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管理會計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新政策的推行和大數據的發展,我國越來越朝著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時代邁進。立足于這一現實情況,論文從管理會計的角度出發,詳細分析了目前管理會計和企業稅務風險的內涵和特點,并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規避稅務風險的應對建議和措施,希望能對相關的會計從業者產生一些實質上的幫助,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管理會計;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策略
1管理會計和企業稅務風險的主要內容
1.1管理會計的含義
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單位內部管理需要,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因此,管理會計著重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企業會計分支。它的主要職責和作用是為企業提供業務和財務方面的管理信息,參與決策和考核,從而實現會計信息的價值創造。
1.2企業稅務風險的含義
對于每一個企業而言,稅務風險既包含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在明知稅收法規的情況下,仍然逃稅漏稅,觸犯稅務法律法規的風險,也包括由于不懂稅法、缺乏法律意識、未進行稅收籌劃或稅收籌劃失敗所導致的多繳或少繳稅款的風險。例如,一個企業通過改變折舊政策、虛構業務增加費用等手段減少會計利潤,虛報應納稅所得額,從而導致補交稅款并加收罰款和滯納金,這就產生了企業稅務風險的第一種風險。又如,某西部企業在作出全資子公司分配股利的決定時未進行充分的納稅籌劃,導致當年母公司收入總額不符合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中關于收入的比例限制,無法享受優惠稅率從而多繳了不必要的所得稅款,這就產生了企業稅務風險的第二種風險。
1.3企業稅務風險管理與管理會計的關聯
業務決定財務、財務決定稅務。稅務內生于企業的戰略、預算、生產經營、投融資活動和信息化等,滲透企業的方方面面。運用管理會計的方法和工具去識別、評估和應對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稅務風險,使稅收剩余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做到業務、財務、稅務以及法務的融合,從而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可持續發展,達到企業的戰略目標,這也正是管理會計所要達到的目標。因此,企業稅務風險管理與管理會計之間是一種內生的關聯關系。
2企業面臨的重要稅務風險
雖然企業稅務風險包括很多,但是以下4個方面是企業當前所面臨的重要稅務風險,即稅收政策風險、企業稅收戰略和管理風險、運營和交易中的稅務風險、企業會計核算稅務風險。
2.1稅收政策風險
隨著我國的改革發展,制度建設的推進,我國的稅法內容也與時俱進。在新時代下,國家和政府為了更好地建設富強、文明、和諧的中國,對稅收制度和稅法體系進行了不斷的調整和完善,近幾年減稅降費政策的相繼出臺,稅收條款不斷更新,加上原有的龐大的法律、條例、辦法、公告、解釋、通知等稅法體系,企業會計和稅收人員不得不緊跟政策,不停更新知識,稍有懈怠便套用了舊的稅收條款,從而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2.2企業稅收戰略和管理風險
對于擁有長期規劃,準備做百年老店的企業來講,其企業愿景與合法納稅并不矛盾,但是稅收的繳納在利潤最大化的企業目標下是對企業效益的抵減,因此,管理層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稅務風險的管理,經常使用不合法手段以減少稅收負擔,或者對稅法的嚴肅性缺少判斷,迷信人情稅,防范意識淡薄,對企業稅務風險沒有識別、評估和應對機制,完全依賴于財務人員的職業操守和業務能力,風險管控水平低下,從而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2.3運營和交易中的稅務風險
企業的資金投入、經營范圍和經營模式的復雜程度、組織架構、管理模式和考核辦法以及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均不同程度地影響企業稅務風險的大小。企業日常的運營和交易也會不斷地給企業帶來多變的、不確切的稅務風險。例如,在采購環節,涉及采購業務合同定價、增值稅發票開具時間、進項稅額認證抵扣、付款方式、供應商增值稅納稅人身份等稅收風險;在銷售環節,涉及收款模式、價外費用、關聯交易定價等涉及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計稅基礎所帶來的稅收風險等。
2.4企業會計核算稅務風險
