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如何推動臨床醫學專業職業指導的開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重新闡述了職業指導的概念和內涵,根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特點入手,指出目前醫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存在問題,包括專職、外聘教師缺乏;自主創業意識薄弱,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就業供需仍存在矛盾,就業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六點建議,如加強職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宣傳基層就業創業,持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切實援助困難群體,增強醫學生的職業素質,做好畢業生就業跟蹤服務。
關鍵詞:高校;職業指導;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生
一、職業指導概念與內涵
高校的職業指導,主要是指高校中從事職業指導的教育工作者,為大學生在就業形勢分析、職業生涯規劃、綜合素質培養、身心健康發展、擇業技巧訓練、角色轉換適應、創業指導等方面提供咨詢、指導、教育和幫助。
二、臨床醫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特點
1、考研成為臨床醫學生的首選
由于近年來各級醫療單位在招聘時對醫學專業畢業生學歷層次需求越來越高,由原來本科提升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因此導致考研人數大幅度上升,考研已成為醫學專業畢業生中絕大部分同學的首選,許多大學生期望通過考研提高身價,和暫時規避就業高峰。一個班級除了定向生外,幾乎全班都在準備考研。然而,并不是所有同學都適合考研,因為每位同學的個性特征、學習情況、家庭情況不同,且研究生招生數每年都是限額的,盲目跟風準備考研,可能導致浪費時間、金錢、精力,以及因為考研而忽視實習階段臨床實操技能的扎實掌握。
2、臨床醫學生就業以設區級以上醫院為主
結合某醫學院校近三年畢業生就業情況來看:臨床醫學畢業生整體就業層次較高,主要以設區市級、省級醫院為主。從醫療單位人才需求量分布上看,省級及以上單位基本以招聘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人才為主。設區市級單位,縣(區)級單位對醫學本科生需求較大。就臨床醫學專業來看,隨著近年來臨床本科畢業生整體總量持續上升,市場需求基本不變,且對臨床醫學畢業生學歷層次要求越來越高,由原來本科提升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此外,大多數醫療衛生單位在招聘時,都希望招到已經具有執業醫師從業資格且有工作經驗的人才。因此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3、臨床臨床醫學生基層就業和創業觀念薄弱
從黨中央到地方,乃至本校和學院出臺各類針對基層就業和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廣大畢業生能奉獻知識,扎根基層,但從這幾年就業形勢看,我院大部分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并無意愿前往基層或者西部就業,也無人創業。這也說明畢業生就業觀念仍比較狹窄,缺乏開闊的行業視野,缺乏遠大理想的引導,更缺乏創業創新的精神。
三、臨床醫學生職業指導工作中存在問題
1、專職、外聘教師缺乏,師資隊伍建設有待提高臨床醫學專業職業指導師資隊伍主要由學工處就業指導中心老師、輔導員、就業指導教研室老師三部分組成,其中學工處就業指導中心老師2人,輔導員約100人,專業工作就業指導教研室成員42人(含專職教師1人,兼職輔導員41人)。由此可見,臨床醫學生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絕大部分為輔導員,而輔導員負責日常事務繁雜,職業指導只是眾多工作中的一項,投入的精力和時間有限,且未兼任就業指導課程的輔導員較少有機會接受職業指導方面專業培訓,導致職業指導師資隊伍中專職人員缺乏,專業化有待提高。
2、自主創業意識薄弱,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
畢業生自主創業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著力點。近幾年福建省也出臺多項扶持政策以期達到“支持創業帶動就業”,但是對于臨床醫學生來說吸引力還并不大,許多醫學專業畢業生在進校學習時就有明確目標,希望畢業后成為一名出色的醫生。在創業創業教育方面,理論課程僅依靠兼職輔導員,較少引進外校專業人士開設課程,導致該門課程純理論多,實操案例少,對學生吸引力不夠。
3、就業供需仍存在矛盾,就業觀念有待轉變
由于醫學專業存在學習時間長,投入大的特殊性,當前醫學生就業期望值普遍偏高,大部分醫學生將就業目標定在省市級醫療衛生單位及經濟較為發達地區醫療衛生單位。但是省、市級醫療衛生單位對研究生需求大,本科需要較少,學生盲目追求高層次的醫療衛生單位,而忽視自我評估,最終導致到畢業時仍有部分同學未就業。這部分暫未就業同學,部分選擇二戰考研,部分選擇繼續就業,但此時心理壓力較大,且影響全校就業率。而廣大中小、邊遠地區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對本科臨床醫學生需求較大,崗位較多,盡管近年來有關方面已出臺多項計劃鼓勵政策,但由于受經濟、生活、家庭等諸多因素影響,仍無法較好吸引畢業生。
1、多措并舉,加強職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
