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會計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采用相應的方法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與監督,在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有利于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但是現階段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日益嚴重,這就對企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阻礙,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然后對加強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具體對策進行探討,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表現;真實性;原因與對策
會計信息實質上是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價值數據進行處理,根據相關的規章制度與方法流程,將其加工成有助于決策的財務信息與經濟信息,會計信息包括的內容有很多,例如,已發生的財務信息、資金分配、資產負債表,其信息的真實性對企業的經營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現階段我國會計信息的失真現象呈逐年上升趨勢,會計數據的真實性有待考察,為了有效地避免這一現狀的發生,我國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
(一)財務信息滯后性
財務信息的滯后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財務會計提供的信息是歷史性的,不具有前瞻性。財務會計系統僅僅是概括與總結歷史的經濟活動,但是企業在決策未來時,最主要的還是前瞻性的信息,這就使得歷史數據與實際價值產生差異。其次,財務會計提供的主要是單一的貨幣計量信息,體現的并不是企業的全面經濟信息。
(二)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差異
公允價值是市場上在某一時間點的資產公認價值,在不同時間點上,公允價值具有一定的差異,簡而言之,公允價值就是社會上對這種資產的公認價值,而賬面價值主要指的是資產的入賬價值減去累計折舊、跌價準備所形成的價值。在會計管理中,公允價值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在物價變動時,企業財務報告中所反映的信息都是歷史的成本信息,與資產的實際價值存在滯后。
(三)會計造假
會計造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首先存在原始憑證失真的現象,原始憑證中對企業經濟業務活動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但是一些單位在對這些原始資料進行填寫的過程中,不具有規范性,憑證填寫的要素不全,或者是采取作假的手段對這些原始數據進行隨意地更改,利用造價的憑證或者超時效的憑證進行報賬,甚至一些工作人員在利益的驅使下,對報賬金額進行隨意的填寫,這就使得原始憑證失去真實性。其次,會計報表存在虛假的狀況,在上交會計報表的過程中,報表中的數據并不能對企業的數據進行真實地反映,經過了人為修改,甚至一些企業會編制兩份報表,用于應對檢查。
二、加強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具體對策
(一)積極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
現階段傳統的純手工處理會計信息的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人工處理模式不僅會給企業的會計人員帶來巨大的壓力,使其在信息填寫的方面出現錯誤,同時隨著時間的流逝,紙質版的會計信息也會出現字跡淡化的現象,并且也無法對信息進行及時的更新,因此,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在進行會計管理工作時,要注意利用現代化的手段來處理信息失真的問題,不斷完善會計的網絡化建設,建立統一的財務軟件管理系統,使會計人員、財務人員等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對會計信息進行統一的管理,避免信息孤島的現象發生,從而有效的解決財務信息滯后性的問題。但是在應用信息化技術時,由于網絡技術具有不穩定性,使得會計管理系統容易受到病毒、黑客等入侵,對系統的安全性造成威脅,針對這一現狀,企業可以對防火墻、身份認證系統、病毒查殺軟件等進行構建,從而有效地避免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驅使下對會計信息進行竊取,或者受到病毒入侵而降低軟件系統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部分企業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較低,在工程的過程中普遍抱有拿固定工資的傳統觀念,在對會計信息進行整理時,缺乏相應的責任意識,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發生,為了有效地避免這一現狀的產生,企業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首先企業要對會計人員的聘用制度進行改革,不論資歷都需要進行會計相關知識的考試。除此之外,在聘用的過程中也可以借助58同城、智聯等網絡招聘軟件,對會計人員專業技能加強了解,使其滿足會計崗位的需求。其次,企業要對在職的會計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要以會計相關知識、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等為主,以此來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為了有效地提高會計人員的培訓熱情,要采取多樣化的培訓手段,例如,專題會議、主題性擴展等培訓手段。最后,企業需要針對會計人員制定考核制度,在考核的過程中要由專業人員對考核評價進行填寫,從而確保其公平公正性。在考核結束后,企業也要結合一定的獎懲措施,例如,對表現較好的工作人員采取薪資補貼、額外假期的獎勵,而一些表現較差的工作人員不僅要對其進行批評教育,還要組織這些人員重新參與培訓,從而全面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技能。
(三)建立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
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時是避免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舉措,在完善會計管理制度時,首先要結合國家的規章制度,制定詳細的會計準則,為了有效地避免公司出現會計造假行為,需要在管理條例中配置相應的實施細則,在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出現之前對其進行控制,從而加強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其次,企業需要加大處罰力度,企業會計造價人員不僅要接受輿論、資金等方面的處罰,還要在法律層面上給予制裁。在執法的過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嚴肅性、權威性,使其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通過造假行為所獲取的利益,從而在根本上杜絕企業內部貪污腐敗的現象出現。除此之外,為了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還要規范會計信息的流程,具體企業可以在管理制度中對具體的管理職責進行劃分,將管理職責落實的每一個成員與部門,從而有效地避免相關工作人員及部門因為職責劃分不清而出現糾紛,防止崗位交叉、崗位缺失等現象的發生。最后,企業為了避免會計失真現象的發生,需要分離不相容的崗位與部門,使其形成相互制約的關系,將不同部門的工作信息透明化。例如,采購部門按照公司的需求對數據進行填寫之后,會計部門需要對其進行核實,從而確保數據填寫的真實性。
(四)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
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可以有效地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在健全監督機制時,首先要加強對會計法則的重視程度,以此作為依據來審查會計工作中的具體環節,從而有效地發揮監督工作的作用,國家以及企業的相關部門在會計工作進行檢查時,都需要依照相應法律法規來選擇監管方法與處罰措施,從而將監督質量進一步提高。除此之外,企業也需要強化升級監督功能,將工作重點放在構建法人治理結構與行業自律機制的構建中,將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作為核心問題,從而使我國的審計程序朝著規范性、合理性的方向發展,想要強化審計監督功能,需要健全審計監督機構,在機構中配備高素質的人才,定期對會計工作重點環節與人員的操作情況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在會計運營工作中存在問題,需要及時地采取措施進行解決,從而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經濟協議與社會效益,促進企業的良好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對維護社會的秩序,樹立會計行業的誠信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首先要對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進行分析,然后采取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建立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積極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等措施來加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進而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靖洋.會計信息失真主要表現與加強會計信息真實性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6(16).
[2]孫凌云.會計信息失真主要表現與加強會計信息真實性對策[J].中國市場,2016(14).
[3]吳靖洋.會計信息失真主要表現與加強會計信息真實性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6(11).
[4]楊靜.會計信息失真的深層原因和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3).
[5]李子美.喪失相關性的會計與會計持續性變革的思考[J].經貿實踐,2015(10).
[6]蔡文春.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現及治理對策[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6(6).
作者:田楨 單位:青島萬家鑫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