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型鋼結構梁柱連接節點力學性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以梁柱T型連接節點為例,對新型鋼結構梁柱連接點展開力學分析,主要探究了鋼結構梁柱T型連接構件的翼緣板厚度、螺栓直徑與設置位置變化對連接節點變性能力與破壞形態的影響。結果表明,改變翼緣板厚度與螺栓直徑會對連接節點的承載力、變性能力與破壞形態產生影響,在兩參數增大的條件下,T型連接節點的承載力均有所提升。
關鍵詞:T型連接節點;承載力;變形能力;破壞形態
1引言
對于鋼結構來說,其自身質量較輕、可以循環利用且施工速度更快,因此在當前的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央視大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等建筑中均使用了鋼結構。其中,梁柱連接點對鋼結構的穩定性、強度有著極大的影響,受到了人們的重點關注。因此,本文以梁柱T型連接節點為例,對其展開力學性能分析。
2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試件設計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選擇了鋼結構梁柱T型連接節點作為分析對象,使用有限元結構分析軟件完成10個T型連接節點的簡化模型設計,具體如圖1所示。在靜力荷載的作用下,對相應連接節點模型展開力學性能分析。研究中,主要對T型連接構件的翼緣板厚度、螺栓直徑與設置位置進行變化,將其設定為變化參數,確定其連接節點力學性能的現實影響。這10個T型連接節點的簡化模型的截面尺寸與參數如表1所示。a-鋼結構梁柱T型連接節點;b-T型連接節點的簡化模型;c-簡化模型尺寸(翼緣板與腹板)在試件1、 試件2與試件3中,主要對翼緣板厚度(t1)進行變化,其中,試件1的翼緣板厚度取值為17mm;試件2的翼緣板厚度取值為12mm;試件3的翼緣板厚度取值為20mm。在試件4、試件5與試件8中,主要對螺栓直徑(d)、螺栓中心與腹板邊界的距離(e2)、螺栓橫向間距(g)進行變化。在試件5、試件6中,主要對螺栓中心與翼緣板邊界之間距離(e1)進行變化,其中,試件5的距離取值為45mm;試件6的距離取值為50mm。在試件9、試件10中,主要對螺栓中心與翼緣板側邊界之間的距離(s)進行變化,其中,試件9的距離取值為36mm;試件10的距離取值為45mm。
2.2單元的選擇及網格劃分
應用十結點六面體單元完成高強螺栓與T型連接構件的模擬;將三維接觸單元中設置于螺栓頭與翼緣板、螺母與翼緣板、孔壁與螺栓桿之間;設定滑移摩擦系數為0.45。在本次研究中,螺栓頭、螺母、墊片均涵蓋在高強螺栓頭的范疇內,因此不對墊片的厚度展開單獨考量,直接將其在螺母與螺栓頭厚度中完成計算。同時,在實際的模型構建過程中,忽略螺紋所產生的影響,直接將其設置為圓柱體完成模擬,并在有限元分析軟件中完成網絡劃分,完成高強螺栓模型、T型連接節點的簡化模型、預拉力單元模型的構建。
2.3材料特性
在本次T型連接節點的力學分析中,應用了Q235鋼以及強度等級達到10.9級的高強螺栓。同時,主要將彈性模量控制在2.06×105MPa。使用多線性隨動強化三折模型完成對鋼材料本構關系的模擬;將屈服強度設定為235MPa,其中,只有在板厚度超過16mm時控制屈服強度在225MPa;將極限強度設定為460MPa,其中,只有在板厚度超過16mm時控制極限強度在450MPa;將屈服應變設定為0.114×10-2;將極限應變設定為12×10-2。使用三折線應力-應變曲線表現高強度螺栓的材料特性,如圖2所示,具體有:當應變在1~2倍屈服應變的范圍內時,表明高強度螺栓正處于初始硬化階段;當應變在2~8倍屈服應變的范圍內時,逐漸達到極限應力。
2.4靜力加載
本次試驗中,在T型連接節點的腹板中選取一端,在其中施加3個方向(這3個方向相互垂直,即X軸、Y軸、Z軸方向)施加固定約束;相對應的,在T型連接節點腹板的另一端展開截面區域內所有節點的位移耦合(范圍為平面內),同時將軸向荷載施加在耦合面的主節點中。這樣的加載模式主要依托位移完成對靜力加載的控制??梢詫嶋H的加載操作劃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主要落實螺栓預拉力的施加,預應力的施加依托單一的荷載子步實現。在第二部分中,逐步展開軸向位移荷載的施加,使用復數的荷載步實現。具體操作為:將初始位移荷載設定為2mm,荷載的增加量控制在2mm,實施逐級增加荷載的方式,直至試件損壞后停止。實踐中,當進入第三荷載步后,引入大變形經靜力分析,并依托復數個荷載子步實施加載;利用共軛梯度法完成求解。在本次研究中,M16的預拉力設計值控制在100kN;M20的預拉力設計值控制在155kN。
3力學性能分析結果
3.1破壞過程的描述與分析
