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問題導向下的會計課程教學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會計課程教學是學生會計技能培養的關鍵環節。基于會計教學體系龐大、知識點多和計算繁瑣的特點,針對會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針對性弱、教學效果不佳以及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首先針對目前會計教學的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總結,指出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問題導向性不高,提出基于問題導向的會計課程教學方法,并從教學方案指定、課堂教學實踐、課后練習機制和考核機制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可為國內類似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會計;教學;方法;問題;實踐
一、引言
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使得會計教學模式與現實需求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培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強的會計人才成為會計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針對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研究,國內外學者開展了較多的研究,例如“雙元制”會計教學模式、柔性化教學模式、“教學做”混合教學模式等,這些教學模式為教師開展會計教學提供了豐富的選擇空間。也有學者將不同的教學方式相結合,比較典型的是一些網絡教學平臺,提出了一些復合式的教學模式,例如藍墨云班課+行動學習管理會計的實踐教學模式、MOOC+翻轉課堂”的會計學教學模式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會計教學方式不斷發展和豐富的同時,也有學者針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例如陳湘州等(2018)以“藍墨云班課”+大學管理會計課堂為例,對大學管理會計手機微課教學模式改革實踐研究,楊瑞平等(2019)提出了慕課下《中級財務會計》五階段的教學改革模式,這些教學改革的研究為會計教學的發展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鑒和參考。此外也有學者針對互聯網與教學的結合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例如張林(2018)提出了“互聯網+創新創業”導向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章君提出了互聯網+人工智能的高職會計專業教育性模式。這些研究促進了會計課程教學的研究和發展,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但這些研究多是將某一教學模式與單一具體案例結合起來進行分析,教學模式有待在更多不同類型的教學實踐中檢驗。此外,這些教學模式的研究雖然豐富了會計專業的研究成果,給會計教學提供了更多選擇,但是也會讓實踐者在選擇面前無所適從,因此,針對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開展。為此,本文針對目前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基于會計教學體系龐大、知識點多和計算繁瑣的特點,針對會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針對性弱、教學效果不佳以及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首先針對目前會計教學的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總結,指出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問題導向性不高,提出基于問題導向的會計課程教學方法,并從教學方案指定、課堂教學實踐、課后練習機制和考核機制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可為國內類似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基于問題導向的會計課程教學思路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層出不窮的教學理念豐富了會計課程的教學,給了教師和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但也增大了教師在眾多方法中找到一個管用和適合自己教學方法的難度。篩選出貼合實踐的教學方法涉及到教學方法的評價標準問題。學生實際能力與預期培養能力之間的差距就是問題,整個教學的開展應該圍繞著這個問題的解決來開展,因此評價標準應該以問題是否解決為標志。由于教學體系形式上的完整性、豐富性不能替代教學效果的實用性,因此,針對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平臺,教師不應是全盤移植,而是應該圍繞問題的解決進行深度整合,讓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成為構建自己教學體系的有力工具。基于開展的文獻調研和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目前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建議以管用為原則,以圍繞解決問題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精簡教學各個環節和內容,讓教師和學生成為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體,課程相關問題解決了即認為達到了課程教學的目標,剩余的教學時間則可用于實踐,大幅提升實踐的占比,在實踐過程中反復深化技能。
三、基于問題導向的會計課程教學方法
針對目前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引入主動教學的理念,提出基于問題導向的會計課程教學方法,下面分別從教學方案制定、課堂教學實踐、課后練習機制和考核機制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
1.教學方案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是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傳統教學方案制定多是教師根據選擇的教材,圍繞著教學目標,把主要知識點抽取出來并以文字的形式體現出來,屬于被動式的教學方案制定,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程序比較低,主人公意識比較薄弱,學習的驅動力不強,不利于教學效果和教師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為此,提出基于問題導向的教學方案制定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樹立問題導向的意識,針對教學的課程,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明確現實需求和培養目標,以及學生目前的現狀,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實需求是學科專業發展的推動力,針對講授的課程,從企事業單位需求、課程專業發展現狀、教學方法發展現狀和學生目前能力現狀四個方面進行調研,形成具體的問題列表,將對學生的培養落腳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2)針對基于調研得出的問題,結合院系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針對教材的選擇,若內容過于冗長或高深,則不利于教學,與實際脫節比較大,若內容過于簡潔,則不利于學生的自學。建議教材的選擇要緊密貼合培養目標,邏輯性強,條理清晰,案例豐富。目前慕課等一批網絡教學平臺的出現,豐富了教學的內容和體驗,弱化了紙質教材的地位,但是電子教材替代紙質教材需要一個過程。(3)針對選擇的教材,將教材中的知識點提煉成一頁紙的框架圖。將教材提煉成一頁紙的框架圖對提升教學效果、基金項目申請能力以及教師自身思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需要多次反復提煉,建議先不要直接看教材提供的課件或教案,可以在自己提煉完后再和教材提供的課件或教案進行比對,找出差距之處。框架圖的繪制可以采用CAD或Visio軟件繪制,在課程開始時和課程結束時分別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梳理。(4)基于制定的知識框架圖,凝練出課程教學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和次要問題,將有限的教學時間進行合理分配,提高關鍵問題解決占用的時間。問題凝練同樣需要反復修改和推敲,需要與學生培養的能力一一對應。重要問題和次要問題的劃分并沒有嚴格的標準,需要根據現實需求,隨著時間、地點和條件而變化。(5)針對課程教學凝練的問題,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等途徑廣泛收集相關的案例。案例應與實際工作相匹配,具有明確的問題導向,直接對接學生能力的培養,可認為是學校版的工作實踐,其收集至關重要,具體體現可以選擇PPT、視頻等方式。
