發展,農產品供給短缺現象不再發生,若要維持市場的穩定和開拓,就應將需求和生產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生產,同時也是促進我國農產品行業更好發展的關鍵。此外,需保證我國農產品的整體質量,按照農產品生產的標準,不斷提升農產品生產技術,這樣才能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更好的推動農產品國際貿易發展。總而言之,《國際貿易與農業發展》一書緊緊圍繞著農業產業對外貿易展開論述,具有內容全面、框架清晰及現實指導意義大等特點,是一本值得珍藏的著作。
作者:唐夏韻 單位: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