大學之大,在于大師之大也。高校要開展好職業指導工作,依賴于一支穩定、專業的師資隊伍。首先,重視師資隊伍培養和選拔,保證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的穩定和專業。如制定長期的師資培訓計劃,分批遴選輔導員和相關教師外出參加培訓進修,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素質。鼓勵職業指導人員參加職業資格考試,職業指導教師教學技能比賽等,從理論和實踐方面使職業指導人員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3)。其次,由于職業指導涉及了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創造學、藝術學等多方面的知識,所以在職業指導師資培訓的過程中要加強各類知識的攝取,不可以偏概全(4)。第三,制定鼓勵政策,吸引校外優質教師資源進入高校,豐富職業指導的內容和形式。第四,確保專、兼職教師比例適宜,聘請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外校優秀職業指導教師等長期作為兼職教師,自有專職教師作為穩定的教師資源。第五,完善制度,依托制度對職業指導人員進行專業化培訓和服務意識培訓,樹立他們終身開展職業指導工作和為學生提供職業指導服務的思想意識,切實提高職業指導師的水平,確保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終身化。綜上,多措并舉建立一支高水平、強專業、長期穩定的職業指導隊伍,有助于大力促進高校職業指導工作的開展。
2、全面推進,大力宣傳基層就業創業
重視加強對醫學生擇業的合理引導,鼓勵醫學生多渠道就業,優化就業市場結構。支持鼓勵醫學生通過親朋好友和自主創業等形式實現就業;同時做好“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與“三支一扶”活動的宣傳與組織工作,舉辦“基層校友校園行”活動,用典型事例引導學生。此外,通過播放大學生創業成功案例視頻、邀請專業創業課教師開展創新創業講座等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為畢業生創業提供支持。繼續堅定實行臨床醫學專業定向生“訂單式”培養模式,做好定向生培養工作。將臨床醫學本科定向生充實到基層醫療機構,對緩解我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匱乏問題起到了促進作用。
3、強化意識,持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活動
為了樹立學生終生生涯規劃意識,避免到了高年級后隨大眾、盲目考研、盲目追求三甲醫院,針對各年級特點持續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活動,如建立在校生職業生涯規劃檔案,舉辦職業生涯大賽人物訪談,觀摩職業生涯大賽,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講座等,幫助學生盡早確定人生職業目標,積極提升自已的職業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和能力;并按照之前確立的目標,對自己的生涯規劃進行總結,檢查自己的職業目標的適宜性和準備的充分性,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修正。
4、積極拓展,切實援助困難群體
在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中積極開展就業困難畢業生援助工作,通過發放“臨時困難補助”、“求職返家路費補貼”等方式幫扶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狀況檔案,對篩查出的重點對象進行跟蹤輔導;為就業困難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招聘信息,進行醫療單位優先推薦等就業保障政策;為學業困難學生提供一對一學業指導幫助,建立動態幫扶記錄。同時重視對“重點人群”學生的教育與引導,要求輔導員定期與其家庭父母聯系,定期談心等,通過認真細致地思想工作,幫助畢業生正確自我評估、全面認識社會工作環境,并樹立正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和掌握必備的求職技巧,增強畢業生自信心。
5、重視人文,增強醫學生的職業素質
高校職業指導工作不僅包括對學生在校期間教育,也包括學生畢業后教育。加大對畢業生就業工作后醫德醫風的宣教力度,采取畢業生畢業前座談會、專題講座等形式、多渠道進行宣傳教育。圍繞形成“以就業為導向,以成才為目標,立志立德修身,牢記醫學誓言”的思想教育目標,開展優秀畢業生評選活動,激勵和引導廣大畢業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進取,立志成才,以先進典型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加強了學風建設,進一步助推就業工作正能量。同時開展文明離校系列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畢業典禮、畢業生主題教育活動,教育學生感恩母校、回饋社會;開展畢業生廉潔從醫專題教育活動,引導畢業生廉潔修身,廉潔行醫,明理誠信,自覺增強廉潔品質。
6、完善信息,做好畢業生就業跟蹤服務
及時做好醫學生生源信息的采集、校對、統計、分析、上報及日常數據的上報工作。指導學生做好畢業生登記表和畢業生就業推薦表的填寫,為每一位畢業生建立就業工作檔案,多渠道收集畢業生就業信息;根據畢業生就業情況及時更新就業公共網上畢業生就業數據;定期以書面和電子表格形式上報畢業生就業情況和用人單位崗位需求信息匯總材料以及就業率統計分析材料;回訪用人單位及已就業學生,開展多形式的畢業生跟蹤調查;為未就業學生提供后續服務,將就業跟蹤做出實效。
參考文獻:
[1]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材: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基礎知識)[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6.
[2]盧秀峰.高校職業指導質量提升策略探析———以廣州地區部分高校為例[J].就業指導,2014,8:40-44.障出版社,2016.
[3]徐曉紅,劉記紅.高校職業指導模式構建與實踐探[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5,6(1):108-109.障出版社,2016.
[4]黃喜剛.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就業指導,2014,4:27-30.
作者:楊翠玥 陳浩 單位:福建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