3.1.1翼緣板厚度因素與承載力之間的關系分析在本研究中,使用試件1、試件2與試件3完成翼緣板厚度的參數變化,具體情況見文章第二模塊,得到的試驗結果如下所示。對于試件1來說,在對高強度螺栓完成預拉力的施加后,兩側翼緣板表現出緊密接觸的狀態;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493.2kN后,兩側翼緣板依舊表現出貼合狀態,且基本不存在縫隙;在施加的荷載超過493.2kN后,兩側翼緣板(翼緣與腹板)之間能夠觀察到縫隙,且這一縫隙的寬度隨著施加荷載的增大而增大;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522.3kN后,兩側翼緣板之間存在明顯縫隙,且能夠觀察到翼緣板變形的情況(塑性變形),且在荷載進一步增大的情況下,這樣的變形更為明顯;在施加的荷載達到561.9kN后,兩側翼緣板之間能夠觀察到“張口”形變,此時螺栓頸縮現象明顯,表示該構件無法繼續承載??傮w來說,在翼緣板與高強螺栓的強度具有一致性時,施加荷載后,兩者的伸長量與極限承載力基本一致;產生破壞后,翼緣板發生塑性變形、高強螺栓斷裂。對于試件2來說,在對高強度螺栓完成預拉力的施加后,兩側翼緣板表現出緊密接觸的狀態;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273.3kN后,依托肉眼可以觀察到兩側翼緣板的變形;在施加的荷載超過273.3kN后,兩側翼緣板的變形情況更加嚴重,整個試件進入屈服承載力狀態;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384.5kN后,兩側翼緣板的形變增大,且能夠觀察到“張口”形變,此時螺栓頸縮現象明顯,表示該構件無法繼續承載??傮w來說,當翼緣板厚度較低、螺栓直徑較大時,施加荷載后,翼緣板的變形量高于螺栓的伸長量,螺栓在翼緣板的邊緣產生撬力作用;產生破壞后,翼緣板與螺栓相接觸的區域可以用肉眼觀察到極為明顯的塑性變形。對于試件3來說,在對高強度螺栓完成預拉力的施加后,兩側翼緣板表現出緊密接觸的狀態;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420.7kN后,兩側翼緣板依舊表現出貼合狀態,且基本不存在縫隙;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538.7kN后,肉眼可以觀察到兩側翼緣板的變形,螺栓頸縮;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598.6kN后,螺栓桿發生斷裂??傮w來說,當翼緣板剛度大于螺栓剛度時,在施加荷載的情況下,翼緣板不會發生變形情況;但是螺栓的伸長量會隨著荷載的增加而增加,一旦伸長量超過極限值后,螺栓會發生斷裂;在螺栓斷裂時,翼緣板依舊穩定在彈性階段。
3.1.2螺栓直徑因素與承載力之間的關系分析對于試件4來說,在對高強度螺栓完成預拉力的施加后,兩側翼緣板表現出緊密接觸的狀態;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448.1kN后,兩側翼緣板依舊表現出貼合狀態,且基本不存在縫隙;在施加的荷載超過448.1kN后,整個試件逐漸進入屈服承載力狀態;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601.2kN后,兩側翼緣板之間存在肉眼可見的變形,腹板存在屈服變形;在施加的荷載提升至635.6kN后,腹板不宜繼續承載。與試件1的變形情況進行對比能夠得出,隨著高強螺栓直徑的不斷增加,試件的變形能力表現出下降趨勢,且破壞形態也發生改變。此時的破壞形態并不是翼緣板與螺栓破壞,而轉變為腹板破壞。
3.1.3螺栓位置因素與承載力之間的關系分析將試件5與試件6的變形情況與試件1進行對比,能夠得出:在對高強度螺栓完成預拉力的施加后,3個試件的變形情況基本一致,且變形能力與破壞形態也表現出了高度相似的情況,最終呈現出螺栓斷裂、翼緣板形變過大??傮w來說,依托螺栓至翼緣板邊界距離的調整,無法對試件的變形能力與破壞形態產生變化。將試件7的變形情況與試件1進行對比,能夠得出:在各個變形階段中,試件7的變形能力高于試件1,最終試件7因為翼緣板屈服發生損壞??傮w來說,依托螺栓與腹板邊界之間的距離調整,能夠改變試件的變形能力與破壞形態,且隨著該距離的增大,試件變形能力更強,破壞形態逐漸轉向翼緣板屈服破壞。將試件8、試件9與試件10的變形情況與試件1進行對比,能夠得出:在各個變形階段中,4個試件的變形情況基本一致,且變形能力與破壞形態也表現出了高度相似的情況,最終呈現出螺栓斷裂、翼緣板形變過大??傮w來說,依托螺栓橫向間距、螺栓中心至翼緣板側邊界距離的調整,無法對試件的變形能力與破壞形態產生變化。
3.2承載力分析
得到的試件承載力數據如表2所示。能夠看出,改變翼緣板厚度與螺栓直徑對連接節點承載力的影響程度更大,在兩參數增大的條件下,T型連接節點的承載力均有所提升。
4總結
綜上所述,在翼緣板厚度增大的條件下,施加荷載后其變形能力下降,破壞形態逐漸由翼緣板破壞轉變為螺栓桿斷裂;在螺栓直徑增大的情況下,試件的變形能力下降,破壞形態逐漸由翼緣板與螺栓破壞轉變為腹板破壞;依托螺栓橫向間距、螺栓中心至翼緣板側邊界距離的調整,無法對試件的變形能力與破壞形態產生變化。
參考文獻:
[1]喻露.設置墊板的鋼結構梁柱T形件連接節點滯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5(04):90-95.
[2]余飛,徐超.新型鋼結構梁柱端板加強型節點有限元分析[J].低溫建筑技術,2018,40(05):70-73.
作者:張慶勛 單位:云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