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不斷探索創新促進行業的科學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改革開放中國評估二十年耕耘,二十年風雨,勵精圖治的發展歷程,山西資產評估也在實踐中開拓,發展中創新。
一、山西省資產評估行業的現狀
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山西省資產評估行業初具規模,成為現代商務市場的重要力量。截至2016年底,全省資產評估機構137家,其中,太原市77家,大同市6家,朔州市2家,忻州市3家,陽泉市9家,呂梁市4家,晉中市7家,臨汾市7家,運城市6家,長治市6家,晉城市10家。以下用圖表與文字見證這個行業的發展實踐。(一)資產評估機構收入行業收入是行業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標志,山西省資產評估機構近十年收入統計2009年全省資產評估機構行業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實現業務總收入14085萬元。環比增長率達到歷年最高43.2%。2011年繼2009年突破億元大關之后節節攀升,再創新高,實現業務總收入21282萬元,收入增長率為29.4%。2013年繼2011、2012年突破2億大關穩步增長之后小幅提升,實現業務總收入21470萬元。與前幾年相比,業務收入雖增幅不大,但仍保持穩步增長。令人可喜的是,2016年在五年連續收入增長有所回落的情況下,再創小新高,實現業務總收入24533萬元。2009年,評估師人數首次突破千人達到1006人,行業評估師人均收入為13.97萬元,較2009年有所提高,人均增長收入增長率為歷史最高32.4%。隨著評估師人數穩步增長,評估師人均收入也趨于穩步上升,在2011年行業收入突破2億元大關后,評估師人均收入達到17.92萬元。近五年行業收入及評估師人均收入增長率趨向回落狀態,有待于進一步拓展評估市場,發揮評估行業在全省改革開放與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不同規模的評估機構收入狀況也不同。全省收入規模500萬元以上的資產評估機構收入合計占行業收入總額的17.78%,而該部分機構數量僅占評估機構總數的6%。收入•工作研究規模在100萬元以下的評估機構數量占比達到40.44%。(二)會員發展情況20年來,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資產評估服務于山西地方經濟的領域不斷擴展,社會對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需求越來越大,截止2016年全省有注冊資產評估師1369人,資產評估從業人員2000余人,資產評估機構137家。(三)執業隊伍建設在變革的時代,資產評估行業的內涵也在不斷演變。省評協通過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培訓,確保資產評估工作能緊跟時代變革的步伐。目前,山西省已形成以省財專、青干院為主的資產評估專科全日制教育,以省財大、山大商務學院為主的本科全日制教育,以財大為主的專業碩士全日制教育,這三個層次有別的全日制教育,構成山西省比較規范的在校教育體系。同時,也形成以遠程繼續教育、名師院校培訓教育兩大方面的在職教育體系。這兩大體系特點各異、優勢互補,有力地提升全省資產評估行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2016年為了加強山西省資產評估師后續教育工作,提高資產評估師的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系統、科學、規范地開展后續教育工作,省評協秘書處研究組建了第五屆理事會繼續教育專家委員會和專家庫,兩委專家由各資產評估機構、高等院校資產評估相關專業、行業相關主管部門積極推薦的具有豐富執業經驗,又有一定理論研究能力及專業教學經驗的機構負責人、專家學者和秘書處的代表若干人組成。2017年,為充分發揮評估專家委員會技術支持的職能,分赴長治、朔州召開評估專家入所服務對接工作會。這也是深入貫徹落實在一中全會上關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要指示,讓評估專家深入基層調查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閉門造車,出門合轍,了無差異。通過學習、培訓、調研、課題研究等,培育專家型骨干人才,整合、儲備優秀人才資源,推進隊伍專業化建設。
二、資產評估參與績效評價大有可為
新世紀以來,我國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雖然整體上還處于試點階段,但各級財政都高度重視并且積極推進這項工作。2011年4月21日,財政部在廣州召開會議部署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要求在以往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績效評價試點范圍。廣東省在全國率先設立績效評價處室,推進以績效評價為基礎的財政資金競爭性分配機制等系列改革;云南省努力實現“預算編制有績效目標、項目執行有績效監管、項目完成有績效評價、預算安排有評價依據”的全過程績效管理,取得突出效果;安徽省專門制發文件大力推進市縣績效評價工作,使績效評價深入拓展;上海市閔行區借鑒美國經驗,實行PART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而別具一格;北京市成立績效評價中心,專門推進這項工作。其他省市也都結合實際、大膽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風起云涌之勢,充分顯示出績效評價工作的蓬勃活力、內在價值和廣闊前景。山西特殊的省情和行情,促使資產評估參與績效評價初步形成了“財政委托、評協承辦,機構參與、專家指導”這一具有山西特點的省級資產評估服務財政績效評價新模式。這一模式在全國評估行業具有一定的創新示范意義。從2006年開始,山西資產評估行業就在省財政廳和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正確領導與指導下,在做好資產評估傳統業務的同時,積極探索資產評估服務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新范圍、新領域、新途徑和新層次,分別在理論研究、實踐操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新成績。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6年共評價了30多個部門,項目資金總額為261.36億元,參與評價的評估機構70多家,參與評價人員近600人。近十年來,山西評協組織有關機構、專家開展績效評價理論研究,完成2個省級課題、1個中評協課題;開發并應用1個績效評價使用軟件,并發表20余篇反映課題成果信息、文章。
三、山西省資產評估行業如何發展
第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引,促進資產評估行業健康規范發展科學發展,應當由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做保障。當前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的科學性應體現在不僅要重視資產評估機構數量的增長、資產評估師隊伍的壯大,更要重視評估執業水平的提高、質量的保證,不能把數量的增長作為衡量評估業發展的惟一指標。大未必強,強必然大。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行業的協調發展要重點抓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行業自身建設。二是引導廣大評估師積極主動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第二,要制定人才發展戰略,開拓高層次評估服務市場。一是人才來源要遵循優選化。在原有行之有效的人才培訓形式基礎上,以發展的視角,不斷進行方法、途徑和形式的創新,達到“使用一個人,激勵一群人,培養一批人”的效果。評估機構要把人才培養的先進做法、先進經驗制度化、固定下來,堅持下去,形成良好的助于人才成長的企業文化。二是人才培養要深度專業化。資產評估各環節技術要求較嚴,專業分工較細,必須培養一批現代化程度較高,具有深度專業化的領軍人才。三是人才儲備要突出前瞻化。隨著整個經濟體制的全面深化改革,對人才需求多樣化、專業化、高端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不僅需要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更需要懂管理、善策劃、會經營的經營管理人才,這就要求在人才培養上和人才引進上具有超前意識,立足機構實際,按照專業相近、能力適合的原則,把有開發潛力的人員安置到相應崗位,通過實踐鍛煉、專業技能培訓等多種方式,使他們盡快進入角色,適應新崗位需要,并保持崗位工作的穩定性與連續性。第三,做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促進評估機構邁向優強大。行業地位的提升,是全社會的責任。資產評估師自己首先要能做到客觀公正,有良好的業務水平,才能讓客戶尊重你。行業協會一定得做好行業道德標準導向的宣傳工作。資產評估在其發展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經濟利益相聯系,評估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出商業賄賂的溫床。如何克服這一不良現象,已成為中介機構的生存課題,我們要用行業自律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資產評估隊伍,打造誠信為本的山西公司品牌,打造出質量優秀的評估報告,以良好的社會公信力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一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打造高素質評估團隊。二是建立完善的執業監督體系,以制度預防賄賂。三是樹立質量就是生命的競爭意識,以質量化解賄賂。
作者:聶紅萍 單位:山西省注冊評估師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