2.課堂教學實踐制定良好的教學方案是提升教學效果的第一步,課堂上邏輯清晰的循序漸進啟發式教學則是保證教學效果成功的關鍵。為此,提出基于問題導向的課堂教學實踐。(1)建立問題主線的講授機制。傳統課堂教學主要是按照從基礎理論知識到案例分析的思路講解,教與學均處于被動狀態,一方面老師非常疲憊,無法將有限的精力分配給關鍵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學生會感到乏味,不思考或思考程度低。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建立問題主線的講授機制,基于教學方案中的重點問題和次要問題,在課堂上由各個問題依次引出相應的研究內容。(2)建立基于提問的課堂考核機制。將課程的教學效果終結為期末考試的成績,雖然有利于教學的管理,但是不利于學生自身解決問題能力的成長。現代日趨激烈的競爭以及就業壓力,對學生的實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議建立基于提問的課堂考核機制,增大提問問題的概率,并將抽查率與期末成績相掛鉤,雖然會給學生造成大的學習壓力,但具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3)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鼓勵或者建立學生提出問題的機制,將學生分為若干組,由不同組之間相互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而老師則負責全局把控和點撥要點。針對提出的問題,建議選取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以及將來開展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4)將專業資格考試融入課程教學中。專業資格考試是國家組織專業相關專家制定的過關性考試,選取的都是與學科專業和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試題。針對專業資格考試試題的研讀,有利于把握課程教學的要點和重點。將專業資格考試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對專業課程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約學生用于準備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時間,提升專業技術資格的通過率。
3.課后練習機制適當數量的課后練習題有利于保證和鞏固教學效果。傳統的課后練習機制為教師和老師均是被動的開展課后練習,具有學生之間相互借鑒的問題。為此,提出基于問題導向的課后練習機制。(1)提出基于問題搜索的課后練習機制,摒棄掉教師指定學生作答的傳統課后練習方式,將課后練習改變為學生根據課堂的講授內容,找出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案例,并提出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法。(2)更換大班大作業為小組小作業。大班大作業雖然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實踐,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為此,建議將大班大作業更改為小組小作業,不同的小組分配不同的作業,同一小組內的成員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但統一于解決問題中,此種方法雖然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但是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分為多看問題,多種選一做決定的觀念,具有非常強的現實意義。
4.考核機制傳統教學考核多是采用試卷的方式,題目有填空、選擇、判斷和簡答題,雖然內容豐富多樣,但與現實需求脫節比較嚴重。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將傳統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內容逐步滲透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例如針對選擇與填空題可以采取抽查提問的方法,而將最終的考核機制設置為實際問題的解決。具體分為紙質版的試卷考試和面對面的交流考核。紙質版的試卷考試需要針對課程教學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分別制定出對應的實際情況,讓學生作答,考核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邏輯和語言表達等能力。面對面的交流則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由教師當面提出問題,讓學生作答,與實際更加貼合緊密,主要考核學生解決問題時的邏輯思維和臨場應變等能力。綜合成績由試卷考試成績和面對面交流考核成績綜合確定。針對試卷考試成績和面對面交流考核成績的權重,建議面對面交流考核的成績權重高于試卷考試成績的權重。
四、結語
本文采用文獻調研和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針對會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針對性弱、教學效果不佳以及與實踐脫節的問題,首先針對目前會計教學的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總結,指出會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問題導向性不高,提出基于問題導向的會計課程教學方法,并從教學方案指定、課堂教學實踐、課后練習機制和考核機制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可為會計專業教育與實踐需求矛盾的解決提供借鑒和參考。然而由于實踐及其需求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課程的改革也不應停止腳步,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傳統會計專業技能的培養在學生離開學校后就停止了,一方面不利于學生自身專業技能的拔升,另一方面也給會計教學改革增加了無形的阻力,如何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和理念,將學生離校后的專業技能拔升與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結合起來,是下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永澤,孫光國.我國會計教育及會計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對策[J].會計研究,2004(02):75-81.
[2]應里孟,陽杰,謝健,等.應用技術型高校“雙元制”會計實踐教學模式-以溫州大學城市學院為例[J].財會月刊,2016(06):122-125.
[3]王玉紅.應用型院校會計學專業柔性化實驗教學模式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08):43-46.
[4]谷增軍.引入翻轉課堂理念構筑“教學做”混合式教學模式[J].財會月刊,2017(06):88-91.
[5]高雅翠,金秀蘋,杜小艷.藍墨云班課+行動學習在管理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11):219-221+237.
[6]李艷.“MOOC+翻轉課堂”會計學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現[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05):222-225.
[7]陳湘州,江海潮,李佳麗,等.大學管理會計手機微課教學模式改革實踐研究-以“藍墨云班課”+大學管理會計課堂為例[J].財會通訊,2018(31):35-39+129.
[8]楊瑞平,吳秋生,王曉亮.慕課下《中級財務會計》研究性教學改革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19(12):156-160.
[9]張林,王佳.“互聯網+創新創業”導向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03):15-18.
[10]章君.“互聯網+”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改革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1):58-63.
作者:馬曉璐 王紅偉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經濟與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