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內科護理ESC模擬教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湖北醫藥學院護理學院2009級護理本科生共46名,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23例,對照組23例,均為女性,年齡17~21歲,平均(18.5±1.2)歲。兩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在《內科護理學》“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護理”臨床實踐教學中,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見習帶教方法,即由教師帶領護生評估患者,然后組織學生討論此患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和護理等,共4學時。試驗組在接受2學時的臨床見習后,進行2學時的esc模擬教學。ESC模擬教學的方法是:
(1)課前準備:主講教師根據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護理理論和見習教學大綱編寫ECS教學病例;實驗室人員將病例錄人ECS;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護理教學分為3個場景;將試驗組學生分成3個小組。
(2)上課時:ECS是見習的患者,病例以投影方式播放,在護生熟悉病例后,ECS開始按照編寫的程序運行,表現出疾病狀態,每個小組(其中3人扮演護士、1人扮演患者家屬、2人作為觀察者、必要時1人充當醫生或護士長)完成1個場景的現場處理,然后以交班的形式交給下一組;
(3)結束后,主講教師請參與的同學進行自我評價;
(4)觀看同步錄象并組織學生討論;
(5)請同學歸納發言、教師點評、總結。
1.3資料收集
實踐教學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集中進行“上消化道出血的護理”測試,內容包括理論、實踐兩個板塊,各占50%。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采用SPSS15.0軟件,采用方差分析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學生考試得分情況比較見表1,結果顯示,兩組實踐技能方面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2);兩組理論技能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860)。
3討論
ECS模擬教學可以彌補護理專業學生見習的不足。傳統的見習教學以教師組織學生評估、引導學生討論為主,學生基本沒機會將護理實踐應用于患者,見習實際上是理論課的延續與補充。在模擬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案例,讓ESC模擬人表現出跟相應的臨床情況,學生通過積極的思考進行護理評估,制定出護理診斷及護理計劃,再對模擬人進行護理[6]。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護理教學分為3個場景,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的觀察和處理、出院指導。面對每1個獨立場景,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生的護理團隊要根據不斷變化的病情,及時、準確的為患者實施護理措施。這種實戰演練型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了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7]。研究表明,經過ECS模擬教學的學生,實踐技能模塊的掌握程度明顯提高。在實施ESC模擬教學的理論考試成績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原因可能為模擬教學主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采用的理論考試并不能考核學生的這些能力;另外,本次模擬教學模式只在內科護理學的一個章節中進行了兩學時的教學,嘗試的范圍窄,時間短。如果要真實了解模擬教學在理論成績方面的效果,還需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大范圍開展模擬教學,同時配合相應合理的考核方式。
總之,ECS模擬教學大大推進了護理實踐教學的改革,在內科護理實踐教學中可以彌補護理專業學生見習的不足,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但它畢竟不是真實的患者。不能完全取代臨床實踐。在開展《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時要注意揚長避短,注重臨床實踐的真實性,同時發揮ECS模擬人交互式教學、重復訓練的優勢,將護理臨床見習與ECS模擬教學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