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區口腔科人員職業保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社區醫院的口腔科與其他科室不同,患者就診時間長,復診次數較多,其他疾病病情隱蔽(特別是傳染病);且絕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內進行,加上患者就診時不可能做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血液性傳染病的篩查。而醫護人員每天接觸患者的大量血液、體液,處在一個高危的職業工作環境中,因此加強口腔科醫務人員職業防護不得不作為一個醫學問題而被重視。
生物因素的防護
直接感染:我國的傳染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口腔科醫務人員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更屬易感人群;加上我國又是乙肝高發區,其總感染率高達60%;據2011年上海的院感質控報到,每年銳器傷例數在23840例,其中因針刺傷導致感染乙肝的例數達到650例,丙肝的例數13.7例;83%以上的臨床醫護人員都有被針刺傷的經歷,針刺傷是血源性疾病主要傳播途徑;口腔醫護人員在雙手操作過程中頻繁使用銳利的器械、注射器,針刺傷時只需0.004ml帶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因此口腔科醫護人員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戴手套可降低病原體雙向傳播的危險,明顯減少被針頭刺破皮膚的幾率,保護不受血液性傳染病的感染;醫務人員應該嚴格遵守操作常規,禁止用手去拔注射器針頭,禁止重復蓋帽,針頭使用后立即放入利器盒,嚴禁與其他醫療廢物混放。清洗、整理、器械時應做好自身安全防護,如圍好防水圍裙、戴口罩、手套。分揀器械時,要養成用鑷子揀銳利器械的習慣;按照《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工作流程分類清洗滅菌。如工作中不慎被銳利器械刺傷應立即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大量流動水清洗污染的傷口,沖洗后用酒精、碘伏或其他消毒劑消毒傷口,最后上報主管部門??谇豢漆t務人員應定期接種乙肝疫苗,并定期進行HBV、HCV血清學指標檢測;若證實被HIV陽性患者血液的銳器刺傷,由疾控中心提供相關預防藥物。間接感染:口腔治療中患者的唾液、血液、致病菌在高速牙鉆等器械旋轉下,引起微小飛沫和氣溶膠懸浮于空氣中,通過呼吸道使患者和醫務人員接觸或吸入含傳染病原體的空氣飛沫,增加感染機會,因此口腔科醫護人員工作時,最好穿立領工作服、工作褲,最好每天更換,污染時隨時調換。操作時需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現患者血液、體液噴濺時,應當戴護目鏡或面罩。一次性口罩需4小時更換,戴時有藍色涂層面向外,并夾緊鼻夾。診室內應開窗通風,紫外線燈消毒需注意離地面1~1.5米,其殺菌率可達80%;室內綜合治療臺、椅、操作臺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地面應濕拖,如被污染隨時清理、消毒,有條件提倡使用一次性椅套。規范醫務人員行為,治療操作中禁止接電話、手機、吸煙等;各種治療操作后均應按“六步法”洗手,應采用洗手液洗手,用流動清水沖洗,洗手可使自然菌清除率達99.5%。洗手時間要求超過15秒,洗完后應配備干手物品,避免二次污染。洗手是防止醫院內感染傳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物理因素的防護
噪音:口腔科使用的高速手機、治療椅上的氣泵和吸唾器等這些機器可產生高強度的噪音;另外,來社區醫院就診的老年患者居多,詢問病情時需反復、大聲地問,這些多是噪音的來源。長期工作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容易引起醫護人員思想不集中,精力分散,工作易出差錯。另外,診室內的噪音對患者也是一種不良刺激,容易產生恐懼,不能有效地與醫生配合。因此,有條件醫院盡量做到一室一椅或在治療椅之間有隔離墻,這樣一方面可減少室內噪音,另一方面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對一些噪音大的設備應及時檢修或淘汰,盡量選擇噪音小、功能好的設備;醫護人員更應該注意自己的服務態度,來減輕患者的恐懼心理,合理安排就診次序,確保就診環境安靜。另外醫務人員加強自身修養,盡量做到“四輕”。非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主要來源于光固化儀,最大危害是對視網膜的損傷作用,操作時避免光源,可戴防護眼鏡的方法;紫外線消毒燈開關應有明顯標志,消毒盡量在診療結束時進行;對使用中儀器應定期檢測、維修和保養,不合格時及時調換。燙傷:口腔科目前使用的是手提式壓力蒸汽滅菌器,消毒人員應持證上崗,應經常檢查壓力表、安全閥運行情況;每日應做好日常保養容器的工作。在滅菌柜工作時,不得離開工作崗位;在進行滅菌時,必須先將滅菌器的門關緊后才能啟動;消毒結束后,壓力表降至零、溫度降至100℃以下,方可開門。為避免發生人身和設備事故,嚴禁帶壓開啟滅菌器門。滅菌結束后打開門時,取放無菌物品戴上防護手套,避免燙傷。
化學性的防護
汞中毒:汞是口腔科常用的充填材料,在常溫下易蒸發為蒸汽,在調制和充填過程中所產生的汞蒸氣,通過呼吸道和皮膚進入人體引起汞吸收,醫務人員如長期暴露易可致慢性汞中毒,表現為情緒激動、煩躁、記憶力減退、失眠等;還有其他如過敏性皮炎、脫發、消化道癥狀。銀汞調制必須在通風環境下調和,可降低室內空氣中汞含量,醫護人員避免用手直接接觸汞,充填多余汞儲存于盛有飽和鹽水或甘油的容器內,深度為17cm以上。工作人員每天多飲水,喝牛奶,能有效地促進汞的排泄,有條件每年體檢一次?;瘜W消毒劑:我院已對口腔器械大部分首選高壓蒸氣滅菌,一方面提高滅菌效果的同時也減少了化學消毒劑使用,但少部分器械還在使用2%戊二醛。戊二醛是一種廣譜、高效、不良反應大、有一定刺激性、腐蝕性的消毒劑;在用于浸泡消毒時容器應加蓋,并存放于通風良好的環境中。在使用這些器械前用0.9%NaCl反復沖洗,以減少器械上戊二醛消毒液的殘存量;護理人員配制2%戊二醛,也應在良好的通風場所進行,做好必要自身安全防護。對于在使用中的2%戊二醛,為了保證消毒滅菌效果,在使用2周后至少要調換;另外應每星期監測其濃度,不合格時及時更換。
社會因素的防護
地處郊區的社區醫院,一般離二、三級醫院偏遠,口腔醫護人員少、患者多,加上患者對醫務人員的高要求,致使廣大醫護工作者無形之中產生非常大的壓力;除了要每天接診大量的患者外,空余時要抽出時間參加繼續教育培訓,長時間易形成醫護人員生理和心理疲勞。醫院方面應增加醫務人員,來減少患者就診等候時間;醫護人員也應認識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合理安排工作,勞逸結合,注意心理調節,不斷提高心理適應和心理承受力,用醫生這個特殊的角色約束自己的情緒沖動,從而轉移來自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減少心理疲勞的發生。
討論
增強全體醫務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意識,特別是對醫院感染的重點科室,口腔科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標準預防原則”,即把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認為具有嚴重潛在感染危險,加強自身防護意識,是減少職業危害的主要措施;定期對醫務人員進行職業安全防護的知識培訓,提供各項安全防護設施,完善各種安全防護制度,確保醫務人員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