在業務產生稅務風險的同時,財務對業務核算的準確程度也影響著稅務風險。一方面,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估計在稅法允許的情況下對會計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產生影響;另一方面,由于我國會計準則已日趨與國際準則趨同,而稅收政策也逐漸形成體系,會計準則與稅法制定原則、出發點和處理方式的不同形成了稅會差異。這兩項因素導致稅收既遵從又區別于會計核算,準確的會計核算是減少稅收風險的前提,但又不能完全地減少稅收風險。
3利用管理會計規避企業稅務風險的措施和對策
縱然稅務風險是復雜可變的,但是稅務風險是可控的。我們可以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技術人員的經驗,對稅務風險進行評估和預防,把控稅務風險的產生,使稅務風險實現最小化。由于管理會計的價值創造屬性,我們可以遵循風險管理的主要思路,利用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依據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的規定,對稅務風險進行科學管控,分析和評價稅務風險,對稅務風險進行規避、分擔、化解,使其處于企業可接受范圍。
3.1構建合理的稅務風險框架,打造高水平的稅務團隊
有了理論基礎,首先要搭建稅務風險管理組織,隨著企業對稅收重要性的逐步認識,建立獨立于財務之外的稅務風險管理組織成為趨勢,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規模設立稅務部門或者稅務管理崗位開展稅務風險管理工作,并建立由董事會負責督導和參與決策,管理層作為經營內容,與其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相結合的稅務風險管理體系。對一個企業而言,為打造出高水平的稅務團隊,一定要打造高效的稅收學習型組織,對稅務工作者定期安排稅務法律法規學習和考試,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給出實際問題,讓稅務工作者們充分的溝通交流,給出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實現稅務管理崗位的角色演進,讓企業的稅務專員從簡單的稅務事務的處理員逐步成長為稅務管理顧問和稅務事項決策支持者。
3.2對公司的稅務流程進行評估
對公司的業務流程存在的稅收風險進行評估是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應當對公司的采購和銷售、生產、研發、投資和融資以及其他流程進行全方位的梳理,并結合所涉及稅種及其對企業的影響比例,應用SWOT分析法等管理會計工具,分析和識別風險,逐步建立風險點的監督管理和預警機制,建立《稅務風險清單庫》《稅務風險案例庫》等。
3.3強化稅務風險意識,提高稅收遵從度
在管理會計的基礎上,為避免稅務風險的出現,應該加強公司各部門的稅務防范意識,在全公司廣泛地宣傳稅務信息,不落下每一個人。這不僅需要企業管理者在加強稅務防范意識上起到帶頭作用,預防稅務風險的文件,還需要每個部門主管積極落實企業管理者的相關精神,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個部門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宣傳方案,提高公司員工稅法知識,并且養成良好的稅務防范習慣,融入企業文化之中。
3.4做好企業稅務數據分析
工作企業應采用新興的技術手段提高稅務部門的效率,如利用計算機技術對重復性的涉稅事項進行監控,建立稅收日歷、稅務文檔數據庫、法規庫等數據資產,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通過利用宏觀經濟數據、企業經營數據、電子商務數據等進行數據挖掘,建立自己的稅務管理模型。除此之外,企業應將上述數據在企業內外部之間合理地傳遞和溝通,保證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和處置。
4結語
總而言之,企業稅務風險的客觀存在性不容置疑,但是企業單位利用好管理會計,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后,稅務風險可以得到有效的規避和防范。隨著稅務法規和條例的完善,重視企業稅務風險,增進對稅務風險的認識是每個企業應該做的事。企業的相關稅務管理人員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可能對稅務風險造成的影響,關注我國稅法的更新和變化,與政府相關部門達到信息的統一化。除此之外,企業要讓管理會計工作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促進企業創造出優秀的業績。
【參考文獻】
【1】劉晟天.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對管理會計的運用[J].福建茶葉,2019,41(10):71+88.
【2】周星.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在施工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會計,2020(03):108-119.
【3】劉瑾.管理會計在中小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中的運用探析[J].財會學習,2019(31):187+189.
作者:李培德 單位: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